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济补偿做为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政策和措施之一,目的是保证农民家庭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收入,使退耕得以顺利开展,但目前我国退耕还林的经济补偿机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体现出农户的成本类型,打击了农民参与退耕工程的积极性.从农民的机会成本的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高机会成本类型与低机会成本类型,对不同损失给予不同经济补偿,保证退耕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  相似文献   

2.
试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其预期发挥的功能 ,可划分为“生态型”、“生态经济型”、“经济型”三大类。“生态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先期收购土地 ,统一造林 ,或将已建成的“生态型”林草植被收归国有 ,仿照天保工程有关规定严格抚育管护。“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应建设为立体复合型植被类型 ,经济效益上以短养长 ,而在中后期国家应当允许对退耕地新造林分进行适度间伐利用及合理更新。“经济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注重水土保持整地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自我维持 ,良性发展 ,项目区必须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工作 ,妥善解决退耕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国家应对非项目区内的受益地区征收生态建设补偿税 ,用于退耕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草)工程共涉及到3 200多万农户,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主要取决于政府和退耕农户的态度。本文从退耕农户进行毁林复耕的机会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政府和农户博弈的动态模型。研究认为,退耕农户毁林复耕不仅取决于退耕地复耕后的净收益,而且取决于农户转移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的大小,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草)工程共涉及到3200多万农户,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主要取决于政府和退耕农户的态度。本文从退耕农户进行毁林复耕的机会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政府和农户博弈的动态模型。研究认为,退耕农户毁林复耕不仅取决于退耕地复耕后的净收益,而且取决于农户转移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的大小,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政策效率与农户激励的博弈均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措施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全面启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就是为了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 ,为中华民族开辟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要走出退耕还林还草误区 ,确保林草成活率 ,就必须制定和完善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法规 ,依法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家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要为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户提供补偿,因此,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用于退耕还林补助方面的开支也日益增加,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该文以陕西延川参加退耕还枣的农户为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现行的补助标准高于国家实际应支付的补助额,即退耕还林补助开支存在一定的节约空间。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政府应降低现行的补助标准,把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制度改为由各地分别制定,以及调整退耕资金的使用方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问题与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毁林开荒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大面积的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物种不断减少,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沙尘风暴、洪涝灾害和干旱频繁发生,生态失去平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其意义十分深远。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渐见成效:初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推动了退还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积累了较丰富的退耕还林工作经验。但退耕还林范围广、面积大,任务重,操作难度大,人多地少,林农矛盾突出;种苗不足且存在结构矛盾;宣传不够,认识淡薄;领导重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科学技术滞后等问题仍不容忽视,迫切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从重庆市 25°以上坡耕地现状及主要问题以及重庆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重庆实施退耕还林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提出了重庆市2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治理的实施机制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药和退耕还复合经营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补贴制度作为对我国以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突破,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治理效益.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激励退耕农户经营活动的外部性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目标.目前,这一制度正面临着地权残缺、产权主体冲突和限制农户行为的自主性等问题.建立具有私人产权性质的物权化的土地使用权,将社区和农民参与的机制引入退耕还林(草)管理中是未来退耕还林(草)制度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任重道远——西部四省退耕还林还草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西部地区退耕还 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民生活情况,2000年下半年,我们对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走访了14个县、53家退耕农户,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农民的反映,实地查看了退耕还林还草现场及一些试点示范工程。从调查的情况看,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得到广泛的拥护和积极的支持,农民生活基本上有保障。但是,有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农民拥护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省根据国家的方案制订了本省的实施方案及细则,任务逐级分解,落…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该工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要看农民是否能减弱或者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而退耕还林地的未来收益将是退耕农户未来收入的组成部分,这将直接影响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制定。因此,对退耕还林地未来收益的预测是后续政策研究的基础之一。该文在对贵州省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马尾松林和核桃林分别作为生态林和经济林的代表,对其不同年份的净收益进行了预期,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退耕还林机会成本的比较,得出马尾松和核桃种植农户的收益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对贵州省退耕还林的农户,至少是对还生态林的农户来说,现行补助年限过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宁省昌图县退耕还林地区随机样本80户退耕和非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农户以农业劳动为主,农户的收入以一定的比例持续增长,农户的非农收入有所增加,但是,退耕还林的实施切实减缓了退耕农户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退耕还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了退耕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选择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该文首先分析了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选择的一般机理,并进行了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进而指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行为选择过程,多数情况下就是综合因素制约下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比较的过程,只有当预期总收益大于预期总成本时,农户才会参与退耕工程。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西部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2000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地区大规模地退耕还林还草,5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水资源短缺矛盾尖锐,保障农民生计的后续产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要想解决这些矛盾:1.要延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2.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3.保障退耕还林还草由阶段性工作转向制度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农村生活能源的解决是退耕效果得以保持的一个重要支撑,本文在介绍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沼气池建设与退耕推进的规模与区域适宜度的二重性约束关系,并提出与退耕还林还草协调发展的能源支撑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10年的退耕还林实践及经验,回答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的政策执行及影响方面的几个主要经济学争议,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和制度创新下退耕还林政策演进的理论框架,并用退耕还林10年的监测结果检验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发现,退耕还林起源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改善需求,由于与农村贫困紧密相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的最终实现还要依靠经济增长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农户收入下降、粮食减产等,将随着经济发展、政策演进而解决。在行政监管和制度创新下,巨额退耕还林补助显著地增进了农村人口福利,减贫效果明显。由于退耕农户的私人利益与退耕还林的社会目标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在政策放松的情况下,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目标只实现了次优,但由于更好地将农民的经济利益与国家的生态利益相结合,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得到增强。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最后,对下一步退耕还林政策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农村生活能源的解决是退耕效果得以保持的一个重要支撑,本文在介绍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沼气池建设与退耕推进的规模与区域适宜度的二重性约束关系,并提出与退耕还林还草协调发展的能源支撑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家正处于调整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实施后的经济影响将关系到工程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3年与2005年对陕西、甘肃与四川3个试点省份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样本分类,采用实证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退耕还林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收入结构的退耕户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工程实施6年来,在促进农民总收入增加方面作用甚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种植业收入,但工程却显著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工程并没有瞄准相对贫穷或富裕的农户;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工程对低收入退耕户,特别是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低收入退耕户产生了更加不利的影响。因此,国家在后续政策的制定中,应该更加关注这一部分农户的后续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甘肃省相继实施了国家的退耕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以及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并制定了诸多与此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规定。在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中,甘肃省建立了与各个政策工程体制框架相应的运行机制。这些规范性文件和体制机制的保障,使得甘肃省草原生态补偿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制度层面,甘肃省草原生态补偿有关的政策法规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亟待从制度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