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谈道德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特殊成分和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在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其特殊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是通过道德功能的发挥实现的。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史中,最早记述道德功能的是1976年莫斯科政治出版社出版的、A·N·季塔连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指出,道德功能有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评价一命令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沟通功能、预测功能等,这些功能是相互交错的。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认为,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反映)功能是道德的主要功能。我国学者对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齐云 《学术研究》2000,1(3):31-41
作者认为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解放思想,恢复哲学应有的批判的功能,打破教条主义的僵化体系,揭示马克思主义体系多样化发展形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种价值:一是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二是互补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功能互补;三是发展价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来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宗旨是使广大民众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其行动指南.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仅仅依靠显性的宣传教育等手段很难真正有效地实现.而文化及其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渗透作用,能实现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最终转化为民众的信仰.因此,在政治生活显现出文化化的今天,把马克思主义文化化,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构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文化内核,生成真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观,以及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结合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全球化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诉求与选择,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检验实践的重要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任何真理一样具有主体性。真理是指经过实践检验了的、主体的认识成果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科学理论。真理的主体性是指真理被一定的实践主体所发现、创建、检验并实现其实践功能的特性。从真理的主体性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功能,有利于增强人们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赢得共识、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6.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应对再次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及其当代价值,也引发了人们对它的探讨与思考.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政策导向、精神支柱和陶冶情操三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以及实现其价值的前提和途径.用发展的眼光、扬弃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利用信息化发挥马克思主义功能,整合东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体现着和谐的主题。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基本原理相契合,在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分配观为我们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面对我国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分析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现阶段的社会分配作出客观的、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不仅能使社会公平分配早日得以实现,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属于现代哲学范畴的,具有现代性质和意义。这种现代性质正是表现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之中。首先,哲学把本体论的范式转为生存论的范式;其次,理论在对人的规定和阐述中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霸权并实现了实践论的转向;同时,社会批判理论实现了“批判武器”的功能,为个人生存境况的改善提供了一种参考。在批判和超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指人本身的问题,为现代性危机中出现的人性危机做出了一种回答,由此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性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
范秋迎 《理论界》2008,1(3):16-1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核心,走社会主义大农业之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本质,在"三农"问题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回顾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认识论问题的超越性和永恒性,即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实践论和生存论转向之后,认识论转向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意志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将意志论研究的思维方式由实体思维、主观思维转向实践思维,实现意志论的实践转向。马克思的实践意志论过去常受忽视,但它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当代意志哲学不可超越的视界。在当代,系统阐发和推进实践意志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新生点,也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功能和规范功能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在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功能和目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和结构,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最新创新成果,全面、科学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认识问题、实现问题、评价问题和发展成果享用问题,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由此,中央决定从去年九月起,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诺伊曼模型描述了经济系统均衡增长的合理结构与实现过程,论证了长期经济发展存在着最有效率的资本积累路径。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评价和借鉴其合乎科学的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是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而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等方式,直接和间接地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明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并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视角,总结得出当前我国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基层体制机制不健全、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不完善、跨学段师资一体化滞后和跨学段社会实践教学不足等多重挑战。为此,需要积极从健全基层体制机制、强化高校引领带动作用、完善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加强跨学段师资一体化和丰富跨学段社会实践一体化等方面探寻破解路径,从而有效实现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有关青年的本质、个体主体意识、全面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引领了旧中国早期的新青年思潮运动,赋予了青年“国家之魂”的历史责任。之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即产生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青年观。改革开放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飞跃,产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青年观。目前在“中国梦”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我国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号召广大青年去努力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2000年8月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面对新世纪,我们再次走到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取得全面胜利。[1]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即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大局、矛盾运动.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审视世界、分析形势,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时…  相似文献   

20.
娄成武  姜晓秋 《理论界》2005,46(6):11-13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价值观是价值意识的最高形式。构成价值观的首先是建立在一定价值评价基础上的价值信念。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的根本观点,是对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科学技术同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的根本观点,是对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科技同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其理论框架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科学技术具有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价值;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好地完成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注重科技进步对意识形态变革的重要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