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凉山彝族民间文艺里,月亮意象承载着彝族历史文化记忆,是彝族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凝聚之物,表达了彝族先民 的生存智慧与奉献精神。从凉山彝族民间文艺对月亮文化的追溯、重铸和延展三个部分,探讨月亮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 代性,厘清凉山彝族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李乔、李纳、苏晓星、龙志毅等著名的彝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为依据,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彝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史诗品格,对20世纪彝族长篇小说创作做了历史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一彝族和彝族语支各民族的先民是古夷人部族。古夷人的历史文化,比较完整地保留在彝族当中。远古时期,古夷人与古戎人、古羌人、古狄人、古蛮人、古苗人的各一部分在中原共同融为华夏的过程中,他们就共同创造了华夏古文化,即汉文化的前身。最早形成的华夏民族,其中古夷人的成分比重较大。古时的“五帝”,除黄帝是戎人、神农是羌人外,其他大部分为夷人。夏、商、周“三代”的主体族人,夏为夷,商为夷,周为戎。可见古夷人在远古时期,人数较多,影响较大。他们对中国的远古文明作过重要贡献。若就彝、汉古文化作对比研究,可以看清这…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彝族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呈现出民族志书写的趋势,冯良《西南边》是较为典型的一部。彝族作家冯良有与生俱来的民族志书写优势,其作品形成了具有田野调查基础的民族志书写的范式,长篇小说《西南边》作为其民族志书写的集中体现,描述了彝地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较高的文学审美性。对文化的阐释是作家探索民族发展和心理历程的重要渠道,在《西南边》中,作者通过对奴隶制、“毕摩”文化和民俗的阐释表达和探索了从民族改革到改革开放时期彝族的发展史及彝族人们的心路历程,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彝族的民族精神与品格。  相似文献   

5.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6.
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隔代养育逐渐成为主要家庭抚养模式。 聚焦凉山彝族农村社会中的隔 代养育问题,通过田野工作,梳理出凉山彝族农村社会中隔代养育的基本情况,包括本地的彝式教育情况,彝族隔代养育涉及 的各主体情况。 发现彝族社会中存在一种特殊养育者,即家支系统,也发现彝族农村隔代养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养育者 教育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和社会文化适应程度低;被养育者自理能力、智能发展和心理健康等存在问题;大量老年人和儿童留 守凉山,他们各有现实需要且面临各种实际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本地隔代养育家庭层面,家支、学校、社区层面,凉山彝 族整体社会系统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7.
彝族作家、作者群体的崛起,反映彝族生活的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是当代彝族文学的最大特点,它标志着彝族文学发展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的彝族作家有七人,他们是:李乔、李纳、苏晓星、普飞、吴琪拉达、韦革新(替什支不)、吉狄马加。作协四川分会的会员有:吴琪拉达、吉狄马加、杨阿珞、阿鲁斯基、巴莫·曲布嫫、阿凉子者,吉木尔达、伍耀辉、曲木达成、吉慧明;作协云南分会的会员有:李乔、普飞、普阳、熊正国、石中山、孟之仁、基默热阔;作协贵州分会的会员有;苏晓星、熊正国、龙志毅、安文新、安尚育、李光平。  相似文献   

8.
阿蕾是彝族文化战线上既能用本民族文字又能用汉文写作的难得的几个“双语”作家之一 ,其小说沉思彝族女性悲剧命运 ,拷问彝族妇女女性意识 ,追求彝族女性文学审美风格 ,超越彝族文学描写妇女爱情悲剧的艺术传统 ,从一个重要侧面弥补了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脱离女性大众特别是底层劳动妇女群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彝族同中国各民族一样,是诗的民族。她不但善于用诗的方式来进行思维,而且有着丰富的诗歌理论遗产。彝族古朴的诗学遗产充分体现了人和诗的本质,从而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博雅精深的思想文化成就。 《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论彝族诗歌》这三本书,现系统地搜集了彝族古代十二位大布摩用彝文写就的民歌体十二部诗歌论述,这些彝族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彝族文化的民族特点,研究彝族诗歌的根本特质,研究彝族的思维方式等等,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彝族古代文论是彝族古代文论家对彝族当时文学现象的总结,涉及当时文学创作中的各种文学体裁、作家应具备的修养、彝诗的格律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彝族特色的文论概念.在论及彝族诗歌格律中的"音律"时,指出这种音律为"押音".翻译整理者在注释中说原文为音而无韵字,所谓押音就是押韵.笔者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受汉语诗歌押韵的影响,不符合彝族诗歌音律的实际情况.从译文和注释看,彝族诗歌格律中的"音律",就是押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在内的"音节".  相似文献   

