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最大诚信原则构成海上保险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其实质是诚信原则 ,诚信义务是双向的 ,因此最大诚信义务也是双向的。最大诚信原则适用于海上保险的全过程 ,是贯通当事人各项义务的中枢。  相似文献   

2.
英国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诚信原则是海上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英国是最早确立最大诚信原则的国家 ,作者通过对最大诚信原则在英国法中的发展概况进行历史性的考察 ,对最大诚信原则在英国法律中的内涵和使用范围进行了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保险业的基石,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没有最大诚信原则的规制,保险市场必将难以为继。然而,面对时下我国保险市场普遍的诚信缺失现象,传统的法治理念不敷使用,最大诚信原则也变得软弱无力。通过借鉴法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博弈理论,强调市场经济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出规制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的有利路径。  相似文献   

4.
诚信原则应该包括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主观诚信是行为主体对自己以及与其相关的相对人行为符合法律或具有合道德内容的个人确信或信赖。客观诚信就是要求主体依法行事。诚信原则对物权关系中的物权行为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和占有制度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因其无形性的特征,对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产权制度中,诚信已经内化为制度的基本架构。诚信在知识产权制度之外凝结于德,在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之内集聚于基本原则,诚信与知识产权制度高度契合,没有诚信就没有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试论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人的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最大诚信原则在约束保险合同时存在的缺陷与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论述了保险人承担最大诚信责任的实践与法律依据,并具体阐释了保险人依最大诚信原则所承担的告知义务与说明义务的内容与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诚信原则在现代金融法中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法丢弃了大陆法空洞的诚信原则,独立演化出一套灵活的诚信制度和现代金融法中的具体诚信规则。诚信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社会资本,亦或是一种社会契约义务,在WTO等国际金融立法中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法律制度兼采两大法系之长,逐步吸收、移植西方诚信原则和规则的合理内核,诚信规则体系在我国金融立法中的影响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保险法没有规定保险保证是重大的制度缺失,而在最大诚信原则之下来加以理解则是认识观念上 的严重偏差。保险保证是限制交易风险的有效手段,但也有被保险人滥用的可能。应立足于投保人利益保护,建 立保险保证的限制制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保险合同法中的最大诚信原则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险合同的特殊性衍生了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对于诚信原则的要求远远大于其他合同,这体现在对投保人与保险人的特殊要求。最大诚信原则对投保人的要求主要是如实告知与履行保证,对保险人的要求则主要是弃权与禁止反言,我国保险法上对此均有一定的特殊反映,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立法缺陷。  相似文献   

10.
诚信原则是民事、商事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各项民事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当这一原则转变为一种制度时,这种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就体现了它的地位与价值。而一项制度实际运用的情况是通过法律条文与法律文书来体现的。本文通过对唐律的条文和唐代的契约文书的分析,来考察唐代民事活动中的诚信原则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险免责条款之创制是商事惯例契约形式的集中体现,并亦为传统保险立法所接纳。随着"私法自治之社会化"理论的渐兴,对现代保险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保险免责条款的相关理论也备受质疑。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滥用免责条款推卸给付责任之弊为人所重视。因此,有必要对责任保险免责条款进行司法审查。对责任保险免责条款的司法审查应以重塑最大诚信原则为指导,并将"不正当的不利"和"不恰当的失衡"作为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具体化的两个要件,以此认定责任保险免责条款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保险合同因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并以双方的相互诚信为基础。投保人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主要依赖保险人提供的说明。目前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引发了多种保险合同纠纷。其问题主要存在于保险人订约说明时间和说明内容方面。应确立"投保人冷静观察期"制度,区分"法定免责"与"自定免责"条款以及有限制地适用"疑义利益解释规则",以完善我国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于海上保险合同是否存在可保利益,其检验标准一直存在法律利益原则和经济利益原则的争议。从保险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身的目的和意义来看,适用经济利益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基于法律利益原则存在的诸多缺陷,导致实际上享有经济利益的被保险人无法获得保险赔偿,当前有必要转向适用更为宽泛的经济利益原则。针对经济利益原则可能存在的操作性问题,可以结合理论上关于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的适用、特殊情形下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以及法律禁止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考量,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对该原则做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明确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正确解决彼此之间合同纠纷的前提,而房屋买卖合同中的附随义务由于没有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是由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引申出来的义务,所以认定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要正确处理"凶宅"买卖纠纷,取决于对房屋买卖合同中附随义务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修次《注册会计师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法》存在诸多缺陷,急需从以下方面修改完善:一、确立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二、确立严格的法律责任。三、明确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关系。四、建立合理规范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五、调整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六、做好《注册会计师法》与相关法律的协调。七、明确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法律效力。八、建立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责任鉴定制度。九、强制执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16.
公司信用是指公司履行义务的能力,公司信用状况往往会折射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提升公司信用水平,仅仅靠形而上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需要借助法律制度来促进。公司信用取决于主观上履约的诚意和客观上以资本为中心的责任财产,这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资本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善意取得制度渊源于古老的商业习惯,萌芽于少数古代法律制度之中,成型于中世纪商法的公开市场原则,后经欧洲各国的改造,最终形成现代私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发生生成是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体现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互动关系。对法律制度的发生学解读,有利于我们认清制度的本质属性,从而更好地引入与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