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党和政府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难题,我国每年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种种复杂原因面临就业歧视、就业压力大、就业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何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尤为重要。对自然失业现象的分析有助于从根源上找到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在政策方面、就业市场方面及学校和毕业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息管理能力无疑是缩短就业信息搜寻时间、降低搜寻成本、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对20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中主要存在期望收入过高、高机会成本、信息不对称以及地域倾向严重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掌握科学的搜集方法,选择合适有效的搜寻途径;对信息加以整理和综合利用,提升就业信息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高等学校就业能力,使其顺利就业成为了摆在高等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应尽快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大学生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就业途径、职业范围、创业条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就业,将就业网络信息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做好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成春 《天府新论》2009,(5):63-65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完善的市场化就业机制,这一机制的形成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形成过程,是以能力为基础的大学生人力资本及以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双重作用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格培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格和就业能力的分析,指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歧视即大学生就业群体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其主要类型可归纳为制度性就业歧视和非制度性就业歧视两类.大学生就业歧视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无法有效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入手,反思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制度性成因,通过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强化反就业歧视执法机制、健全反就业歧视司法体制等法律路径,构筑起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歧视抑制机制,为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急嫁"的经济学分析——从人力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模型把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当做一个"黑箱",忽略了价值观选择、就业成本、婚姻的收益和就业效应等因素对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收益路径选择的影响.事实上,人力资本仅仅是获取就业收益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我国教育文化背景下,"急嫁"是女大学生应对当前较高就业风险和较快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理性选择,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权宜之策.而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促进女性就业安全、改善女性就业心理预期是解决现阶段在校女大学生自主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