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复杂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表现为多种形态:著作、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调研报告等等。对这些复杂形态学术成果的评价更为困难,由于评价主体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项科研成果,由于评价主体不同,很有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评价意见。以下我们仅以论文为例,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社会科学成果及其常用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一定要统筹考虑 ,防止顾此失彼 ,才能获得公正合理的、具有价值的社会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叶青  彭辉 《社会科学》2013,(3):98-105
一个全面、完善、公正、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是成果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者表现为"以评定级",后者表现为"以刊定级"或"以录定级"。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和不足,晚近评价方法主要体现为三大新趋势:优化定性评价,通过"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运用综合评价法来构建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开放互动;将代表性学术论著制度作为定性评价的一种有益性补充安排。  相似文献   

4.
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评价的重要性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存在着重量轻质,潜在规则,弄虚作假等不客观、不公正的问题,要从评价内容的自身特点,评价标准的混乱,评价方法的缺陷以及评价程序的不公正等方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应采取加强有效的监督,根据现实需要选择评价方法,不断探索和完善评价程序等措施,以促进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术界表现出职称、学位及成果数量迅速扩张,而学术品住稀见提升这样一种反差显著的现象,并且出现了日趋严重的学术剽窃、学术抄袭等不良行为。以量化评价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不公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制度原因。要了解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的影响.首先要调查高校与其他研究机构教研人员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评价制度的看法和意见.明确教研人员的需求与愿望。本研究即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教研人员为对象,调查了其对学术成果评价制度的态度。为营造更公正合理的制度环境铺垫基础,从而最终有效推动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际和国内双重战略机遇期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提供了广阔舞台。已有的学科评价优化进路呈现深化分类评价、强调中国特色、突出社会贡献、增加多元评价方法等四个典型趋向。但是优化进路未充分考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特性,囿于指标的温和迭代,难以实现评价模式的突破性系统升级。基于此,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价值-成果”二元向度有机统一的底层逻辑入手,创新评价思想、变革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方案,辩证提出破解现有学科评价优化困境的革新进路,助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CSSCI与社科成果评价标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敏中  宋淑英 《学术界》2005,(2):162-166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在引用率方面为社科成果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比较公正、客观的标准 ,不少科研部门和管理机构都以此作为社科成果的评价标准 ,取得了好的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在CSSCI的运作过程中 ,也显露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CSSCI的来源期刊问题 ;他引和自引问题 ;观点引用和材料引用问题 ;CSSCI同其他学术标准相结合问题 ;CSSCI同“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TI)的关系问题。要搞好学术评价 ,还要注意评价的多环节、评价中的质和量、评价中的时间维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下,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因素太多了。比如不成文的人缘标准,就是人事因素,包括知名度、门派和评选操作上的大而化之,这特别表现在评奖方面。本人曾担任湖北省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评委,被分在哲学社会学一组。因为是第一次评省级最高奖,申报的成果很多,哲学社会学组有著作好几十本,论文更多,记得有二三百篇,时间就三天,还有开幕式,学习评奖标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  相似文献   

9.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财政投入不足、管理运行机制落后、队伍建设滞后、理论创新不足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保障制度、组织管理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董晓波、胡波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新时代学术评价要有"三新意识"。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学术评价标准对整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到直接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也亟须在学术评价体系和标准上正本清源,破除积弊,守正创新,真正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