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欧阳山是一位从开始受到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创作方法影响,逐步发展为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作家。《一代风流》集中体现了他自成一体的创作方法特征。这就是:以辩证的现实观和艺术观把握现实,创造辩证的生活形象和人物形象,运用辩证的艺术手法和创造辩证的形象结构。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作家对创作方法的运用是发展的,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在革命现实主义中仍有多种创作方法存在的事实和发展可能;在每个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具有综合多种创作方法因素而自成一体的普遍现象。由此,欧阳山及其在《一代风流》中的实践,对历来和当今争论不休的创作方法实际意义问题,革命现实主义和创作方法是否存在和可以多样化问题,以及如何对待传统和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方法问题,是有借鉴或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自由谈》1986年第二期发表了关于现实主义概念讨论的不同文见。邹平在《现实主义是不够用了吗?》一文中论述:作为一种文学精第(或日美学原则),现实主义远没有到了不够用的地步。因为在如何理解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现实主义是迄今为止唯一正确地作出了回答。现代主义从整体上来看却是颠倒了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确实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当它把文学反映现实的方式限定在以生活本来面貌来反映生活的尺度里,它便获得了一种与其他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3月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对文艺历史上先进创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创作方法的产生,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应当提倡的一种较好的创作方法。但近几年来,有的同志否认这一创作方法的科学性,认为它没有存在的基础,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其至有的同志还认为它是“左”倾思潮的产物,对社会主义文艺起了很坏的影响。对这种否定“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意见,我不能苟同。本文想就这一创作方法产生的基础,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在呈现现实和影响现实两个维度上,现实主义具有丰富的审美与政治内涵,并且在电影理论的语境下与欧洲左翼思潮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具体而言,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不仅奠定了左翼影像的理论基础,更在艺术实践上树立了典范。本雅明揭示了电影艺术的双重政治属性,从而对左翼艺术在视觉维度上的超越性进行了深入挖掘。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人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做出了各自的探索,从而将左翼电影的理论潜能落实为现实社会中的文化政治。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视觉维度上透视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学术语境,值得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屈原与庄周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同其异,所见不一,此文从几个方面试作比较.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按照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的说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正确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人和人的生活条件”,即“从既定的现实底总体中抽出它的基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四年,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从此之后,围绕着这个问题,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例如,西方某些人就扬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斯大林制定的模式,认为这种纯属个别人物主观臆造的东西,同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格格不入的;在苏联,也有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叫做"斯大林的公式".其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不是斯大林制定的模式,也不是其他个别人物的主观臆造.和文学史上任何一种创作方法一样,它也是适应一定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上每个大作家的创作方法,都有它的共性和个性。创作方法——形象地反映现实的方法,决不是什么先验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是在人类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丰富起来的。我们通常所谓‘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创作方法,无非是对这一群作家或那一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来看,要想使我国文艺真正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必须提倡创作方法多样化。创作方法,就是作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反映现实、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反映了现实,而在于它们反映现实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内部的矛盾。事物的现象就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的反映。一事物所表现出的许许多多不同的现象,都是这一事物的本质通过不同途径,在不同形态中的表现。不同的创作方法,正是用不同形态的现象,通过不同途径去反映事物的。例如,现实主义比较直接地客观  相似文献   

9.
创作方法这个概念,自从提出以后,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坛上和理论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关于现实主义基本特征的归纳,就是其中之一。现实主义的特征,现在我国文学理论的教材中都把它归纳成两点:一是客观地描写现实,二是要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本质,塑造出典型。例如《文学的基本原理》中就这样说:“现实主义的作品据以反映生活,构成形象的原则的共同特点,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它的另一个根本特点是“对生活进行广泛的概括,塑造出典型形象,对叙事作品来说,就是要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则这样写道: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屈原与庄周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同其异,所见不一,此文从几个方面试作比较。一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按照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的说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正确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人和人的生活条件”,即“从既定的现实底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的意义而且用形象体现出来”。但是,“如果在从既定的现实中所抽出的意义上面再加上一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持续开拓──从创作方法角度论代路的创作丁尔纲如果从代路把长篇小说《连心锁》改编为同名话剧算起,他的创作道路,到今年已经整整经历了二十个年头。这里从创作方法及其持续开拓的角度,对其艺术特色做些粗略的探讨。(一)代路1965年被送到援越抗...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发展史,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的内心活动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深化的历史。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实主义,既继承沿袭了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又对传统作出全面更新和实现了某些突破。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大批著名作家中间,率先开拓创新并最引世人瞩目的大抵当推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的艺术实践有着十分独特而富于启迪的内蕴,反复地进行探讨认知,不仅有利于廓清现实主义继续发展的思想障碍,而且有助于正确选择对现实主义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3.
