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以语用迁移为研究主体,对云南的5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作者发现: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存在语用迁移现象。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语用迁移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语言背景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语用知识的灌输在语言学习中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运用调查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表达需要策略进行个案研究,并对长期跟踪调查所获语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表达需要策略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两岁前后是儿童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说汉语儿童运用表达需要策略的数量依次为:直接表达、表达疑问、重复、提议、解释、委婉语、加强肯定、吓唬、条件交换.  相似文献   

3.
采用跨语言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研究范式,利用有关数字材料进行了此次实验。被试为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和道江小学四、六年级的学生。实验自变量是启动语言条件、目标刺激和年级,实验因变量为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要求被试完成声音和图片一致判断任务。实验表明:在语言条件下,瑶话启动被试反应快,在目标刺激分析中发现阿拉伯数字的反应最快;研究表明数字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表征方式对数字加工的影响是不同的,支持了Kroll的非对称性模型。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码转换消耗的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奇偶数判断任务,检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语码转换消耗的非对称性与二语的熟练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被试来自中国某所大学,分为英语专业组和非英语专业组。实验结果表明,语言内转码(ch-ch;en-en)英语专业被试要明显快于非英语专业被试。对于两种语言间的转码,ch-en时英语专业的被试更快一些,en-ch时非英语专业的被试更快一些。文章结论是:英语专业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能力,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与语码转换消耗的非对称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第二语言耗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缺乏相应外语输入的汉语语言环境下,要有效地习得外语,有效地避免和克服语言耗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语言环境下对语言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运用任务转换范式,以数字Stroop任务为实验材料,对48名大学生(内向者、外向者各24名)进行研究。反应时结果发现:内向者的转换代价显著大于外向者,在200msRCI、200msCTI条件下,内向者转换代价的相容效应显著大于外向者;错误率结果发现,在2000msRCI、2000msCTI条件下,内向者转换代价的相容效应显著小于外向者。这表明内向者的定势选择速度慢于外向者,在短时准备条件下,外向者抑制无关任务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优于内向者。在长时准备条件下,内向者抑制无关任务做出准确反应的能力优于外向者。  相似文献   

7.
口译是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的交际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口译是一种即席性很强的语言符号转码活动,要求译员具有很快的即席反映能力和高超的临场发挥水平,准确与流利是口译的两大优劣标准。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宗教的委婉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种文化现象。事实证明,委婉语能折射出其使用者的避凶求吉、避俗求雅、避短扬长或粉饰美化事实真相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同时还是人们在人际交际时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因此,对语言学习者而言,他们既需要掌握委婉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委婉语。  相似文献   

9.
机构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在会话分析和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组海归留学生的求职面试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海归留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频次远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前者的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比后者强;绝大多数的嵌入语为名词成分;语码转换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词汇的可及性、策略选择和标记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双趋与双避冲突情景所诱发的脑电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分别记录了16名健康大学生被试在双趋、双避、无冲突三种不同情景下完成决策任务的反应时数据与脑电成分.结果表明:(1)被试在冲突情景下的决策反应时均长于无冲突情景,其中双趋冲突下反应时长于双避冲突;(2)双趋冲突情景诱发的P2的波峰值更高,潜伏期也更短,无冲突情景所引发的P2波峰值最小,潜伏期最长;(3)冲突情景与无冲突情景在300 ~ 400 ms之间出现了LPC的分离,动机冲突比无冲突情景诱发的LPC更正.本研究中脑电数据与行为数据得出一致性结果,双趋比双避情景诱发更深程度的负性情绪与注意唤醒,即较高的动机冲突.  相似文献   

11.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有着丰富的内容,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母语词汇习得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母语本身也会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影响,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便受母语汉语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缺乏刺激论及毕科顿 (Bickerton)的语言生物程序假说和高顿迈都 (Goldin Meadow)等对失聪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 ,进一步论证了人类具有内在语言机制 ,这一论证对儿童习得母语及非课堂条件下的第二语言学习会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关键期假说源于生物学,后引申至语言学领域。在一语和二语习得框架下,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正反理据。一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得到的肯定似乎超过了否定的声音,但苦于研究对象的匮乏,无法获取有说服力的充分理据;而二语习得中的年龄研究往往拘泥于关键期的生物机制,忽视了认知、情感、心理、环境等因素的作用。虽然儿童学习二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对优势,但考虑到我国学习者的个体、语言和文化等因素,英语教学的初始年龄定为9~12岁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环境中语料输入的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中语料输入的特点,挖掘了自然语言环境中语料输入的基本特征.指出在自然条件下,语料输入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可理解性和无序性特征.联系外语教学,探讨了在课堂语言环境下,如何调整语料输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创建自然语言环境,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兴起于上世纪40~50年代,它试图证明语言习得机制的普遍性,语料分析法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这项研究中,语言的词素、句法结构和语用特征等内容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对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不随母语和学习者年龄的差异以及习得过程中监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论假设,无疑可以极大地增进学习者的信心.但目前关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充分性问题、"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不产生影响"的理论假设以及"准确度顺序"等于"习得顺序"的研究前提等都受到学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在外语教学环境中,发生在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可以行使认知、交际、人际和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对教学信息的准确传达、课堂输入的理解和记忆、课堂言语互动的顺利开展、师生心理距离的拉近、学生紧张情绪的放松和学习兴趣的保持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语码转换是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学生的能力水平之间和师生的情感世界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适当的使用有益于提高二语教学和习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与"学"的两个层面,基于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及促进大学生就业等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以培养职教师资为目标的技术师范类院校二外日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对二外日语的实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构建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学生需求的第二外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制约母语迁移的多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母语迁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语言、社会和心理三个角度探讨制约母语迁移的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习得二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必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母语的影响在第二语言的初学者阶段体现的最为明显,也最容易被研究者观察。文章阐述了正迁移和负迁移对不同年龄阶段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开始学习英语时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年龄阶段的人学习第二语言两种迁移都会起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通过实验和调查发现,适当的母语基础对习得第二语言相当重要,这是文章重点阐述的,同时也验证了在中国开展英语启蒙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0.
老舍先生的小说语言之所以风格鲜明,魅力独特,是因为它是作家在一整套文学语言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实践的结果。老舍先生的小说语言形成了三大独特的系统:字、词、句、段、篇、章的表达系统,辩证统一的审美系统,以“心”立“言”、以“言”造“境”的语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