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注重研究徽州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由于未能到徽州一游所流露出来的怨叹。可见徽州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徽州,原名歙州,隋初曾改名新安郡,唐时复称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治所在歙县,辖县相当于今的安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和江西婺源等地。此后,升为江南东路。  相似文献   

2.
恋恋婺源     
我们几个“发烧友”驾车前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婺源,经过了五个小时的颤簸之后,在夕阳的余辉下,我们的车缓缓驶进婺源县的中心紫阳镇。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徽州的不少导游书和景点的广告,都把汤显租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误当作歌颂徽州的名句,想借此来推介徽州秀美的山水,而不少游客都十分惊异这种颠颠倒倒的作为,前些年北京的一位游客还专门在《黄山日报》发表文章指正了这种荒谬,甚至尖锐地说:在徽州这么有文化的地方,出现这么没文化的怪事,真是不可思议!尽管前些年也有白盾教授等学者和研究者多次撰文,  相似文献   

4.
读曹诚强《人事物语》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因为他笔下的人物大多生活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黄山脚下;他写的事,大多反映的是人们关心、关注的人事和机构改革工作。凡是生活在皖南的灵山秀水间,凡是工作在全省人事编制系统的同志,相信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诚强作品打开了黄山的另一道风景,搅动着珍藏在人们心中抹不掉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在“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黄山书坛推出一款新书——《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这是黄山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是黄山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和谐文化”中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10):28-28
黄山学院冯剑辉博士在某国内图书馆发现一份宋代宝祜四年(1256)的契约文书,经查证,文书中的“武山乡尤昌上都”地名,系安徽祁门县“武山乡”,从而确定这是一份从徽州流出的徽州祁门县契约文书。冯博士的考证,不仅为该份宋代文书确认了域属,也为宋代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增添了新的珍宝。由于年代久远的纸质文书不易留存,宋代徽州文书现存已不过几十件。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5日,由黄山市政府主办,黄山市社科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承办,老街一楼实业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州文化节“中国徽州古街文化论坛”,在屯溪老街隆重举办。来自省内外的徽州学专家学者,研究者约50多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8.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下呈何现状?该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本刊新年之初特推出由市社联组织的课题组所调查撰写的《徽州文化生态报告》,以与识者商榷,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9.
梦秋 《天府新论》1994,(4):95-95,F003
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述要梦秋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安徽大学、黄山文化书院、徽州师专、《江淮论坛》和《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等单位和团体联合发起并主办的“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于1994年5月28─—3且日在黄山市屯溪举行,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8,(8):27-27
黄山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在这片古徽州的土地上,有很好的商业经验可以吸收并蓄。黄山的产业目前单一,如果假借义乌的“无中生有”做商品的集散地显然自然条件不允许,更何况黄山作为中国唯一的三个世界遗产之地也不允许大规模的工业,尤其是污染型工业。而黄山如果作为一个创意产业的发祥地和开挖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黄山是古徽州的地境,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9,(4):13-13
由黄山人民广播电台主办,黄山市一楼实业有限公司、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协办,黄山天虹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友情支持的“徽州大讲坛”在阳春三月闪亮登场。“徽州大讲坛”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近百姓中。  相似文献   

12.
黄山成就了徽州这片美丽的土地,徽州秀出了黄山天下第一的峻美。作为古徽州域名的唯一传承地,今日的徽州区境内,更是藏风聚气。丰富的生态资源、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完好保存的潜口、呈坎、唐模等数百处徽派古建筑,国家、省、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南方八省游击队集结、新四军的成军地和东进抗日的出征地等红色旅游线路,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和新近开发的多处山水、农家休闲养生旅游项目,使“黄山南大门”更加秀美灵韵,使古徽新城——“沪杭后花园”锦上添花,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于徽州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屯溪隆重举行前夕,黄山学院方利山研究员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学术专著《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文汇》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这不仅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学术领域掘进的新探索,而且也是徽州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39-39,41
徽州应办一所商学院——建议黄山学院应办成徽州商学院 一、黄山学院为什么办成徽州商学院。黄山学院学生要人人学商。理由如下: 1、振兴徽州、辉煌再现需要出大批商人,徽州现在落后,还穷,什么原因,有的说徽州是没有资源,这话也对也不对,  相似文献   

15.
徽州(自从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后,“黄山”一词就有了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的简称,如人们通常把北京市简称为“北京”,把合肥市简称为“合肥”,因而人们也就自然地把黄山市简称为“黄山”;二是指作为黄山市行政区范围内的那座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的“黄山”。为了不至于在下文中产生歧义,我把当下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按过去的习惯叫法称为“徽州”),实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绮丽的自然山水,一条条碧绿的溪流在林木青葱的山间穿行,黄山的壮美和齐云山的雄奇令世人称绝;那里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一片片徽派建筑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6,(7):56-56
由盛学峰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新黄山古徽州导游词》近日面世,市长李宏鸣为该书题字:“提高导游水平,打造服务品牌。”椐悉,这是迄今我市第一本涵盖古徽州区域并正式出版的导游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15日,李骏工作室、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在李骏工作室联合举办了“徽州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前景意义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以沙龙的轻松方式研讨一个紧要的前沿话题,近三十名黄山市本土徽州文化研究与开发的专家学者、部分旅游开发的企业家以及黄山学院“徽州学社”学生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18.
一 依托着雄奇秀美的黄山、山与云齐的自岳、如诗如画的新安江画廊这样的绝佳自然环境.数千年来栖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先民们用劳动、用智慧、用心血、用生命建成了“桃花源里人家”美丽和融的“徽州”,铸就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以传统徽派古建筑为突出特色的徽州古村落点缀在徽州水秀山青的大地,绘出了一幅幅清丽朴雅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9.
辛玙 《徽州社会科学》2009,(6):47-47,42
在“徽州”得名(北宋宣和三年五月甲辰:公元1121年5月28日)888周年的吉祥日子,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大徽学研究中兼职研究员、黄山学院研究员方利山先生专为纪念这一庆典而撰的徽州文化研究新著作《徽州学散论》(续集),作为“新纪元文库”丛书之一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于2003年10月在第八届黄山国际旅游节的徽文化论坛上提到三个犹太人与三个徽州人分别对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后期)史和近代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观点。在同年11月的“程朱理学与徽州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又将徽州定位为“儒教圣地”,其论据之一就是徽州有这三位巨人。这一观点发表后,引起多方人士的兴趣。也接到几位好友的质疑。本文特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以就教于徽学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