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平昌县就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奋力实施“劳务经济富民强县”战略.几年来,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19.5万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35.5亿元.占全县GDP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昌县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绵阳市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以民生保稳定”的工作思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六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增强了职业培训针对性,提高了技能就业稳定率。2009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9.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2.24%,比上年增长4%;实现劳务收入80.28亿元.比上年增长9.27%,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97元。  相似文献   

5.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劳动力310万,常年在外务工百万人以上.2008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省外返乡农民工达19.2万人,占省外务工农民工的14%,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返回为主,以加工制造业居多。  相似文献   

6.
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7%。维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的最关键环节,为此.资中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跟踪服务承诺制”.构建了“四个一”民工维权和救助工作模式。截至2005年底,共受理民工投诉5268件.处理民工侵权案件457件。挽回农民工经济损失1732.5万元。  相似文献   

7.
省劳务开发办日前披露,今年上半年.我省有1537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去年同期增加33%;已实现业务收入3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亿元。劳务输出已占我省农村转移势动力的一半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新增部分的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8.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9.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坚持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至今.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1.35万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达18.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37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2%。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人口65.89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42.85万人.2015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9.51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2亿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58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  相似文献   

12.
巴中市巴州区以建立“四个机制”、采取“四条措施”、实施“四个五工程”,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建设巴州新农村,走出了一条新路。2005年.全区劳务输出36万人,劳务收入12-3亿元。人均实现劳务收入1130元。  相似文献   

13.
南充市顺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促就业工作.近三年来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3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失地农民就业6100人.零就业及“4050”人员就业51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年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10多万人.年创劳务收入8亿元,就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特等奖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广元市利州区地处川陕甘交汇处,素有“川北门户”之称,总人口47.3万,其中农业人口20.2万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利州”主题,大力实施劳务开发战略,把劳务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积极探索“七位一体”工作模式,形成了“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回引创业”并举的劳务开发工作新格局,近3年来累计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次,创造劳务总收入12.6亿元。  相似文献   

15.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16.
仁寿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大县,全县人口16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仅25.5万人.总耕地面积122.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0.9亩.农村劳动力78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劳务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仁寿县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都把劳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仁寿县劳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劳务外派基地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仪陇县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精心培育,强力推进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百亿劳务创收工程、劳务回引创收工程,2012年实现农劳转移31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以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引导,市场化配置、专业化培训、一体化服务、制度化管理"的农劳转移路子。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据全省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披露:2010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520万人,同比增长1.75%,实现劳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16%,转移人数、劳务收入实现“双增”。全省金融机构通过发放各类惠农卡贷款直接及间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达257.46万人;通过开展“春风行动”,面向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42.2万人次,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41.8万人,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38.1万人,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成功7326人。  相似文献   

19.
汉源县河西乡在“5.12”地震灾害中,涉及受灾群众7000余人,后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相继失业返乡达500余人。河西乡立足山区实际,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全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100人.同比增加720人,实现劳务收入231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实现了农民工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05年遂宁市劳务输出达81.35万人.创劳务收入42.68亿元;长期在遂宁境内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48万人,其中建筑业行业14万人,社会服务业10万人.制造业6万余人.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4万人,其他行业10万余人。农村劳动力分布到了各个行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