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根据中亚民族和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变迁,分析了该地区民族主义的内容、特征、性质及演变,文中指出,中亚的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亚民族性质的部落传统向超民族性质的突厥或伊斯兰民族主义(沙皇俄国时期)、以及由要求民族自治、争主权到带有一定民族独立性质的民族主义(前苏联时期)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一、哈萨克族中帐的游牧地域组成哈萨克族中帐的主要部落是克烈、乃蛮、弘吉剌脱、蔑儿乞、阿尔根、克卜恰克等。这些部落在成吉思汗崛起时,基本上游牧于蒙古及阿尔泰山的广大草原,现在哈萨克族中仍保留了这些部落名称。克烈部落在辽时被列入北阻卜内,当时牧场在回鹘汗庭故地周围,到成吉思汗崛起时克烈已成了漠北西部草原的主要部落。乃蛮部落据《元史·地理志》指出最初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吉尔吉思地方,由于黠戛斯大批南下击溃回鹘汗国,乃蛮也就乘机占领了从额尔齐斯河到和林的广大土地,文化较高,西辽末年,乃蛮酋屈出律曾篡夺了西辽的统治权,成为中亚统治者。蔑儿乞原系蒙古部落,十三世纪初游牧在色楞格河流域,剌失丁说:“这个部落人丁众多,兵马强壮。”在《辽史》中称为梅里急、密儿纪。弘吉剌脱在成吉思  相似文献   

3.
清代史籍《西域图志》一书中,有乾隆皇帝关于土尔扈特归来的四首诗篇。记载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爆发的一起震撼世界的大事件,歌颂了我国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今天对于我们了解土尔扈特万里回归祖国的史实,发扬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蒙古佛教历史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或原蒙古人时代虽然从蒙古人来讲接受佛教比较晚 ,但从蒙古地区来讲佛教有着较为久远的传统。佛教在蒙古地区的肇兴由于是在真正的蒙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之前 ,或是产生于自古生活在蒙古地区的原蒙古人部落时期 ,因而该时期可称为前蒙古时期或是原蒙古部落时期。佛教最初产生于印度 ,后经过中亚、西域 (突厥斯坦 )和中原及西藏等不同方向传入蒙古地区古代游牧部落 ,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族中 ,并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文化、信仰相适应与融合 ,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因而可以将其专门称之为北方蒙古草原佛教。虽然它同属于流传于西亚(Хоман)…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落学院以传承部落文化和为部落社区服务为宗旨,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自治政府(部落)、联邦政府、社区等外部力量形成了既独立又合作的治理格局。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董事会、校长、教师、学生是美国部落学院的四种主要力量。这种治理结构,保障了美国部落学院服务于土著人民和部落社区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6.
乌孜别克族乃蛮部落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蛮部落在乌孜别克族形成前就已经存在,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辽代。今天乃蛮部落不仅在乌孜别克族中存在,在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乃蛮部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突厥语,蒙古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蒙古语。乃蛮部落的形成,融合了金山地区的回鹘、黠戛斯余部以及当地其突厥语小部落。成吉思汗征服北方草原后,直到15世纪前后,在蒙古人的主导下,乃蛮部落参与了乌孜别克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在国内外研究中亚草原历史和突厥史的人一般都把唐代突骑施汗国列入西突厥内,这是不符于历史的。因为突骑施是哈萨克族的部落,它所建立的汗国,是哈萨克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汗国,统一了自阿尔泰山直至里海伏尔加河地区的广大哈萨克草原。何以知道突骑施部是哈萨克族呢?据《新唐书·西突厥传》称:唐太宗贞观六年(632  相似文献   

8.
大约 1 2世纪末 ,外蒙古地区的一小支马背民族在其强悍的部落首领的统领下统一了其周边各草原部落。此即世界历史变革与人类劫难的开端。这场浩劫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洲与东欧。仅在五十年之内 ,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与国家联盟便从世界版图上消失了 ;世界民族几近灭绝。在毁灭国家与民族 ,泯灭人类文化的废墟上崛起的蒙古大帝国无疑是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可与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从世界史的研究范畴出发 ,西藏并入蒙古帝国当然仅可算作边缘事件。然而从藏学与中亚史学的角度看 ,这一事件却非比…  相似文献   

9.
论部落     
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体,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发表以前,人们氏族、部落不分,部落、部族不分。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讲到氏族语言发展为部落语言,而后部族语言、而后民族语言。学术界以此类推。认为氏族先于部落,有人甚至将氏族和部落视为两种历史形态或两个历史形态的民族共同体;还有的人反对称部落为民族,认为“部落不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之内”。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元13世纪初,勃兴于中亚细亚蒙古高原的蒙古族部落横扫欧亚大陆,随即猛烈地冲击和摧毁了这里的大部分政权。1222年,成吉思汗所遣的一支蒙古军队进入欧洲,击溃了第聂伯河畔的俄罗斯诸王国的联盟;同时另一支蒙古军队攻取了中国北方。六十年后,处于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东据中国,西占俄罗斯;从波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都处在同一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蒙古的“上天之鞭”所及之处,往往城池焚毁,尸骨遍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部地区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义务教育资源短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足,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不强,生均经费处于全国后列等。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中部地区各省应该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优先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也应该为中部地区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加快和谐中原文化建设步伐,要立足于发展实际,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为载体,以激发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拓展人民的文化视野为目标,以提升中原文化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使中部地区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中部地区在新一轮崛起中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形成"两纵两横"经济带、繁荣社会公共事业,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实现区域价值,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对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意义深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提高当地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与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升红色旅游区域的品牌个性及当地民众的道德素质,是促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外交政策自普京总统上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亚地区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关注的重点对象。在俄罗斯“务实外交”的引导下,俄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加强在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方面同中亚各国的关系。不但重新获得了中亚各国的信任,而且还巩固了自己在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自1905年《试办户部银行章程》颁行和大清户部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及其法律制度落户中华大地已逾百年,逐步成为我国核心性金融法律制度。对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变迁进行历史考察,梳理中央银行的设立与法律制度生成均为政治选择结果、中央银行设立以财政功能为主、中央银行从“政府的银行”逐步向“银行的银行”演进等法律特点,这对深入理解我国中央银行及其法律制度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原敌后游击战争促成了中原地区角色地位的转化,在相当意义上提升了中原突围的战略地位。中原敌后游击战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豫鄂陕、鄂西北、大别山等地艰苦发展。从其作用与任务来讲,中原游击战争与南方游击战争同而与北方游击战争异,它是解放战争时期南方游击战争的先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河南高校必须发挥集聚高地、创新高地、育人高地、服务高地的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之中,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区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和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新世纪伊始,美国借助打击恐怖主义强力进入中亚地区,推行新中亚政策。面对美国的介入,俄罗斯调整了原先的中亚政策。美俄对中亚地区的战略争夺,必将对中亚地缘政治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以及相关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地域文化,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核心。在当前汉语走向全球的背景下中原文化理应对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做出新贡献。大力推进我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推广中原文化的一个有效方法和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