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与以往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是人类历史实践智慧的结晶,它基于现实人的立场,不仅合理地解释了现实世界,而且改造着现实世界。具体表现在:基于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以理论这一思想武器对以往“无人”的哲学理论进行批判,即马克思哲学“求真”的实践智慧;基于人的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亲身参与政治斗争,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行斗争,即马克思哲学“求善”的实践智慧;在理论批判和政治斗争中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现实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进而预示新社会形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表征了马克思哲学“真善美”统一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学术研究在指涉葛兰西的政治哲学时,常常从分析其市民社会、国家以及领导权等理论问题入手,而从葛兰西与他的思想先驱马克思之链接来看,他的政治哲学之构造的根本支点却是"实践哲学"。一方面,葛兰西讲的实践哲学经由文化范式,顺滑地过渡到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中来;另一方面,葛兰西把作为实践哲学的马克思哲学置放于一种总体性的理论视阈中进行审理,从而也成功地开显出政治哲学的理论空间。根据葛兰西指认的问题来反观马克思,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实践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内在贯通。不过,这一信息在相沿成习的学术讨论中经常"被遮蔽",由此导致对马克思实践思想和政治哲学的双重误读。所以,沉潜到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背后,进而开出通往马克思哲学之解读的特定路径,意义将是非凡、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的内涵,理论和历史统一是葛兰西的绝时历史主义的本质,"哲学就是历史""哲学就是政治"是历史主义本质的展开.从实践哲学是内在论哲学和自然的历史化两方面说明了实践哲学的问题域是现实历史.通过对布哈林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批判来确立历史主义在实践哲学中的方法论地位.历史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能动性与历史的必然性之间的内在冲突构成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对立,并且导致了葛兰西时代革命实践中宿命论与机会主义的对立。本文通过讨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立足于葛兰西对必然性的独特理解,试图以葛兰西的视角来审视"改变世界如何可能"的问题。葛兰西通过对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假定……"逻辑的重新解读阐发出一种保持了偶然性维度的必然性,从而给予改变世界以现实的可能性。葛兰西的必然性符合人构造历史的行为的特殊性,即历史的必然性由人的行动所诠释,而人的行动仅仅是一种趋向,其中充满了可变因素。但在行动过程中,这些可变因素"被假定"为必然性的构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正是在强调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恢复这种必然性的"假定"的前提而同时保持了人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8-33
葛兰西哲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个性特征。考察葛兰西的哲学创新之路,我们有必要对其哲学的语言学起源问题加以详查。从大学时代起,葛兰西就在语言和文学导师的影响下对语言学研究产生持续的兴趣,即使在投身革命后被捕入狱,也没有放弃这一研究。在《狱中札记》里,葛兰西批判了曼佐尼和克罗齐的语言观,分析了克罗齐未能解决的语法问题,揭示了世界语蕴含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问题,形成了对领导权的政治隐喻。通过对语言的关注,葛兰西与索绪尔、维特根斯坦产生了联系,但是,葛兰西的语言研究路径与索绪尔、维特根斯坦有着显著的区别,他通过语言学开辟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的政治哲学创造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形态更新的一个缩影。他不仅研究抽象的理论,而且研究实际的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搭建起整体框架;他在"伦理国家"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范畴体系;他提出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民族传统的领导权理论,建立起以领导权为核心的政治科学,揭示了领导权思想结构的秘密,使人的文化世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对象。葛兰西的政治哲学创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并没有随着革命时代的不复重来而渐行渐远,相反,它指向的恰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对的问题,也因此成为必然与我们这个时代同行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霸权"是葛兰西实践哲学或者说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葛兰西是霸权概念的独创者而不是继承者。在他提出霸权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尤其是列宁起到了特殊的思想作用。葛兰西对于文化和精神活动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的重视引导他逐步地提出了霸权概念。本文将集中分析和探究葛兰西哲学理论中有关三种类型霸权的论述:即有关政治霸权、文化霸权和完整霸权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 (1891— 1937)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所阐述的“实践哲学”及其政治思想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和评议。近年来 ,围绕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以及他的“实践哲学”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 ,我国学术界也展开了广泛的争论。正确认识和界定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性质有助于深化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终是和意大利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当时意大利革命的阻力在思想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经济主义、自发论、宿命论和机械决定论 ,二是来自克罗齐的唯心主义。针对这两个…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针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和"意识"的抽象化倾向,提出社会历史视域的回复;其二,针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主张人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第一个方面即社会历史视域的回复,葛兰西提出了其市民社会理论;通过第二个方面即主张人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得出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并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葛兰西就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80年代关注的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这一关注与80年代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紧密结合在一起。90年代之后,葛兰西的政治哲学思想受到学界的青睐,其市民社会理论构成了90年代国内市民社会一般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大众文化研究的兴起,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不能为了编造这种命题而扭曲和混淆别人的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不能简单否定,但只有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才揭示了现代哲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只谈一般唯物主义观点而否定实践观的核心作用,不是维护、而是贬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2.