11.
清代彝族作家高映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芮增瑞彝族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历代都有过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的保存在彝文古籍里,有的流传在民间口头文学里,但大都没留下作家的名字。南诏大理国时期,上层统治者曾努力学习汉文化,出现过少量作家文学...  相似文献   

12.
彝族青年作家贾瓦盘加是一位首先以母语创作起步,然后逐渐走向同时运用彝汉双语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于1991年7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文小说集《情系山寨》是彝族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母语小说集。最近即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推出其汉语小说集《滚动的情韵》,收入作家近年的主要汉文小说作品,从中可以把握其小说创作基本的艺术脉络、思想情趣和审美追求。本文以这两部小说集为文本依据,从叙述学的理论视角,就叙述主体、叙述对象及叙述指归三方面着重对其双语小说基本一致的叙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阅读了由王子尧、康健等同志翻译、整理出版的《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与《谈诗说文》三个彝族古代诗文论集。收入集中的著作,最早的约写于南北朝时期,最晚的约写于明清两代。读毕掩卷之余,不能不由衷地叹佩彝族先贤们的睿智。他们根据彝族的民间诗歌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诗学理论,不仅体系较为完整,而且在不少重要问题上所达到的认识高度,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熠熠照人,不失  相似文献   

14.
从作家的现实精神迷狂、灵魂焦灼、民族历史梦魇、价值危机与时代文化整合,以及作家所采取的文化心理对策和小说叙述策略、语言艺术创造性成就,系统地透示彝族青年作家巴久乌嘎小说创作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旨归  相似文献   

15.
《山神》是彝族青年影视剧作家克惹丹夫的代表作,也是凉山彝族作家自己创作,被搬上荧幕的第一个电视文学剧本。本文就《山神》的人物塑造、结构特征,以及所揭示的彝族文化精神内核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和论析。同时,对克惹丹夫已取得的艺术成就作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诺尔乌萨系当代彝族汉语作家之一,本文以《融入山野》为文本依据,对诺尔乌萨散文创作进行探讨与解析。阐释出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彝族传统价值、民情风俗的变迁在作者艺术思维中的投影,揭明其皈依彝族自然精神的深层内涵以及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散文蕴质和当代创新特质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一、党给他的创作以生命 彝族作家李乔是以他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而引起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注意的。这部小说的第一部《醒了的土地》发表于一九五六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反映我们国家一个重要民族——彝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一个值得祝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 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 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论彝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传统继承、借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发展是一条历史的长河,在它发展的下一阶层上,总是承传着上一阶层的源流,同时又接受着各种文学潮流的影响。彝族当代文学是在继承彝族文学的历史传统,借鉴汉族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优秀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彝族文学受彝族民间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彝族民间文学不仅给了彝族作者最初的文学启蒙,而且提供给他们以丰富的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彝族文学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其基本经验是: 第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第三,必须解决好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问题。第四,必须全面提高彝族作家队伍的基本素质。当前的彝族文学创作,闭塞是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勇于探索,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以追求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要有信心在遵循艺术规律、尊重民族欣赏习惯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的识别武器,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吸收国内外的艺术成果,创造出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彝族新文学。  相似文献   

20.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勇往直前的思想精神及其理想完美的形象,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彝族人民不断进取。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一些差异,呈大同小异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