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晚清小说者大都忽视1840年至1900年出现的作品,认为它们不能与"新小说"相提并论,但是"新小说"的兴起却是在此基础上才取得突破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作品的认真梳理,找寻晚清小说蜕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影视剧注重吸纳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尝试对晚清历史做出新的解读,力图以自身的方式重新构建晚清历史.在晚清历史中,戊戌变法由于涉及国家命运,事件本身曲折多变,疑点重重,所以颇为影视界青睐,不断有反映这一段历史的作品问世,在历史影视剧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历史影视剧对戊戌变法的叙述来看,这些作品对晚清历史的塑造,受到近些年来史学研究成果的较大影响.这种影响,由点到面,由具体成果的借鉴到研究理论的渗透,正在日益深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已有一些史学著作作了公正的评价,但有关反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诗歌作品,却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原因何在呢?这大概同整个晚清诗一向受到冷落是一脉相承的。其实,晚清同我国各个历史朝代一样,还是出现了不少的优秀文学(包括诗歌)作品,反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许多诗歌就是  相似文献   

4.
晚清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之一。为加强晚清史学科建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政治史研究室邀请部分在京学者参加了“晚清国家与社会”学术论坛。与会者就晚清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演变、特点,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如何促进晚清政治史、社会史以及两者的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讨。  相似文献   

5.
晚清秘密教门大多数是从青莲教和八卦教派生出来的,基本上属于罗教系统。步入晚清社会后,由于近代社会变迁,秘密教门的发展出现了相对的停滞。晚清的秘密教门从其宗教色彩、组织结构和与会门的关系来看,应该处于由民间秘密宗教向民间秘密结社的转变期。晚清秘密教门的活动虽然触及到一些时代主题,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近代社会的一种反动。  相似文献   

6.
邓伟 《兰州学刊》2009,(7):180-183
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晚清士大夫掀起了一个广泛的兴办白话报刊的浪潮。它是晚清白话文运动与报刊媒介的结合,表现出启蒙的内容与对新知识的推介。同时,晚清白话报刊也得到当时地方官员的支持,使之不乏儒家的“教化”色彩。在语言体式方面,晚清报刊白话与文言形成了等级关系,表现出与口语和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双重渊源,是中国语言文字现代转型中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7.
《东北鼓儿词选》收录清末东北子弟书作家韩小窗的作品,因书中东北方言味很浓,于是,当代东北人张兴唐先生对之加以注释。文章对张注所提到的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进行考订,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对晚清东北方言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中国近代小说理论的,历来重视晚清小说理论,而对民初小说理论(即民国成立至五四新文学问世前的小说理论)则十分轻视。其实,民初小说理论在中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史上虽然不如晚清小说理论那么重要,但它其实是继承晚清小说理论,并且在新的形势下产生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从而成为从晚清小说理论向五四新文学小说理论发展的中介环节,在某种程度上也曾为五四新文学的问世作过铺垫。民初小说理论与晚清小说理论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小说理论的系统化。晚清的批评家论小说,大多是篇幅较短的文章,或者是类似“诗话”的…  相似文献   

9.
董传岭 《兰州学刊》2009,(6):214-217
晚清衰世,人们抵御旱灾的能力严重萎缩,久旱不雨,山东即出现严重灾荒。晚清山东旱灾频仍严重,光绪初年的特大旱灾尤甚,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因素,但社会因素无疑是主要的。尽管有新兴的民间力量协助,但日渐式微的晚清政府无力根本改变山东旱灾频发严重的局面。旱灾导致晚清山东生态环境破坏、作物收成减少、人口大量损失、社会矛盾激化,大大削弱了清王朝的承受力和统治力,也预示和加速了晚清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10.
苏英姿 《南方论刊》2009,(11):93-95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翻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著。全书集中而全面的论述了他的“晚清文学现代性”的观点,作者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撷取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作为欲望、正义、价值、真理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通过这四种话语的重新定义,通过对晚清文学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建构,通过对被阻碍的晚清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现代性的挖掘,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众生喧哗的起源,呈现其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及建构的主要关怀。  相似文献   

11.
龙开义 《船山学刊》2003,(1):138-141
一、维新与革命:晚清白话报之兴起 中国现代报章、杂志刊载民间文学作品,源于北京大学日刊上的歌谣选(1918年),及稍后独立发行的《歌谣》周刊(1922年)。  相似文献   

12.
晚清小说结构变化原因浅探宋一兵比较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的中国小说,我们可以感到二者的明显不同,而在这之间起直接过渡作用的就是晚清小说。晚清小说成就不是很高,但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变化,乃至过渡到五四以后的现代小说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仅就晚清小说结构上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小荣 《东南学术》2023,(2):191-207+248
书堂生活是北宋至晚清近千年古典诗词创作的常见题材之一,其中最具思想特色和审美意蕴的主题是书堂静坐。从空间诗学分析这类作品,其创作意识主要包括四大层面:一是物理空间的经营位置;二是心理空间的情志寄托和义理感悟;三是社交空间的同气相求;四是文化空间虚拟身份和道统学统的认同。该类作品虽然以空间诗学为主轴,却常以空时同体为目标,而目标建构的主要途径则是静观、静听和鼻观。  相似文献   

14.
京师同文馆美籍教习丁韪良作为晚清“同治中兴”时期文化教育变革的参与者,第一次从历史、现实与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视角,为同治新政“定性”,将其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重视丁韪良《中国的文艺复兴》之作品透析,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该作品在西方汉学史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亦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美国汉学家与晚清改革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所谓晚清,是历史言说中的一个时段,它大致的时间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至辛亥革命这一段时间。晚清时段是中国现代性工程的开端,其开启了日后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变迁。晚清文学从狭义上讲是指发生于此时段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晚清文学所涉及到的则包括各种与文人相关的文化现象。“现代性”,在我看来是指伴随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过程而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包括思想层面、生活方式、文化价值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根本转型。而有关晚清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我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16.
善恶报应与女性关怀 从刘清韵的聊斋戏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韵是晚清著名女戏曲家,她以毕生精力从事戏曲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戏曲作品,但却未引起世人的关注。笔者在全面梳理其作品的基础上,拟就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其聊斋戏与小说原著的比较,阐述女作家独特的善恶报应的道德观以及对家庭完整的追求意识。  相似文献   

17.
晚清绿营改革述论朱之江自清入关以来,绿营作为王朝两大军事支柱之一,曾获得巨大的发展,并为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一卜汗马功劳。但晚清以后,绿营开始走向全面没落,战斗力急剧下降。面对绿营这种崩溃的趋势,清统治者极力扶植,以图再振。本文拟就晚清绿营改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晚清外聘人才管理制度初探向中银晚清外聘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因为外聘人才对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产生过重要影响,它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谨就晚清外聘人才的管理制度——合同制作一初步探索。一、清政府在聘用洋员管理问题上的探索面对西方的直接...  相似文献   

19.
晚清本土彩票属于近代转型时期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直接仿效西洋吕宋票而创设;另一方面,晚清彩票的兴起尽管体现了国人的一种逐利行为,但也有传统道义文化的支撑,即晚清彩票假“义赈”名号使其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射彩之法区别开来,从而使其在性质上属于近代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20.
李青果 《云梦学刊》2009,30(6):91-95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