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很多分布在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正在面临剧变,发展旅游成为很多少数民族村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民居作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该地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前来。旅游开发带来的游客流和旅游收入,对当地的传统民居保护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厘清这一问题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至关重要。文章选取四川省丹巴县的甲居藏寨和中路藏寨,运用访谈的方式,对两个调查点民居保护状况进行调查并做对比分析,探讨旅游发展对民族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的作用及其差异,进而根据民居保护的现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胶东传统海草房民居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海草房是一种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草房作为贫穷落后的象征,却在以惊人的速度逐年消失。本文论述了通过把传统海草房民居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实现更好保护的思路与设想,同时提出了对海草房进行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居是人类生存的必然产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社会风俗、景观审美、历史文化、情感和使用等价值,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旅游开发潜质。文章以川北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阆中古城为例,介绍川北传统民居旅游文化价值的特点,探讨传统民居旅游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民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魅力,开发价值较大。本文建议在查明传统民居基本情况后,根据实情、确定生命周期,相应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丽江古城的民居客栈与其他地区的家庭旅馆一样 ,能有效缓解旅游高峰期的游客住宿压力 ,提高居民收入。但是 ,由于古城的民居庭院本身就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因而民居客栈可以也应该发展为古城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之一 ,成为古城旅游的一个新亮点。这对古城的保护、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古城民居客栈业的现状 ,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相应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地传统民居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大部分位于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经济功能的提升,维护好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中山镇龙塘村进行个案剖析,分别从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地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发展过程中龙塘村提升经济功能的策略和模式,以期为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再现其独特的文化意涵与空间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代社会人们对历史性民居旅游“怀旧”和“体验”的心理需求分析为主要指向,对扬州的历史性民居旅游开发进行了些许探讨,提出完善古巷风情游和发展高端园林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州苗族民居是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乡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西部经济大开发中,它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民族旅游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贵州苗族民居与我国其它传统民族文化一样正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危险.本文通过对贵州苗族民居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旅游开发的途径,为民族地区建筑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激增与快速的城市化要求人类以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利用可再生资源,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合理途径将成为本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有机性的剖析,旨在加深认识我国传统民居所蕴含的环境共生观和文化内涵,在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中,辩证地运用传统生态理念于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创造之中,努力寻求新的渐趋合理的建筑与环境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陕南传统民居是我国民居建筑与传统文化的瑰宝,记录了陕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陕南多地传统民居的大量考察、调研、测绘等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充分了解陕南传统民居的成因与发展脉络,分析总结了陕南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现状。并阐述了陕南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保护意义,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与建议。同时为陕南当地乡土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古镇建筑遗产犹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中华大地。西南地区独特的古镇建筑遗产构成了当今人们旅游体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古镇民居空间是西南地区古镇空间体系的微观因素。民居空间在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遗产结构特色。在不同的自然与文化背景中民居空间的组合表现为多种形式。它不仅是古镇空间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体验古镇风光和文化的主要路径。研究四川古镇民居空间特点,是进行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蓄水后三峡库区民居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库区的民居资源十分丰富,千姿百态的民居建筑不仅是峡区各族民众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创造的生命的庇护所,更是一部峡区社会变迁与历史进步的实物书卷,浓缩了该地区物质与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坝蓄水后,它们既是人们了解三峡历史、探究三峡文化的有形媒介,也是人们休憩游览、回归自然、寄情思古的理想场所。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全面竣工,在三峡大坝游这一龙头产品的带动下,库区民居、民俗和乡村旅游也将成为热门。因此,认真研究与评析蓄水后三峡民居资源的旅游价值,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将有助于建构更有特色的库区旅游环境,实现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泉州民居艺术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是闽南文化核心区域,泉州民居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在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艺术特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泉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关注民居内生活形态的重塑和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材料制作工艺的保护,将民居保护纳入到闽南文化保护体系中考察,是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补充,也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西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山西传统民居地域分化的形成发展和对山西各地民居的比较研究,阐述了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分化的时空发展规律,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西合璧”建筑是无锡传统民居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这类建筑将东方建筑的形态美与西方建筑的技艺美结合在一起。文章基于对无锡地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中西合璧”民居的调研,对其建筑细部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无锡“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变化是研究中国民居发展的极佳例证。  相似文献   

17.
浅析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以典型民居中的徽州民居、北京四合院为代表,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圆地方、阴阳、尊卑贵贱、趋吉避凶等五个方面对民居文化价值观进行分析,以此把握传统文化对民居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民居作为我国建筑艺术的一个类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民居的典范之一。通过分析研究山西民居的基本建筑形式;山西民居院落的建筑形式;山西民居建筑形式的精华———山西大院,为以后进行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在甘孜州的民居旅游开发中引入社区参与,分析在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参与与否的表征,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找出社区参与民居旅游开发的措施,切实解决社区参与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居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形式的民居大体上与该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婚姻习俗相适应。民居不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和完善,而且各民族因地理环境及文化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建筑形制和技艺。文章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及南方一些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