曹植在五言诗创作中,既自觉抒写个性情怀,又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而且始终高标独立的主体精神,因而他的作品呈现了强烈的现实性和鲜明的主观抒情性;在创作方法与技艺上自觉地多方面地追求艺术审美性,因而他的创作较之前代的五言诗作,显得更加内向化主观化和文人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否定论者认为“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缺乏创作基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能结合;“两结合”创作方法没有质的规定性这样一些论点加以评驳,强调指出,“两结合”与革命现实主义的区别,在于所着力描绘的“现实”具有不同的特点;“两结合”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区别,则在于所描绘的“理想”具有不同的特点;“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努力塑造现实与理想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究竟使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莎士比亚究竟是现实主义作家,还是浪漫主义作家?这些问题是历代中外“莎评”中颇有争议的论题,也是有意义的课题。探讨莎士比亚的创作方法,不仅对深入研究莎氏及其作品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戚鸿才同志在《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作家吗?》(载《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83年第二期)一文中,对苏联和国内有关论著所说莎氏“剧作达到了当时欧洲现实主义的高峰”和“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基础”之类的提法,提出了异议,并认定莎氏的“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戚文指出了莎氏作品中具有的浪漫主义因素,值得赞许,读后颇受启发。但同时又感到戚文断然把莎氏的基本倾向确定为浪漫主义,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里仅就莎氏作品的创作方法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戚鸿才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审美意识,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了。作为人类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原则——创作方法,也伴随着人类的审美意识的萌芽而萌芽。从最素朴的意义上来讲,人类从开始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生活的时候起,就体现为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两种倾向:一是倾向于直接反映生活本身,通过对现实生活原有面貌的精确描绘来体现作者的认识和评价;一是倾向于描写生活的理想,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以假想的逻辑来抒发作者的理想和激情。前者一般被人们称之为现实主义或写实派,后者则往往被人们称之为浪漫主义或幻奇派。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萌芽的创作倾向逐渐发展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是在传统现实主义基础上深化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突破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马、恩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分析比较,论述马、恩现实主义的理论意义,说明马、恩现实主义理论不是封闭体系,必然在继续发展中。一把马、恩的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相比较,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之处。就文学客体来说,一般地提作家描写生活,与明确地提醒作家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关系,都是尊重现实的主张,这是相同点。但描写社会现实关系,却比描写生活的提法更具体,更容易触及人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能更深刻地描写生活。如果认真考察两方面的发展过程,对其异同就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18.
日本词有不少名篇佳构,能够表现他们合乎历史发展要求而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并且在认识现实、反映现实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理与情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所以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也使我们从日本词的艺术世界里感受到词人们创作方法的存在及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重视,以及30年代40年代卢卡契“伟大现实主义”美学范畴的提出和苏联《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理论公式的流行,使我们产生了现实主义至上论的狭隘观念,至今常有人仍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为尺码来衡量自然主义及其它文学现象。这既不利于今天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外文学作品,也不利于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和现实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文学观念转变的今天,应注意到这个“死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茅盾文学奖成为社会关注的现象 ,毁誉不一。正确分析和评价五届以来的获奖作品 ,是评论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和雄健的笔力 ,努力挣脱“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束缚 ,回归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深刻描写现实的苦难和尖锐地批判现实 ,重建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廊 ;努力进行艺术探索 ,开创了新时期文学的新局面 ;当然 ,也难免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