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科学的发展日益体现出思维的辩证性。孙显元在《现代思维的辩证特征》中,概括和论证了现代思维的三个辩证特征,提出要突破严格的必然决定论,给或然决定论以一定的地位,对辩证逻辑的发展方向作出了自己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2.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孰是孰非的争辩,是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难以决出胜负的论题。本文认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各有长短,都包含着片面的真理,而选择论则是这两种对立观,点的扬弃与综合,文章包括四个部分: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作为两种解释模式和思维方式,各执一端又两极相通;二,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员有区别,但作为决定论是一致的;“辩证”决定论并未达到辩证法的高度;三,黑格尔使决定论具有了一定的辩证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仍未超出决定论的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超越了决定论;四,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实质不是历史决定论而是历史选择论。决定论从属于选择论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为研究主旨的自然决定论,其历史形态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决定论、中世纪神学自然决定论、近代机械自然决定论、德国古典理性自然决定论向唯物主义辩证自然决定论的历史演进。依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对自然决定论历史形态交替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动态把握,进而着重就唯物主义辩证自然决定论的理论基石、逻辑前提以及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层诠释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容体系上看,"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来表述,它们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从理论渊源视角,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学说、中国传统社会理想和西方社会价值学说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视角,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时期对其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把马克思说成是社会预言家,视马克思为历史决定论的典型代表,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对波普尔的反历史决定论思想作一个深入的解读,指出其对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的唯物史观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文章中通过解读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总结出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主要是波普尔不能辩证的理解唯物史观和脱离实践的解读唯物史观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在于以唯物史观为指引,并从历史观、真理规、价值观的结合上.实现了三个“冲破”、三个“坚持”:冲破“上层建筑决定论”的误区,坚持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冲破“经济决定论”的误区,坚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冲破“完全超越论”与“补课论”的误区,坚持辩证决定论,从而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为不断开拓社会主义新境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技术与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技术与制度的关系上,出现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技术与制度互动三种争论。技术与制度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的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都没有充分揭示问题。技术与制度的良性互动和集成优化,能够产生强大的互动力,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技术与制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二者分别保持活力的根本条件。它们之间张力的协调,是其走向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因果问题是认识史中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环节。它同哲学的其它问题一样,也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尖锐斗争。决定论原则同反决定论原则、机械决定论原则同辩证决定论原则之间的斗争一直贯穿在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引起哲学工作者的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论述共产主义概念具有现实关怀、终极关怀和历史发展逻辑三个维度.区别于常见的只赋予其终极社会形态意义的理解,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意义分别具有批判的实践运动、自由自觉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及人的历史发展逻辑等辩证运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若干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受到多方而的攻击和非议,有的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尚未发生社会革命为根据,鼓吹“非决定论”;有的则把历史决定论歪曲为机械决定论,从而证明中国不该建设社会主义。显然,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性和现实性。 一、历史决定论是辩证决定论 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并不是简单地把自然规律当作历史规律,而是把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贯彻到底,找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决定性的物质因素,从精神动力及人们的思想动机后而进一步追溯到它的物质动因。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十年的研究,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理解虽然形式各异,但共持着一个共同的基本框架,即都承认它是辩证的决定论,只是不同的学者对这"辩证性质"的具体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我们今后的研究,应该继续在这一正确的框架之内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继续将问题大而化之,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具体层面和微观机制的探究上.  相似文献   

12.
商逾 《文史哲》2003,40(3):104-109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依次经历了从理性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到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三个理论形态的演进和深化的过程。从大学时代的法哲学研究到《莱茵报》时期 ,是马克思的理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从《莱茵报》到《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 ,是马克思的人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时期 ,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3.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意义重大。应以宏观的视野对南方谈话进行整体性观照,从实践理性、辩证理性、价值理性三个维度准确把握其理论品质,这对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历史决定论的三种形式》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决定论的三种形式》(以下简称《形式》,作者李明华)刊于《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该文依据其自身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现代科学成果,对历史决定论作了新的诠释,认为历史决定论在当代具有三种形式:因果决定论、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笔者认为,《形式》对于历史决定论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是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矛盾。由于这些漏洞和矛盾比较普遍并且带有根本性质,因此不能不使人怀疑它的总的论点本身究竟能否成立,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对《形式》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批判性地梳理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国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社会关系,不同的内容都为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供了视角,多种理论可以被视为包含彼此对立的内容的概念二元论。这些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理论如何批评另一理论,也体现出国家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这些二元分析可以归纳为:工具主义对结构主义,国家的资本决定论对阶级斗争决定论,国家中心研究方法对社会中心研究方法。除了存在如此众多的国家理论研究,还存在理论趋同的趋势,其中工具主义和结构主义,阶级斗争和结构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之间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确信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内涵 ,但却并非盲目乐观主义的持有者。以人类丰富的感性实践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以对历史发展总体过程性质的肯定 ,摆脱了盲目乐观主义与消极悲观主义的纠结 ;以对历史发展进程辩证性质的强调 ,走出了严格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即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式阐释基础之上的。所谓的"辩证"阐释模式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理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阐释维度——在本体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启蒙理性或工具理性是否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问题;在认识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主客体二分法与"辩证法"或"否定"性认识方法问题;在方法论维度,则主要讨论的是"音乐拜物教"与"商品、资本和货币拜物教"问题。在以上三个领域中,阿多尔诺、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都存在着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批判有着不同的理论维度:现代主义是修正现代性的肯定性维度,后现代主义是解构现代性的否定性维度,马克思主义则是扬弃现代性的辩证批判维度。马克思主义批判分析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制度困境,实现了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极对立思维的超越。今天我们反思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维度就不能缺席,以此在立足批判现代性所形成的张力基础上辩证地推进现代性的范式革新。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形而上学维度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以前相比,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在维度上的重要革新主要表现在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转折:一是从意识哲学转向逻辑哲学,二是从知性逻辑转向理性逻辑,三是从实体理性转向生命理性。这三个转折使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摆脱了独断论和怀疑论的困扰,成为理念在其辩证发展中自身证明和自身证成过程,从而使形而上学具有了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其一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以反思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表达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内在超越的冲动,体现为时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二是将现代性内在所蕴含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内在力量与人类形而上精神相互结合,将其立体放大到人类整个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体现为空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这双重维度及其统一表征了现代性的批判精神与人类理性形而上精神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