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移民的增加,民族国家的边界日益受到挑战。东道主国家在考虑外来移民归化入籍的诉求时,并不总是做出接纳或拒绝的二元选择。一些国家赋予外来移民公民资格,但只给予其"半公民资格"或"差别公民资格"。华人、印度人等外来移民虽然被缅甸政府接纳归化入籍,但并不被给予"完全的成员资格"。缅甸公民法规定,华人是缅甸的"二等或三等"公民,其在政治权利、公民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等方面均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作为外来移民,华人享有的"差异公民资格"不仅是对华人个人或群体的不公平,更阻碍了缅甸民族国家的建构和公民国家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跨界民族因素是中缅边界谈判过程中一个重要但常被学界忽略的议题,对中缅边界谈判的进程、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对中缅边界划分涉及跨界民族事宜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包括坚持国家利益与民族意愿的统一、兼顾国家关系与族际关系、尊重历史与照顾现实等,对中缅和平友好关系的确立和两国跨界民族的和平跨居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当前我国推动"和谐边疆"建设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国民族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恕  李捷 《世界民族》2008,(1):20-30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其民族关系经历了从激烈冲突到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起着关键性作用.美国民族政策的核心是各民族成员享有宪法规定的平等的个人权利; 任何种族、民族的群体不能要求特殊权利(印第安人除外); 各民族文化可以在统一的美利坚国家认同下得到保护,但各民族成员对其权利的要求不能违背构建美国公民国家的目标.由于美国民族问题的形成历史与人口构成所具有的特殊性,对美国的民族政策应先重于研究、分析,后慎于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方跨界族群的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其对应族群的跨界音乐文化,而跨界音乐文化作为当前音乐文化中一种相当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不仅能够反映各个跨界族群之间的精神思想联系与传递,还能够联系各个跨界族群间信息文化的表达,深刻体现了各个跨界族群中间的民族文化融合.关于南方跨界族群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的理解,其是属于各个跨界族群生产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5.
公民身份问题历来都是政治研究的核心命题,其概念形成可追溯至古希腊城邦时期.①现代语境下的公民身份则与民族一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息息相关.如今,公民身份已成为理解国家、社会、群体、个人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移民会对自我身份进行建构,或认同于原族群身份,又或归属于新的身份。本文所研究的瑶族"尤勉"支系,从东南亚移民到美国后,仍认同于尤勉的身份,其表达身份认同最为显著的方式是延续尤勉的刺绣和传统服饰。通过这一方式,美国尤勉不但在新生活的社区中凸显了尤勉的身份,还与远在东南亚的跨国尤勉建立了族群认同维持的纽带。另外,尤勉刺绣与服饰仍在美国尤勉社会中存续的本质是其连接了跨国尤勉的精神与神灵世界。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人新移民的子女,即美国华人新移民第二代的身份认同复杂而多样,不同群体之间有所差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生活环境以及社会中的偏见均是导致其身份认同不同的因素。外界不可强求他们认同某种身份,美国社会应尊重和理解差异认同,而作为祖籍国的中国应提高综合国力以吸引他们培养情感倾向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民族识别等工作把握住了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工作的主旨和本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社会稳定,国防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民族毕竟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其活性变化成分,应当视其量变程度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在全球化的当今,中国人的公民身份认同将是一个对中华民族认同具体化和可操作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跨境婚姻移民的社会治理是亚洲区域内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婚姻移民和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家可以通过灵活的政策调整对婚姻移民进行治理,详细梳理了作为单一族群性国家的韩国和日本对婚姻移民治理策略的转变和实施过程,并就这些政策对当地社会带来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透过对韩日两国治理经验的分析,认为跨境婚姻移民的本土治理可借鉴日韩经验,分阶段解决跨境婚姻移民的身份问题,改变婚姻移民的弱势地位,发挥其在接收社会和家庭内部作为劳动力的优势力量.  相似文献   

10.
卡伦在清代边防中占有重要地位,见证了中国边界的变迁和中国屈辱百年的历史进程。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增进各民族的交往、沟通边地与内地的联系等方面,卡伦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