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英语歧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语句与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同的词句可表达同一意思,而同一词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种一个词句意思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翻译的语言现象被称为歧义(ambiguity)。任何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某种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歧义词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的词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出现在英语里,就产生了歧义。近些年来,语言学界对书面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口头语言中的歧义现象涉及甚少。其实,一切语言都是口头讯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作为语言外壳的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口头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许多我们熟知的同源典故性词语,虽然它们的来源不尽相同,但它们所隐含的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使两种语言中的典故性词语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从它们的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同义反复是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中,由不同词语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用现象,主要涉及到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关系.通过对汉英词语搭配中同义反复现象的对比,了解该现象在两种词语结构中的差异和原因,从而可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两种语言在形式相异下的语义对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中的文化负载现象及其翻译方法。文化与语言紧密相关,有些语言表达中负载着浓厚的文化因素,难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恰当表达。在翻译文化负载词语时,译者可以运用妥协和补充两种手段。妥协是指为了充分再现源文的意思,译者在文中作出某些牺牲来正确转达源文的含义;补充是译者对源文中丧失的某些意思进行必要的补救。运用这两种手段的具体作法是:注解法、改写法、具体法和归纳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使用带有人的主观性,关联词语表达人的逻辑认知,也带有主观性。议论文等表达个人观点的文章中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基于同一客观基础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成复句,看似使用不合逻辑的关联词语在特定语境下也完全合理,这都体现了关联词语使用的主观性。有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结构作用或语义连接作用较弱,这样的关联词语主观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英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与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正的英汉词语对等应该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和感情色彩的影响等方面都是相当的.但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不存在某种绝对的对应.因此,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并探讨语言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者和语言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分析和比较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主要表现在词语的不等值现象、词语的概念和范畴、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语的联想等方面.英汉词语不等值现象的产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1)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2)由于人们世界观不同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3)由于语言、文化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原则加以考虑:(1)直译以保留原词语的形象说法;(2)采用内涵相似的英汉表达法;(3)意译;(4)音译;(5)直译加注;(6)音译加注等.  相似文献   

8.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习惯和文化内涵的影响.然而,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文化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的趋同,而文化的趋同又必然引起词语的语义变化.文章旨在通过词语的示例分析比较,探讨人类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证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语义随着文化的趋同所出现的同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词语 ,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通常它们会选择不同的本体和喻体来表达同一含义。英汉比喻性词语中喻体及其涵义的不同对应关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需采取直译、借用、抽象和补偿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折射生活,与社会紧密相连。在社会生活中,有一种"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愉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的语气现象,这便是委婉词语的运用。这种语气现象存在于各个民族的文化当中,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交往过程之中,其目的力求使语言美好动听,产生出一种语言修辞效果。英语中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但单单依靠词语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出所有意义.反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它是运用与原本意义相反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一种辞格.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语言在表达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别,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反讽的修辞意义.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对反讽中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按照各自的方式对主客观世界进行不同的观察和认知,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在翻译实践中,源语表达文化的独特词语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等或契合的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词汇空缺”(leal gap)。词汇空缺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构成了翻译活动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语言本身是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思想表达工具,其中包含了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色彩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由于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受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及其生活方式差异的影响,色彩词在不同民族的语言里具有不同的语用价值,表现了各民族独特的"个性"。本文对中西方色彩词语用意义之差异及其成因进行探讨,了解词语背后所承载的多重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促进各国间的文化融合和政治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原则是忠实,但忠实不是刻板.翻译的忠实指忠实原文的意思,不是一定要忠实于个别的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社会背景,在相互对译时,简单的将单个词语的含义叠加在一起,牵强地进行望文生义,只会引起误解和不正确的表达.如果能恰当地理解原句的文化内涵,掌握译词的词汇特点,巧妙借用修辞手法,也会使"望文生义"现象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手段,在这些奇妙的比喻中,数字词语比喻更是独领风骚.本文从智慧、德行两个方面来对数字词语比喻的喻义、用途、及其折射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讨论.试图用生动鲜明的例词来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数字为链的词语比喻使得词语的喻义更俱特色,也更通俗易懂,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且,大量的数字词语比喻来源于人们所熟悉,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或传说,所以易为人们所记忆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用动物作喻体来表达某种抽象意义或某种情感。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生存环境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用动物作喻体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涵义在两个民族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的甚至完全相悖。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某种科学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歧义词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的词句却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造成歧义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否定偏离引起的歧义就属于结构歧义.结构歧义一般起因于形态或结构的混乱.否定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事物和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各种联系的一种主观认识活动.对事物及现象本身存在的否定,对事物与现…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不少的困难。因此对汉英两种文化中语言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首先,我们必须给语言和文化以明确的定义,清楚地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也就是说,语言是作为某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媒体而起作用。某些社会学家把语言看作是文化的基石。什么是文化?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所家所下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  相似文献   

20.
正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无法离开文化而存在,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本文拟从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