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地调研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通过对韩国国家公园各项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对韩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韩国国家公园已经有近50年的发展时间,如今其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发展水平较高,在管理体制、环境教育、社区共管、访客管理、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我国自然保护区也有60年的历史,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管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属于不同的保护地类型,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公众教育、社区共管等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韩国与我国地理相邻、人文相通、经贸互补,韩国国家公园的先进管理经验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转型重构的关键时期,明确国家公园的发展思路与理念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National Parks:The American Experience一书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理念变迁,讲述了联邦政府、铁路公司和环保组织等利益团体围绕"国家公园该如何发展"这条主线展开的一系列博弈过程,涵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关键的推动性人物及相关开创性法案等内容.书中对推动美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思潮和理念做了总结回顾,尤其是国家公园应该"保护什么"以及"如何保护"的思考,对完善我国国家公园体制、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是美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美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的概况,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跨部门社会伙伴关系理论视角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对有效志愿者计划管理及合作志愿者计划管理的研究概况.其次,以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为例,认为其合作志愿者计划的成功归因于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共同愿景、管理沟通及有效的合作关系,高效、完善的志愿者管理运行机制和志愿者的发展与保障.最后,在简述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发挥NGO组织的作用、实施合作志愿者计划、促进对志愿者组织和管理的研究3个层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建立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家公园现已全面完成试点评估验收工作,试点工作表明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管理部门对明确的管控要求、建设强度、审批流程等有强烈的诉求.结合对日本国立公园的分析,研究日本国立公园分区规划及管控经验,系统梳理日本国立公园各分区建设要求及各类建设行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审批流程与审批主体,并通过表格形式全面细化展示.结合我国正在试点的国家公园分区和管理情况及实际问题,参考日本国立公园的经验和做法,提出适用于我国国家公园现行分区方式、建设要求和审批主体的相关建议,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从试点阶段全面转为建设管理阶段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建设行为的约束与审批流程的规范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大熊猫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解决我国秦岭地区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矛盾,首先对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梳理,然后分析了陕西秦岭大熊猫保护存在的问题,即栖息地破碎化、管理复杂、区社利益冲突、旅游开发不规范等,得出国家公园这一保护地形式对大熊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建设应整合现有保护地、重组功能分区、实施大熊猫保护工程、完善科研监测体系、发展生态旅游、引导社区参与、加强环境教育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广泛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公园的面积规模和特点,对今后的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巴西、南非、法国、日本、新西兰8个国家为例,对比分析国家公园的建设面积,进一步讨论以历史文化、珍稀物种、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及综合保护型国家公园的规模特点.统计了308个国家公园,其中2/3国家公园的面积在100~2500 km2,面积小于100 km2的国家公园一般因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海岛海岸自然景观或分布狭窄的珍稀物种而设立,面积大于2500 km2的国家公园多是对热带雨林、荒漠、冰川苔原等生态系统或多种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结合我国国家公园的定位和设立目标,建议综合保护型国家公园面积在500 km2以上,以河湖湿地和海岛海岸生态系统或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规模可稍小,但不宜低于100 km2.随着今后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适宜面积.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我国如何兼顾社区利益特别是少数民族社区利益,消除社区参与的障碍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民族地区的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障碍和困境。本文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傈僳族社区旅游参与情况的考察,分析了导致社区参与能力受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能力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少数民族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园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国土空间管理形式,但在中国要实现其管理目标面临“人、地”约束。为此,可以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态系统3个层面,分别识别国家公园的生态边界、生产边界与管理边界。保护地役权仅限制影响具体保护目标实现的集体土地的利用方式,而避免影响其他收益行为,这一“非占有性”特征使其契合多层面管理模式,因此有望克服“人、地”约束,实现国家公园以生态完整性保护为目标兼顾社区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统一管控。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利用空间分析技术,以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以维持群落动态与正向演替为保护目标,分析包括以茶树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区的空间差异化保护需求与管理方式。分析发现不同地形与生物因素下,茶山需要差异化管理:基于社会—生态系统层面空间管控的保护地役权制度,能够解决社区土地权属复杂与生计的自然依赖性强等问题,可以打破模式化的功能区划在空间上表现出的完整边界,从而更精准地匹配社区行为与保护需求,统筹协调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实现空间统一管控并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