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艺术反映——鲁迅小说学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它在中国这一极为广大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极为威武雄壮的一幕。辛亥革命以它结束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反动统治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共和的丰功伟绩而彪炳于中国近代史册。然而,作为民主革命,它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皇帝被打倒了,代之而统治中国的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中国人民仍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承受着极其深重的灾难。因此,从民主革命的意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革命由胜利而失败,这  相似文献   

2.
<正>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和失败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这是我国史学界公认的定论.但不能因此推论:辛亥革命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彻底的、失败的.我认为辛亥革命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彻底的、成功的,就是推翻了中国历时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对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丰功伟绩,史学界历来估价不算高.原因是:作为反帝反封的革命,它是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大前提.辛亥革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毛泽东认为:“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他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那么,辛亥革命为什么在“赶跑皇帝”以后,又遭到失败呢?这是史学界尚未准确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辛亥革命不幸的结局是由辛亥革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反满联盟”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对19世纪末酝酿20世纪初爆发的辛亥革命如何论定?这几乎是多余的问题.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结论;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因为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也几乎是学术界的共识.然而,笔者以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没有失败.相反,作为运动本身,正以其巨大的惯性,以新的形式,排除一切阻力,继续缓慢地向前发展.所谓的“辛亥革命失败”,其实只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派在取得辛亥革命胜利后,在新的政治角逐中遭到失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所建立的共和国制度,是与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形成相联系的.1903-1906年,是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最为关键的四年,先后出现了四篇由革命派思想家撰写的阐发革命观念的代表性著述,构成了中国革命观念古今之变的主要历史环节.这四篇著述是:邹容著《革命军》,秦力山著《革命箴言》,孙中山著《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朱执信著《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以这四篇文献为中心,开展观念史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革命观念古今之变的脉络与走向.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胜利的,因为它推翻了二千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因为它的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失败的原因自然很多,但其中自身理论的混乱及其深层根源———中国传统思维的局限,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失败也是明显的。孙中山愤慨地指出:“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人民“尚未见享有真正共和之幸福”。七十余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各个阶级、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看法,评论不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的孙中山,在失败以后的十几年中,对这场革命的失败原因是怎样认识的?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它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本阶级实践活动的总结,也反映了促使这个伟大的民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一次真正具有现代化特质的革命。回首百年历史,辛亥革命失败了,从当时来看,革命党人的努力在袁世凯篡权后似已付诸东流,但其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的。辛亥革命留给世人丰富的遗产和深刻的启迪,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政治方面,它不仅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而且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人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辛亥革命之所以可以发挥其政治觉醒作用,一是由于世界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二是中国现实国情的无奈,迫切需要一场较为有力的革命来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三是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起着觉醒中国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炮声有如春雷轰鸣,震撼着古老的中华大地,宣告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在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清王朝,结束了自秦汉以来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神州大地上首次树起了共和国的旗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资产阶级政权——中华民国。虽然后来辛亥革命最终归于失败,民主革命的任务远未完成,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革命先辈的精神和业绩永留人间。广西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也是辛亥革命运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它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辛亥革命光辉灿烂的史册上,它有着自己光彩夺目的一章。  相似文献   

11.
陈力  张永江 《兰州学刊》2006,1(10):43-46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结束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我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次革命,引起了全国的民主革命精神的高涨,为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打开了道路。它的丰功伟绩,永照史册。 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时候,重新认识和探讨孙中山哲学上的唯物主义知行观,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它推翻了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场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辛亥革命后无锡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证。本文拟就辛亥革命到“七七”事变期间,无锡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作一概  相似文献   

14.
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有它成功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唤醒了千百万人起来参加政治生活,“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与民权自由的伟大斗争,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成功。这个成功,掘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土壤,铲除了历代相传的“君,天也”的成见,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带来了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一度活跃,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并影响及于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它所担负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之下,民主共和国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影子,这是失败。这个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实际上并不能救中国,迫使先进的中国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探索着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冯祖贻、顾大全同志著的《贵州辛亥革命》一书,最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从分析贵州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入手,分五章论述了辛亥革命在贵州爆发的历史根源、各个阶级力量所发生的变化、革命过程的特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字数十四万。中国资产阶级和革命民主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全国陆续出版了章开源、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三卷本),金冲及、胡绳武著的《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多卷本),还有一些新的辛亥革命论文集。但据笔者所知,作为一个省(区),详细地、系统地研究和叙述辛亥革命全过程的论著还不多,而这种研究又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对全国辛亥革命史研究填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将推动地方辛亥革命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因此,《贵州辛亥革命》如果说是一次新的尝试的话,那么,它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其功实不可没 ,因此辛亥革命史的研究 ,自革命发生之日起就日渐成为国际性重要的史学分支之一。 90年代以来 ,辛亥革命史研究再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成果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就管见所及 ,对近十年来有关辛亥革命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的综述。一、政治史研究1 .辛亥革命的地位史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 ,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杨春时按照时间和是否发生了自觉的彻底的社会变革这两个标准来分析 ,认为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革命…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江汉论坛》2001,1(6):62-65
在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中,德国无疑是当时干涉中国政局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之一,而在此方面的专门著述却非常薄弱。本文揭示了德国出于维护其在华既得利益而竭力 反对革命和竭力维护各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现状,以确保其重点放在欧洲争霸上,说明了 以德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但德国的努力也在客观上维护了当时 中国的领土现状,使其免遭进一步侵犯。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八十年前的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领袖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武装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场最伟大的革命斗争。它的胜利成果虽然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所窃夺,但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中国革命史树立了一座丰碑。辛亥革命虽起初曾以“排满兴汉”为号召,但自孙中山组织同盟会后,就开始以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民主和富强的种子并未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一场革命过后,政治反而更加黑暗腐败。为什么一场扣人心弦的革命,会导致这种结局呢?学术界对此有过广泛深入的探讨,但大多是围绕着经济、政治、阶级等问题展开,而忽视了思想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革命思想误区的具体分析,揭示辛亥革命失败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