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在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本质特征,探索其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高校要承担起创新教育的职责,就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渠道、途径和手段,不断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高等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晓光  杨禹  王炳森 《学术交流》2006,(11):183-186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且注重功利,学生的人文底蕴不足,个性发展受到抑制的实际,必须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具体举措为:确立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内容,完善创新机制;转变教育观念,“授之以渔”,以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科学的学术组织结构,强化学术权力,形成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构建激励机制,将创新教育纳入总体教学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大学建设的理想目标与价值追求,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由意识形成、能力培养、实践锻炼与成果落地所组成的各阶段衔接密切、不断推进的过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全过程分阶段实践方法,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创新意识形成阶段、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创新实践能力打造阶段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阶段四个进程分别予以实施.该文介绍了各阶段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方法,并且分析了全过程分阶段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4):164-166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素质和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2)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3)改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5)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6)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融入企业社会,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完善教学体系、构建服务平台三个维度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和激情,提高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学科竞赛的意义及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学科竞赛可以在教学方式、评价标准改革、师生创新意识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科竞赛深度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大学生群体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发展"双创型"人才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双创"领域的生力军,高校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匡促联  洪冬美 《创新》2014,8(6):35-39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活动成果的跟踪分析发现,不同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立场、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培养呈现出不同的影响和效果。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具有帮助大学生奠定发掘真善美的创新立场、形成积极关注问题和妥善解决问题的创新理念、激活和整合必要的创新方法、彰显创新主体的创新精神、展示超越现有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创新素质培养功能,这对夯实我国高校的创新素质教育基础,进而提高其创新教育的整体实效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子电工实训课是电类相关专业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各类新型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亟待对电子电工实训课程进行改革.该文分析了目前电子电工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将智能小车应用到电子电工实训中,为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训培养方式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技术条件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服务育人优势论述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优化知识结构等途径,从而达到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教育的提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高校应将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整体教学环节,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种有效策略.该文首先选取了社会、学校、学生三个视角,概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随后辩证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机遇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结合工作实践,分别从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力量、创新评价模式以及...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要求地方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如何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西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类专业为例,在创新能力意识培养、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就业创业教育上给予重视,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实体中,加强实施.通过研究与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创新、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实践证明,该教育模式解决了教学中的"教"与"学"、"投入"与"产出"问题,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发展创新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中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重任。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凯洲 《生存》2020,(12):0041-0041
在新课程理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创新实践,与时俱进,是教育强国的百年大计。以美育人,创造未来,是美术教育的理想境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沈宁  王永斌 《社科纵横》2008,23(11):68-70
为求全面考察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借助有关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通过统计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从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分析了甘肃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状况,探讨了甘肃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将个性化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过程中,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高校在个性化教育视域下,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体系尚未完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该文对个...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大学生,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客观需要.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能缓解经管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动机功利化、过程简单化和成效短期化等问题,从动机引导、过程激励、成效提升等维度全方位提升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强化学校价值引导、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和营造校园创新氛围等途径,有助于发挥思政教育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促进大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工作,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创新教育计划,也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载体.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大学生在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选题时存在较多疑惑和问题,而当下关于高校学生项目选题的研究却非常有限.以贵州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大学生选题的倾向、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选题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发展性的概念,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尤为关键.该文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设置、师资打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类赛事为重点,协同联动,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对今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提升路径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