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蜃楼志》一书对广东民俗进行了大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广东地区的社会风貌。民俗信仰是一种精神民俗,反映了民众对于神灵的崇拜。在《蜃楼志》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民俗信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于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占卦看相的描写上。从叙事功能来看,《蜃楼志》中关于民俗信仰的描写,更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反映出了广东文化的特色。通过《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广东地区重祭祀、崇鬼神的信仰文化被生动地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傩俗续论     
中国民间广泛传承的傩事活动,两千余年来都贯串着信仰民俗的中轴,由于信仰民俗在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影响十分深巨,因而以信仰民俗为中心的傩活动,不断向多种民俗事象幅射,特别是在中国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下形成多层面内容。本文拟就傩活动渗入游艺、人生礼仪以及乡里社会民俗等方面进行讨论,展示它在中国社会里所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方遥 《东南学术》2012,(4):201-214
妈祖信仰是起源于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屿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的祭祀活动作为妈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受到各地妈祖信众与历代朝廷的重视。本文分为:"妈祖祭祀活动中的官祭与民祭"、"福建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其它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若干民俗特色"等三大部分,在简析妈祖信仰中官祭与民祭差异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妈祖信仰发源地及其它地区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不仅成为现代文学"驱妖打鬼"的启蒙对象,而且它是一种潜在反映民众世俗欲望、人性人情的民俗抒写.民间信仰的"现代"文学参与,接续和深化了现代文学幽魅神秘的美学色彩.中国现代文学尝试和探索了民间信仰民俗的、启蒙的、审美的多重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5.
研究华北地区的民俗信仰与拳民意识的关系,有助于在史学界对义和团组织和意识的不同研究角度之间,找到某种文化衔接点。民俗信仰是正统宗教和民间宗教所共同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又是后两者之间更替和转换的中间环节。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规定了两者对于拳民信仰的双重渗透。民俗信仰,是乡里民众的认知、情感、动机、理想等心理过程自发积累而成的精神力量。它借助于神学的语言和形式,曲折地体现了乡里民众的现实愿望和人格特征。作为一个民族多数社会成员的信仰取向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粘着力和悠久的传承性,在乡里社会形成了复盖面极其辽阔的文化层。  相似文献   

6.
人生民俗贯穿了一条血亲之爱的命脉,由它而结构起家族、亲族关系,因它而推衍出血亲伦理及其悲剧,也因它的信仰特质而形成“阴”“阳”互构转换的人生认识与超越机能。文艺对这些民俗文化特质的把握,有助于深刻透视民俗文化的精邃,把握家国同构的象征内涵和血亲伦理悲剧的审美内蕴,增强文艺民俗作品审美批判的力度,并促使作品的叙述手法因象征转换的民俗文化内涵而自然变换,从而构成文艺民俗独特而有力的叙事功能。上篇人生民俗的转换特质以人生礼仪为主、兼及社会民俗和信仰民俗的人生民俗,具有“通过”转换的特质,它为文艺与民俗…  相似文献   

7.
水文因素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水文因素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水文因素对民居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丧葬民俗、民间信仰民俗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民俗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俗宗教”是群体内对精神存在信仰模式化生活方式的集体表现,具有“信仰”与“仪式”两大体系,包含“民俗”与“宗教”两层内容,体现了宗教的核心要素。“民俗宗教”虽然与制度性宗教具有本质上和功能上的相同意义,但其未被建构在制度化的体制内,而是被排斥在国家认可的五大合法性宗教之外。实际上,“民俗宗教”是一种宗教体系,是乡村社会治理的良好模式,其应与制度性宗教具有相同地位,应该而且有必要将其纳入制度化宗教系统。  相似文献   

9.
宝卷是民间"念卷"或"宣卷"民间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说唱底本。西北宝卷念卷是全国除江苏靖江地区外仅存的宝卷活态念卷。以西北三地宝卷调查为基础,本文认为西北宝卷念卷是一种与信仰有关的民俗宗教活动,宝卷文本和宝卷抄卷、保存、流通被民众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宝卷抄卷对宝卷念卷这一宗教民俗活动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圣帝君是道教尊奉的民间俗神,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明清以来台湾移民关圣帝君信仰的形成,既承袭大陆关圣帝君信仰传统又有台湾地域特色,台湾的关帝崇拜反映出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并与地方民俗信仰紧密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中华传统的关圣帝君信仰为纽带,有助于增强海峡两岸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11.
民间舞蹈多与信仰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紧密相连,其表演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无不受到民俗活动时空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时节性和空间性的局限打破,民间舞蹈赖以依存的民俗文化时空发生了变化,民间舞蹈在新的时空环境内,展示出的舞蹈形态大多是经过当代艺术整理和精炼后的,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显示出民间舞蹈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亚军 《阴山学刊》2006,19(4):5-11
中国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柳"谐"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别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唱的内在联系,足资证明柳民俗蕴涵着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剃龙头"民俗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面貌,这一民俗现象具有强烈的护生目的性,与远古先民的生命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水文化的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7,(12):8-14
中国的人类是从迷信中走来的,信仰的产生与盛行,既是先民精神上的需要,也是他们情感上的需要,平民百姓对神灵的狂热崇拜现象一以贯之,几千年来经久不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信仰崇拜神灵,通过释兆与占卜祭祀,巫术,禁忌等行为方式实现他们的寄托。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人口繁多,少数民族发展不均衡,因此中国还是一个多神信仰国家。具有信仰观念且有崇拜的心理。它分为原始信仰和后世信仰。原始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后世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城隍土地神、门神、灶神、财神、喜神、龙王、马王、药王、关帝、鲁班、海神、窑神及后来传入的天主教等。信仰民俗属心理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心理上的习俗。在崇拜中,出于敬仰,希求庇佑的占大多数,人们信仰它们,除了恐惧它们发怒会带来灾厄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崇拜,获得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无形心意民俗(民众精神文化)的词条进行分类探讨,其中包括民间知识、民间信仰、宗教、迷信,以及民众的伦理观、道德观等,兼及部分口承民俗——传说和谚语,是通过文本民俗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是台湾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相继问世。但我们发现,一些论著对若干民间信仰神明及相关史事的记述,与史实并不相符,应予更正。以下我们就台湾学者凌志四主编《台湾民俗大  相似文献   

17.
汪华是隋唐时期歙州的历史名人。由“汪华信仰”衍生的古徽州“抬汪公”民俗丰富多彩,和贵州屯堡“抬注公”民俗交相辉映,是徽州文化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繁荣之际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鲁  马靓 《青海社会科学》2006,(2):90-92,86
中国水文化丰富多彩,这其中就包含了人们赋予水的信仰。本文通过对文献和民俗资料的调查,从水能增强生殖力、生命力以及人们经过沐浴以敬神这三个层面,进一步说明沐浴这一与水有关的活动对古人精神信仰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哲蚌寺附近当巴社区民众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随着西藏现代化的发展,藏族普通群众的宗教信仰正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世俗化、宗教活动形式简便化、个人信仰方式理性化以及宗教观念渐趋淡化等方面。宗教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人的生老病死等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最本质的文化特征。语言现象和人类文化现象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为各民族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各民族图解世界的一种文化符号,语言的力量更在各种民俗信仰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在人类思想史上,“民俗”(Folklore)这个概念的初始语义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