哲学就是哲学——“价值哲学”的哲学观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理解"价值哲学"?在怎样的思想意境中把握哲学的"价值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哲学的理论特质而言,哲学就是哲学。因此,"价值哲学"在其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哲学分支或学派。反思与批判"价值哲学"研究之困蔽,其目的不在于重建价值哲学,而在于真正把价值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实现哲学之为哲学的意义。然而,只是按照西方"价值哲学"的理论范式,以及现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分化的路径,仍会致使哲学的"价值"概念抽象化,从而失落哲学与人本身。西方哲学在与本体论、认识论相对的意义上强调伦理价值,这是西方价值论之先天性缺陷;而在中国哲学中,哲学就是一种价值性的思想。因此,通往哲学的价值主题,并非仅有西方哲学一条理论路径。"价值"作为哲学概念,主旨并不在于实际的需要及其满足,而在于我们评价人的关系与人的世界时,应该肯定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追求与实现人之本性的生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允熠  袁德磊 《学术界》2002,1(6):99-10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自然科学与先进哲学共同的思想结晶 ,是科学的、彻底的、革命的、战斗的无神论 ,并在与有神论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着日新月异的新的科学成就的层出不穷 ,有神论还将不断以“科学有神论”即以伪科学或披着科学外衣的面貌出现 ,因此 ,科学无神论也不可能终结无神论发展的前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还将继续。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的科学家 ,既能把无神论的科学精神贯穿于每一思维向度 ,也能把科学研究水平推向深层 ,使其不断出现革命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郑晓江 《文史哲》2004,(5):101-108
象山学术的精神在实学,而象山实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之行不行,及行之正不正,皆受人之本心的节制。所以,要使具体的人生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就必须要先正"人心",关键在打通天地之心与本己之心,体悟其"实理",再转而为己之"实德",便发而为"实行"。所以,象山于学则辨"道问学"与"尊德性",于践履方面则辨公与私、义与利。这就是象山学术精神的全部精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90年来借鉴西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做法是可取的,现在应对中哲史研究作再开拓:除了继续从子书,还应从经书,小学书,古代注疏中找材料,形成语言哲学的新路.本文通过举例,围绕名、字书、注疏体裁相关内容,具体阐述了中国古代语言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德勤 《社会科学》2001,26(9):40-4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现实生活中 ,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 ;与此同时 ,在学界 ,经济哲学成为哲学界和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事实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本质联系呢 ?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 :认识或理论活动并非一种纯粹的智力游戏 ,应是有着其内在的实践意图或兴趣的。兴趣无疑与活动的对象有关 ,但更与人的需求相关。市场经济显然是人类经济活动需求的实践产物 ,经济哲学则是反思和前瞻人类经济活动需求的理论产物。因而 ,现在的问题便不是市场经济与经济哲学之间有没有联系的问题 ,而是如何联系的问题 ,亦即市场经济这一实践方式是如…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围绕哲学与生活、哲学与科学、哲学与宗教等问题,集中探讨了雅斯贝尔斯哲学观的主旨,由此指明了他是如何规定哲学本身,从而他是如何逼近和扬弃了“哲学是什么”这一元哲学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纯粹意识哲学或思辨理论哲学的范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因此,应进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这一转换就是要返回到马克思的哲学范式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实践哲学范式和以现实生活为基石的哲学范式,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周嘉昕 《河北学刊》2007,27(3):6-11
在“哲学笔记”的既有研究中,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倾向,即把“哲学笔记”看做列宁为改造辩证法而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是,列宁在世期间,“哲学笔记”并未公开出版。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的各篇文献才逐渐得到发表,并于1933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哲学笔记”单行本。在苏联党内两次重大的理论争论之后,“哲学笔记”获得了以阿多拉茨基的判断为基础的理论形态,尽管存在被过分拔高的嫌疑,但仍未被看做一部著作。之后,由于斯大林刻意抬高《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理论地位,并将“哲学笔记”指认为“列宁的思想实验室”,对“哲学笔记”的研究遂陷入低谷。直到1963年新版“哲学笔记”的出版和以凯德洛夫为代表的相关研究出现,作为“未完成著作”理论形象才最终在文本和逻辑上得以确立。将“哲学笔记”视为独立的哲学著作,并构造一个列宁改造辩证法的“计划构想”,背离了列宁思想发展的原初语境,并在逻辑上呈现出内在的悖结。只有抛弃传统研究的同质性思路,在俄国和列宁思想的真实历史语境中把握“哲学笔记”内容和意义,才能科学理解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意志"范畴是贯穿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哲学体系的主线.叔本华把意志与人相联系,并探讨了人性以及人的本质、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人学思想.叔本华的人学理论以意志作为本体论基础,既开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之先河,又为开创现代人本主义流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