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总体情况 (一)争议案件受理情况 2012年度,全省共受理各类案件18128件(其中仲裁机构当期立案受理案件11776件),涉及劳动者44260人,涉案金额5.2亿多元。十人以上案件325件,涉及农民工案件2666件,同比上升50.5%,涉及劳务派遣案件633件,同比翻两番。  相似文献   

2.
王恒 《人才瞭望》2007,(10):10-11
人事争议仲裁是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道重要准司法屏障,也是“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两个积极跟进(跟进规范管理,跟进法制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市的人事争议案件数量也逐渐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2004年我市仲裁委首次对人事争议案件实现开庭审理,当年受理处理案件2起;2005年,受理处理案件3起,驳回不符合受理条件案件12起:2006年,受理处理案件8起,驳回不符合受理条件案件19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河南省各级调解仲裁部门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全省共受理案件3.94万件,涉及劳动者4.85万人,涉案金额9.9亿元,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为平安河南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在认真梳理河南省调解仲裁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同时提出一些工作对策建议, 以期对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全面实施,人事争议案件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仅笔者所在县去年人事争议案件就上升了28件,比上一年递增30%,而且劳动者胜诉案件占80%.单位胜诉案仅20%。 在这些人事争议纠纷中,单位缘何屡屡败诉,笔者从几年的仲裁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河南省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攻坚克难, 坚持"鼓励和解、强化调解、加快仲裁、衔接诉讼"的方针,处理了大量涉及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案件,2014~2015年共处理案件6.77万件,2015年结案率达到97%,有力维护了河南省职工的合法权益, 为河南省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对此进行了预测和研判, 以期对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利用谣言传播的特点,竟造了商业谣言,混淆视听,以达到混水摸鱼的目的,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干扰了市场秩序。 据华东某省地(市)县二级法院去年1至10月受理的经济案件统计表表明,其中有20%是由于商业谣言煽起的纠纷。另据西南某省会城市法院对1993年初到去年10月受理的经济案件分析,有25%纠纷是由于商业谣言侵权引起的。从法院受理的这些谣言纠纷案件看,其手段无所不用,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水平,近日,宁夏人社厅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试点推广使用调解仲裁办案系统软件。据悉,该办案系统结合仲裁办案实务研究设计,具备案前调解、案件受理、案件审理、绩效监督、统计分析等功能,涵盖了调解仲裁办案的各个环节,具有案件办理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共享、咨询交流、办案流  相似文献   

8.
潢川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在过去的一年.共接待来访720多人次.涉及职工1000余人.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86起.在处理过程中坚持把调解作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线.把调解工作贯彻到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既高效解决争议,又有效节省诉讼资源;  相似文献   

9.
该厅下设申诉控告办公室和仲裁办公室两个办事机构。人事仲裁公正厅的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运用公正审查职能和仲裁职能,及时公正地处理和解决涉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跨地区的人事争议。当前,列入受理范围的人事争议案件包括:一是公务员对国家行政机关做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行政处分、辞职、辞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本刊记者)2016年3月29日,河南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15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通报了2015年下半年全省仲裁院达标验收情况,分析了当前调解仲裁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2016年工作,郑州市人社局等6家单位做了经验交流发言,河南省人社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刘延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则》对其适用范围、仲裁方式、仲裁时效、受理范围、结案方式等都做出了详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仲裁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承认和采用的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人事争议仲裁是指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仲裁的人事争议案件依法进行调解或裁决的活动。1995年国家人事部正式提出,要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公务员法》的出台,从法律的层次上明确了要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使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有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结合吉林省人事厅人事争议仲裁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现实意义一是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是人事  相似文献   

13.
[案情介绍]1997年5月14日 ,某市某研究院离岗退养职工章某等人到市仲裁委申请仲裁 ,要求解决他们与研究院的增资纠纷问题。该研究院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院里于1994年制订了《研究院实行职工退养制度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并经院四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在《暂行规定》中规定了院对符合要求的人员实行“退养”制度 ,包括“退养”的指导思想、“退养”人员的条件、待遇等相关问题 ,特别在第三条第二款规定“退养人员在国家进行工资改革或调整工资、补贴时 ,可与在编上岗职工同等对待 ,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中,因当事人一方患有精神病而起诉的案件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时,不仅在程序上具有特殊要求,而且在实体上也要遵循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力求审判结果既能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又能钝化家庭矛盾,避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法官在审理时也应当与时俱进,要及时调整审判思路,改变工作方法,认真审理好该类离婚案件。本文分析了精神病人离婚案件现状、审理过程的特别程序,并结合审判实践,对如何权衡解决离婚纠纷与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家庭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胡茂 《人才瞭望》2004,(8):54-55
2003年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继续增长,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2.6万件,涉及劳动者8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31.7%。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1.1万件。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结案2.4万件(包括上年结转的案件1.6万件),结案率92%。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5,(12):102-103
17.什么是裁决书,裁决书的法律效力如何?裁决书是人事仲裁机关解决当事人争议的凭证。裁决书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明当事人情况,如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地址及代理人姓名、职务、单位。第二部分写明申请事由。包括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时间、理由、争议的事实和要求。第三部分写明裁决的理由,包括裁决确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规、政策。第四部分写明裁决的结果,即写明仲裁机关对案件的处理决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劳动争议法定仲裁前置程序大大阻碍了案件的快速高效解决,给有争议的劳动者造成许多不便,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对一裁加二审仍未彻底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合理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 周俊)2017年3月16日,河南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16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通报了2016年下半年全省仲裁院达标验收情况,分析了当前调解仲裁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2017年工作.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延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同志、调解仲裁管理科(处)科长(处长)和仲裁院院长参加了会议.洛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6家单位做了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19.
专家答疑     
聘书可否视为劳动合同?请问:前年我被某单位聘用且发了聘书。工作兢兢业业,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两个月前,单位领导调整,新任领导说聘书不是合同,在聘期未到的情况下,让我回家休息。我找到主管部门领导,也迟迟得不到答复。我就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以聘书不是合同,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不予受理。我又起诉到法院,法院称没有劳动争议仲裁决定,法院也不能受理。我的聘书能否视为合同,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均不受理对吗?解答:首先,应该明确地告诉你,这份聘书应视为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其主要内容包括聘用人员的职责、待…  相似文献   

20.
杨仑 《人才瞭望》2013,(10):38-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条、第三条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目的、原则做了明确的阐述: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笔者作为劳动仲裁委员会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和参与处理了一些劳动争议案件,这些案件大多数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后结案,因此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及原则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