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社会,整个国际大家庭被新闻传媒联系到了一起。新闻媒体俨然成为维持社会稳定、调节政府与民众关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秘密武器之一。新闻自由的理论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不断进步变化,社会责任也在新世纪的新闻传媒事业中不断被强调,二者碰撞,成为整个国际社会新闻传媒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新闻传媒工作者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感现状入手,就如何平衡二者关系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编译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作者以多年英语新闻编译实践为基础,总结了英语新闻编译在主题选择、素材配置、结构调整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6月7日下午,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闻发布会,本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11月2日至3日在深圳举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各个学校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这20多年来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及我国新闻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及新闻人才情况,剖析了如何培养我国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闻正如所有的物品,其价值的产生不仅取决于新闻本身蕴含的事实的价值,从另一种角度上讲,新闻主体根据自身的理解对新闻进行加工、润色所产生的附加价值以及传播媒介的传播价值也是新闻价值的另一种体现。这种附加价值直接决定了受众能否接受新闻作品,新闻能否从众多的新闻源中脱颖而出。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新闻主体对于新闻价值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依靠新闻人才的培养。在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强作用的当下社会,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如何培养适应当前新闻事业发展需求的新闻人才成为新闻从业者和学术研究者较为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本文从培养的目的、方案和渠道三方面出发探讨新闻人才的培养策略,以期缩短新闻事业需求和新闻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陈晓伟 《人才瞭望》2008,(11):13-14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依靠于新闻人才的培养。在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强作用的当下社会,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如何培养适应当前新闻事业发展需求的新闻人才成为新闻从业者和学术研究者较为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本文从培养的目的、方案和渠道三方面出发探讨新闻人才的培养策略,以期缩短新闻事业需求和新闻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AI技术重塑了新闻专业教学的范畴,引领着新闻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这项技术在新闻内容的自动生成与编辑、个性化学习体验,以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上发挥关键作用,而且还在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伦理和法规意识方面显示出其重要性。为应对新时代新闻专业教学中技术技能教育的滞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以及伦理和法律教育的缺失,AI技术提供了创新的对策,从而满足多平台内容制作、数据驱动报道以及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等新闻人才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观念的确立和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新闻界开始了深刻的反思,而反思的结果之一是人文关怀理念开始在新闻观念之中扎根。本文分别从新闻摄影意识的人文关怀性、新闻摄影传播的人文关怀性的两个方面对当今新闻摄影进行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县级电视台受人员、交通、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素材的来源光靠本台记者去抓捕,是远远不够的。经常一些好新闻、突发新闻,因为路程、交通,时间等因素,县里的记者不能及时赶赴现场,往往会失去拍摄到重要画面的机会,从而就让一条本来很精彩、很有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8年的"《旅游新报》事件"为研究案例,从娱乐本质上探讨新闻娱乐化与新闻泛娱乐化,提出,我们应当正确区分新闻娱乐化和新闻泛娱乐化,研究当前我国新闻报道中的泛娱乐化现象,充分认识到泛娱乐化之弊害,避免错误划分事件性质,促进我国传媒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闻产品中出现了一些不真实新闻、有偿新闻,这种异化现象的出现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研究新闻产品的异化现象,分析它的原因寻找它的解决之道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要求。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电视新闻媒介必须面对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作者基于多年关于民生新闻的实践经验,从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对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在民生新闻实践中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网站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新闻运作模式有着种种的突破,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较,新闻网站带来了整个新闻传播理念上的变革。随着网络的发展,新闻网站使过去一些传播理念可以实现,比如传播双方的互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新闻网站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基本上说,理论新闻学中的基本问题是新闻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到今天为止,我国学术界一般统一于表述:"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和在《制作新闻》一书中伯纳德.罗斯科代写新闻媒体学论文宣称的"新闻根本不是历史"的想法不太一致,关系比较远。本文理顺了新闻和历史的关系,从经典表述与罗斯科观点的思考角度,加深了对新闻与历史之间关系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闻的概念本身就决定了其实践过程中的双重要求:既要尊重科学规律,又要遵守新闻传播的规律。本文就从科技新闻的本质属性出发,考察其新闻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新闻理论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本文就新闻理论的现实基础分别作出了相关阐述,新闻的现实基础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思想;我国几代领导人的思想;当代新闻工作者工作中沉淀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新闻在政治组织中地位,由无人问津到日渐重视,再到现在密不可分.多年以后新闻在政治组织中又会有何等地位?这些将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由古推今,通过探讨新闻在绵延五千年的政治史当中的作用来阐述新闻与政治组织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说明新闻在当今紧密社会背景下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双重特性,它区别于传统的新闻形式而独树一帜、蓬勃发展.其所在地域的历史背景、文化积淀等对其节目形式有着其较大的学术现照价值.本文通过对吉林地域文化的研究,探讨其在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重要性问题,并力求探索人文精神在吉林电视民生新闻中的重要角色,并使吉林电视民生新闻具有规范性及地域性的特色,打造精品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