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铁珊 《老年人》2009,(5):43-43
2000年9月.常德诗墙获吉尼斯纪录“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之誉。 常德位于潇湘沅水之滨,古称武陵,是历史上频遭洪水惊扰的城市。1991年,常德人民决定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防洪墙,以整治沅水,根治水患。常德诗墙就是以防洪大堤为依托,将诗墙与防洪大堤融为一体,历时7年建成。  相似文献   

2.
河夫 《炎黄世界》2010,(5):74-76
《喋血孤城》是一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战争巨片,该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57师8000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10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再现了常德之战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3.
植根于湘西北大地的常德丝弦是常德地方文化的瑰宝,其对外传播,必将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提升常德国际影响力,带动常德经济发展。目前,常德丝弦的对外传播还相对滞后,与常德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常德市政府、常德丝弦文化界和地方高校应联合行动,创作一批适合对外传播的经典曲目,搭建全方位的对外交流平台,打造一支中外结合的外宣翻译团队,加大常德丝弦对外传播力度,树立常德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巧妙抵制日货姚涤新一九一八年,北洋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驻军于湖南常德,兼任常德镇守使。那时,常德街上有好些日本人专卖日货的商店。一些爱国学生天天在商店门口集会示威,动。贝群众不买日货。日商很是恼火,便向日本居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一诉苦,请求保护...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初,在纪念抗日战争常德会战59周年和侵华日军细菌战袭击常德61周年的集会上,常德人民对2002年8月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细菌战诉讼的不公正判决,再次愤怒地呐喊:“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对细菌战受害者谢罪并赔偿损失!” 这一天,由日本律师、学者、医生等13人组成的访问团也来到常德。他们在常德凭吊了抗战中阵亡的中国将士,参观了常德细菌战展览,还通报  相似文献   

6.
《陋室铭》全篇仅81字,但其艺术魅力与历史魅力在经历了1200年后仍不见其衰颓之势,以至于乳臭未干的稚童在无法理解其艺术魅力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背此篇了。本文将以《陋室铭》中的常德印记以及常德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记为研究对象来探索从《陋室铭》的创作看常德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半个世纪前,在古城常德,两个不同国籍的年轻人结下了情真意切的友谊。1947年的一个冬夜,寒风瑟瑟,冷雨凄凄。一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异国青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孤身来到湖南古城常德,开始了他的传教土生活。初来乍到,人地两生,他格外思念远在家乡的恋人。然而,山隔水阻,旅途遥遥,他只能靠着那小小的邮票传递相思之情。他生活的福音堂对面,有一个小杂货店兼邮票代办点。店主人是一对和善的中年夫妇,他们有4个儿子。一天,这个异国青年来到小店,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油源。”看店的店家次子黄德福忙上前张罗。外国青年将贴好邮票的…  相似文献   

8.
在常德桃源县公安局,退下来的一些老同志一碰面,就习惯性地聊起儿女们的事——听话啦、孝顺啦,高兴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9.
筑起民族文化的长城记建设“中国常德诗墙”的一群老人/黄彦秋阳普照,大地铺金。曾经肆虐咆哮的沅水,不见了骄纵的浊流,宁静地流过常德大地。清凌凌的江水,倒映出两岸的高楼和彩旗,流淌着都市的繁华和欢乐。在新筑的防洪长堤上,一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即将竣工。1...  相似文献   

10.
“戒之在得”卢毅“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孔圣人这一养生学,值得我们学习、领会、遵循。人到老年,气血渐衰,精力渐弱,应变力渐差,难以角逐名利、竞争机谋。所谓“戒之在得”,不只是不要争名逐利,也包括摒弃对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不适当要求。患得患失,贪...  相似文献   

11.
湖南常德高考状元王红球因家庭贫寒,考上清华大学而面临失学。在王红球全家陷入窘境之时,常德的乡亲们向他伸来了援助之手,使他如愿进入了大学的校门。大恩难谢,王红球因此立誓将来要回报社会。自从上大学后,省吃俭用的他利用自己的奖学金和打工挣来的钱相继资助了湘西多名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2.
李炳泉 《老年人》2009,(3):40-40
在常德津市、澧县一带的澧水边有一座山,名叫嘉山。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流传着孟姜女的美丽传说。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后,为了巩固基业,欲修一座万里城墙。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1994,(11)
敬老称楷模──记常德市委书记庞道沐常德市委书记庞道沐,重视老干部工作,尊老敬老,人称楷模。他常说,尊老敬老不仅是个感情问题,更重要的是党的政策,是党的优良传统。认识上有高度,行动上才会有力度。他1968年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常德工作,对老干部的感情向来是...  相似文献   

14.
童年噩梦     
何指南 《老年人》2005,(10):21-21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的,简直苦不堪言。1943年,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我的家乡常德,有一次投下了许多棉被、棉衣及其它生活用品。万万没有想到,那些空投的东西全都带着(鼠疫、炭疽、伤寒等)细菌,结果很多人感染瘟疫而死,不少人家惨遭灭门之祸。这年11月间,日本鬼子的飞机像  相似文献   

15.
在安乡县城的大街小巷和车站码头,人们常常看到一位个子矮小、身体单薄的老人手抱一大摞书报在叫卖。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就是常德市首届“感动常德十大人物”之一的安乡县深柳镇西门口社区关协会员杨国英。  相似文献   

16.
京剧和湖南花鼓戏中有一出《刘海戏金蟾》,单折有《刘海砍樵》,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戏金蟾”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湖南常德武陵,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  相似文献   

17.
常德观光记     
文培基 《老年人》2004,(9):48-49
去年深秋的一天,我们单位的老同志去常德观光。大巴在长常高速公路上奔驰,窗外的青山绿水飞掠而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将一个个小镇和村落连在一起,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车过常德市区,只见街道宽阔,高楼林立,街面干净清爽,繁花似锦。这个“全国卫生城市”,一年一个样,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里仁为美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就是乡里,比邻而居的街坊邻居比什么都重要,处雅得雅,处仁得仁,处善得善,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者是也。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里仁之风,人文之土壤,人处其间一如种子之处土壤,温润肥沃,方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赵倡文 《老年世界》2009,(10):25-25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要想吃得好、穿得好,得有钱。有了钱,吃好了、穿好了,就有了面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挣钱、争面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不少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可这个奋斗目标在激励人不断前进的同时,也能让人摔跟头。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1995,(1)
更新观念 跟上形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是非标准、道德行为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为了使离退休的老同志跟上形势,常德烟厂离退休人员党总支部切实加强了对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教育。一是坚持学习制度。几年来,他们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重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