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1931-)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作家。《爵士乐》中莫里森采用了一些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从仿拟的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的后现代的叙事特色,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试图再现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2.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美国后现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托妮.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视角、时序颠倒、文学的拼贴、戏仿和反讽等表现手法,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颠覆了西方的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之后,一直未能提出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文论构想,已经限制了当代文学的发展。要拯救和恢复文学对于情感和精神的意义,即文学真正属于人类的意义,必须重建个人经验的历史语境。《红楼梦》不仅具备反高潮的死亡叙事、边缘美学、异色美学、语言实验等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叙事模式,而且超越了单一的后现代小说叙事,保持着浪漫主义一贯的内在激情优势,内涵更为丰富,审美更富有张力,这使得小说文本从晦暗中明朗起来,具有多元融合的特征。《红楼梦》的成功就在于它让这样一种矛盾状态的形而上的大观园与形而下的贾府形成现实关照,筑成了其独步天下的文字魔力。它将被当代称作后现代派的创作技巧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的情节、主题和可读性融合在一起,是对后现代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后现代之后的文学思潮流向。《红楼梦》对于爱与美的诗意呈现及其美学趣味的多样性,成功地构建了小说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对话关系,为后现代主义小说颠覆之后的文学转向与重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朱天文是华语文坛上最优秀然而也是最难解读的小说家之一。从都市书写、身体书写与语言书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由此发现其一以贯之的后现代抵抗姿态。朱天文书写的台北是都市的台北、后现代的台北,借由这一书写,她填补了华文文学中书写抵抗后现代大都市的空白;朱天文的身体书写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借由书写情欲展开后现代分崩离析的认同探讨,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她对生命对时间的焦虑;而语言是朱天文作品最醒目的标志,她不断地试验中国文字的表现力,终于在《巫言》中大获成功,对她,语言/书写既是抵抗后现代的一种姿态,更是她生命的形式,她的原乡所在。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文中体现了海氏前后期的思想精粹。早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的主旨是探讨存在问题,着眼于此在生存论分析,指出此在的沉沦特性和存在的一直被遗忘状态。问题的关键是指向如何摆脱传统关于存在者形而上学的种种述说,进而去追究合乎本真的事情本身;探讨哲学如何关涉人,哲学对人要求什么,从而引出人道主义本质在于人的本质之中。一种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探索存在之真理,关注存在绽出之生存,而思想在道说中,存在自行澄明达乎语言。  相似文献   

6.
《洛丽塔》通过其主题的多意性,主人公之间的象征式的结构,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与否定,自我指涉和自我相悖式的情节与结构,机智幽默而多意的语言等,体现了一种后现代文学的精神特征,开创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天堂》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康索雷塔是作家在小说中刻画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的身上同时体现了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和《慈悲》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对两部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和叙事策略的互文关系进行梳理,挖掘这两部小说的内涵,揭示莫里森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了解莫里森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为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英语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语言偏离,文学语言偏离是对常规语言现象的突破、超越。莫里森的《宠儿》的语言偏离不断超越、突破、违反传统常规语言形式,形成语义、语法、书写的独特形式,深刻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凭《后现代状况》、《后现代性和公正游戏》等文本语境,重构出利奥塔后现代概念谱系的思想逻辑,以回应那种将“后现代”斥之为虚无主义的轻率结论和心理样态。利氏以语用分析为方法,指认出现代社会关系和科学叙事的语言游戏本性,披露出以标举人类解放和穷尽真理的“现代性”神话之恐怖主义及其非法性原貌,而追求误构与歧异,走向“后现代”,则是当今社会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从现代工商文明之批判、南方贵族文化及父权之解构、主题之不确定性三方面等后现代视角入手阐释了艾米丽悲剧命运的根源,指出艾米丽一生受到父权、家庭、传统与新兴资本主义工商势力多重压制与迫害,人性严重扭曲,丧失了自我;在充满宽容、理解的民主人道主义社会建立之前,其悲剧命运无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英国女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的戏剧创作,通常将女性放置在广阔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时代变迁中来考量,以跨越时空的艺术构思,使用社会主义的、历史主义的视角,描绘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以丘吉尔早期女性主义代表作《天之骄女》为个案,对其写作所产生的缘由、剧作的现实观照与历史意识等方面进行考察、论述,进而揭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与女性主义在颠覆西方传统思想与现存的等级秩序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找到了共同语言。事实上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仅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反抗父权制统治的思想武器与方法论工具 ,同时也为以巴特勒为代表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传统女性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对女性主义政治学 ,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语言学研究经过行为主义语言学、交际功能语言学、多学科语言学、二语习得、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的继承和发展,正日益显示出"阐释性"和"批判性"的特质,对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大纲设定、语言教育政策、语言教育实验等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其突出特征是人种志研究方法和批评参与方法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台湾现代诗史中的后现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涵:时间上的后现代及美学上的后现代。时间上的后现代,指向1980年代以后;美学上的后现代,其哲学内涵重于拼贴的形式,而于1980年以前的诗作就已见蛛丝马迹。透过文化及文学、美学、哲学翻译的后现代思维,在台湾有形式与内涵分离的现象。在形式上,一眼可见的后现代,未必富含后现代的精神;而具备后现代精神的创作,未必符合标签上的后现代。论文以夏宇、向阳、简政珍、杨小滨的作品为论例,就形式的游戏与辩证的思维两方面切入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语言,尝试寻绎后现代语言中的解构精神:既解构外于自我的一切,也趋向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并未真正受到女性主义运动及其思想的影响,但从女性主义角度考察她的诗歌。可以发现,女性身份、女性自我意识等在其名誉、死亡、爱情、婚姻等主题中均有明显体现,其创作抛弃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他者”身份,早已具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著名的后现代文艺理论家,琳达·琴在国内学术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自1990年代初以来,她的著作被越来越多的翻译成中文,她的后现代诗学思想和其中的很多范畴也成为人们文艺批评实践中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工具。认真回顾一下哈琴的学术思想在国内被传播、研究和运用的历程,并思考她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言游戏的变奏——利奥塔语用学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方法是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用来分析后现代知识状况时所使用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就是语言游戏.本文通过对语言游戏基本原则的阐释,分析了利奥塔在此基础上所理解的社会关系和后现代科学的特征,以及这一术语在利奥塔整个思想道路中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电影的当代语境及当代性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影的后现代话语自其产生,即已融会于当代电影新主流话语庞大体系之中。正是出于当代语境的驱动,后现代电影分别从“解构”与“建构”的不同方向、不同途径进行整体化综合与超越,实现话语的“当代化”进程,以其先锋、解构、新异、拼贴、调侃和开放型叙事的风貌,内嵌于庞大的当代电影语系之中。它是当代电影世界的一支奇葩,但也只是世界当代电影百花园地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