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西岳 《老人天地》2008,(12):50-50
兴许我是出生在山里的孩子,从小便和爬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我的大半生,我是爬了不少山的。童年时便爬华山,那是我的出生地。之后迁居河南,又爬过两次华山。生命进入中年之后,爬山的爱好一直不减,近十多年来,或与单位一起,或与老友结伴,每年常有2—3次的爬山锻炼。五岳名山自不必说,黄山、  相似文献   

2.
登天的感觉     
阿凤 《老年世界》2011,(6):26-27
登山和爬山可能有区别。华山我是爬上去的,这个爬就是手脚并用的意思。上华山是需要胆量的,这话听起来有点像在吓唬小孩子。我从小在山区长大,儿时爬山就是个玩儿,冬天还从山上就势滑雪;再说也爬过几座大山:峨眉山、庐山、龙虎山……一位在华山脚下长大的同事说,坐缆车到北峰再走东峰、南峰、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很喜爱爬山。家对面有座山,我常常爬上山头看风景。之后在长沙求学,每逢假日,也常邀上同窗好友去攀岳麓山。爬山确是一项极好的体育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强壮筋骨,而且可以登高望远,开阔视野,令人心旷神怡。再后来工作了,成天坐在办公室,周围全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很少有机会爬山,体质也慢慢虚弱了。古人云:“人老脚先老。”此话不假。我在50多岁时,就觉得腰肢僵硬,双脚变得沉重起来,便意识到自己在走“下坡路”。为延缓衰老,我想到了锻炼。当时,正好我的家由平房迁进高楼,每天上下班要爬好几层楼梯。起初觉…  相似文献   

4.
吾之 《老年世界》2011,(4):36-36
著名的人口论学者马寅初教授,在100岁时,仍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最后享年102岁。他自己认为,对健身有益的,就是常洗冷热水澡与爬山。  相似文献   

5.
清晨,当第一道霞光投向钟灵毓秀的岳麓山时,只见一位花甲老人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山巅走来。他喜欢爬山,尤其喜欢清早爬山,山上有鸟呜花艳的清新,山中有曲径通幽的安溢,山上有旭日东升的美景。在他的脑海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生每天都要像爬山一样步步奋进。他就是湖南师范大学谭双泉教授。这位儒雅可敬的学者,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久负盛名。他在史学这一广博而深奥的领域内执著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湖南重点学科--中共党史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学者的生活是平静的,也是清苦的。选择这样的生活,等于放弃了对权…  相似文献   

6.
失眠症 我最近好像患了失眠症,在医生的建议下不喝咖啡不喝茶水,一到夜晚还是两眼溜圆.数羊数得满脑子白花花一片,泛着恶心.这也就罢了,可恨的是徐浩这只夜猫子,自己习惯晚上工作看电影上网也就得了,还非要拖着我陪他.周末,为了第二天有精力去郊外爬山,我早早就上床眯着眼睛制造熟睡的假象,期待着假睡眠招来真睡眠.  相似文献   

7.
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人去爬山锻炼。那天早上又去爬山,忽然发现,爬山的队伍中,多出了许多挑夫,水泥、沙子、碎石子、木头什么的都有。一打听,是山上的亭子要扩建,他们要一筐筐一担担,将建筑材料,从山脚挑上去。  相似文献   

8.
去年六月,我到四川某地旅游,其中有一个项目是爬山观景。车子到了景点,大家纷纷下车。下来后才发觉天气很冷,身体直打哆嗦。此刻已是海拔一千多米的高  相似文献   

9.
正膝关节退化可以多练骑车。我曾经在门诊遇到一位阿姨,膝盖严重磨损,她难过地问我:"医生,我的朋友们经常爬山,膝关节都没事,我平时不会去爬山,为什么关节还会磨损?"经过问诊,我找出了伤害阿姨膝盖的真凶——蹲跪动作。跪在地上擦地板、蹲着挑菜或洗衣服、坐矮板凳看电视……这些对阿姨来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却一点一滴地磨损着她的膝盖,导致关节出问题。蹲、跪、坐矮板凳是最伤膝盖的3个动作,老人一定要避免。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喜欢户外活动,并把爬山作为强健骨骼的首选。不过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周围有人抱怨,称爬完山膝关节痛。意拳第四代传人周建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久坐的人不适合爬山。"久坐对腰不好,而腰有问题的人爬山,很可能损伤膝关节。"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66岁,与其他老人喜欢打拳、跳舞来锻炼身体不同,我爱爬山,更爱“喊山”。早上爬上山顶,登高长啸,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喊山心态最重要 每天早上7点半,我都会准时从桂林市七星区六合路的家中出发,一口气登上附近的羊角山,再登高远眺,大声喊山。除非天气特别不好,我每天都会完成一次,至今已经坚持了8年。身边不少人看我每天“喊山”,身体变得越来越好,也跟随我一起来爬山、喊山。他们哪里知道,8年前我第一次喊山,是多么尴尬。  相似文献   

12.
朱瑛 《伴侣(A版)》2011,(4):50-50
正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位优秀的男孩,我们爱得很热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尽管相隔两地,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见面。一起爬山,一起游玩,他很照顾我,也很体谅我。我在他的溺  相似文献   

13.
张积山 《老年世界》2006,(24):46-46
“山友”,是我们这些登山爱好者的称谓。我认识的这位山友大哥六七十岁,爬山的劲头比我们还强。  相似文献   

14.
《老人天地》2013,(10):55-55
河北读者夏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我很想抽一点时间陪老人爬爬山、登高远眺,但是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都不是特别好,我父亲还有骨质增生。请问专家,老年人登高可行吗?另外,现在有人选择半夜爬山,是否科学,是否适合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正天高云淡的秋季,爬山赏秋的人日益增多。有的人是抱着放松和游玩的态度登高,更多人则是把爬山当成一种健身活动。尤其一些老年人乐此不疲,有些甚至达到了一天不爬心里痒的地步。但是,临床上经常发现,爬山让人脸色红润、身强体健的同时,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也会伤害身体。四大误区损害健康爬山好处多,但其背后隐  相似文献   

16.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虽然后来有人说,这个名字隐喻了我未来要爬山的命运,其实非也。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天地》2012,(11):62
秋季是爬山登高的好季节,这时爬山能够增加肺的通气量和肺活量,又能补益夏日炎暑耗散的正气。而山地  相似文献   

18.
木子 《老人天地》2014,(10):57-57
登高需备急救药 秋季登高有益于健身,但专家指出,在爬山过程中,人们消耗的体能较大,再加上爬得太高、空气稀薄,增大心脏的负荷,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晕厥,所以慢性病患者应在血压及血糖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登高活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应带好必备药物。另外,因为爬山运动使膝关节的负荷较大,老人还应注意对膝关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新年来了,七天长假出游时,你是否只注重吃喝玩乐,而忽视了出游行头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说,行头可是你行动时的个性标签哦。爬山、涉水、远足、慢跑、逛街……如果有一身能适应这些相应活动的酷行头那么你就等着收获心情美美的快乐时刻吧!  相似文献   

20.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虽然后来有人说,这个名字隐喻了我未来要爬山的命运,其实非也。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我父亲生在安徽大别山地区,后来在那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他不善交际,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