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出生于明朝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逝世于明朝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王阳明出生在余姚,祖籍在绍兴。成长、生活也主要在绍兴。据《明史》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第195卷第5159页)。他的再传弟子李贽在《续藏书》(第14卷第255页)中也执此说。其实不尽然,《绍兴府志》和《山阴县志》都说他“本山阴人,迁居余姚后,仍还原籍。其故居在山阴东光坊谢公桥之后,祠亦在焉。”(《嘉庆山阴县志》卷首·皇言·第61页)王文成祠“在府北二里东光坊。明嘉靖十六年,御史周汝贞建。”“初名新建伯祠,后改为王阳明先生祠”。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铎修之”,又改为王文成祠,“有司春秋动支地丁致祭(《府志》入防护条》),薛应旗有告文,马如龙有碑记。”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问世400年来,可以说出现过两次“《金瓶梅》热”,一次是其刚问世的晚明时代(清初是其延续),一次就是最近几年。最近几年的“《金瓶梅》热”(吴晓龄语)是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丹纳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从创作和接受的两极来说,《金瓶梅》产生于晚明(至少在嘉靖以后),并引起当时传抄,阅读、出版之热,都与晚明(至少是局部地区)的文化背景(商业发展、城市风貌改观、社会心理之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社会思潮、文学潮流)有关。清人入关以后,《金瓶梅》的日趋沉寂,不光是统治者禁锢的问题,也与社会传统经济秩序的恢复,理学的重倡,以及文学中理性主义、古典主义重占主流有关。读者失去了和作品的心理对应,自然“热”不起来。今天的“《金瓶梅》热”不光表现在出版和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效法明世宗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祖”是张居正政治行为的显著特征。但是,张居正效法的绝非仅仅是明太祖和明成祖。他的法祖特征是远法明太祖和明成祖以及近效明世宗。其中,效法嘉靖前期的明世宗是张居正法祖的核心内容。张居正将嘉靖前期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革新措施奉为“皇祖之制”而加意效法,并因此形成了张居正政治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此书收《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即《传习录》中篇,系阳明重要论学书札之一。《阳明年谱》载此书于嘉靖五年丙戌条下,谓“八月答聂豹(文蔚)书。”按《阳明年谱》嘉靖三年甲申条记:“十月,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传习录》薛侃首刻于虔,续刻于越。”钱德洪《传习录》中篇首序云:《答聂文蔚》之第一书属“元善(南大吉)所录之旧,”钱氏仅照此移录。故此书不可能成于嘉靖五年,只能成于嘉靖三年十月以前。此书已倡致良知,《年谱》正德十六年辛已条云:“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故此书又当成于正德十六年以后。  相似文献   

5.
邹贺 《唐都学刊》2011,27(6):81-84
《宋史》一书的版本,自元至正祖本以下,共计有明成化本、明嘉靖南监本、明万历北监本、毛晋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等八种。其流变过程大体是,元至正本到明成化本、到明嘉靖南监本、到明万历北监本、到清武英殿本一脉相承。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以元至正本和明成化本拼集而成,中华书局本以百衲本为底本,用殿本对校。今梳理古今各版本相互间的继承关系,以检查源流、辨析递变,并对各家藏书目录错讹之处做出简要考订。  相似文献   

6.
赵时春是明代中期甘肃著名的人物。他不仅在当时文坛上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而且以通达国体,议论朝政阙失,颉顽于当时。本文仅介绍其生平并浅析其“事功”思想。 赵时春(1509—?),字景仁,号浚谷,甘肃平凉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曾被诠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官刑部主事转兵部之事。嘉靖九年(1530),因上疏揭露都御史汪鋐、副都御史许攒等人,献“瑞麦”、  相似文献   

7.
嘉兴南湖,又叫鸳鸯湖,位于嘉兴市东南,是浙江省四大名湖之一。湖中岛上有一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原在南湖之滨,为登眺望湖之所,取名于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明嘉靖  相似文献   

8.
谈毛宗岗修订《三国志通俗演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的故事经过民间的长期流传,到了元末作家罗贯中的手里就成为文学史上一部出类拔萃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我们所看到的这部小说的最早的本子是明嘉靖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百多年后,由毛宗岗(清初江苏茂苑人)修订整理为《三国志演义》,即今所通行的《三国演义》。历来文学史家们一致认定毛本《三国志演义》比罗贯中原著以及后来出现的许多本子更为进步、完善,所以自毛本问世以后,“一切旧本乃不复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自是史学大家,其博闻强记、淹贯群书,已不待言,但亦有千中失一之处。顷读吴光先生整理之《黄宗羲南雷杂著稿真迹》,见有误记宋史事二处,现一并拈出。《陈定生先生墓志铭》云:“韩(?)胄立《庆历党人碑》,而刘后溪遂以庆历党人之名名游监簿之墓”。庆历为北宋仁宗年号,韩(?)胄为南宋时人。且庆历党人无被立碑,韩曾兴庆元党禁。此处误记时代。《兵部左侍郎苍水张公墓志铭》云:“文山属铭于邓元荐,以元荐同仕行朝也。”明嘉靖间张元谕编  相似文献   

10.
试论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是我国卓越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他生于嘉靖四十一年,早年在江南、广东、广西等地游学教书,随处留心考察,并与西洋传教士接触。万历三十二年(1604),四十三岁,成进士,后授翰林院检讨。”此后十几年中,他在北京作闲曹冷宫,同时继续探索富  相似文献   

11.
一 法的意义和作用 何谓法?先秦早期法家曾有种种说法。《管子》说:“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禁藏》)“夫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任法》)“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七臣七主》)就是说,法是君主为兴功惧暴、统治人民而给人们制定  相似文献   

12.
明中叶“奢能致富”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叶奢靡之风蔓延全国,不少人士为之哀叹、耽心。这时,有一支异军突起,认为“奢能致富”。这一“异端”思潮的出现,在一贯以俭朴为美德的中国,必遭众人反对。于是两种思潮斗争十分激烈。根据文献记载,明代嘉、隆、万是一个社会风尚大转变时期,嘉靖以前还是比较淳朴的,隆庆,尤其是万历以后,则日趋奢侈。据《沃史》记:“当成、弘间,闾阎殷富尚俭啬,男妇蓄积,女勤机杼,诸生少事长若严师,即缙绅亦务恭谨,庭无私谒。延至嘉、隆而变,至今日(万历)而变极矣。”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江南一带更竞相奢侈,仿效苏杭器物服饰,“夫吴者四方之所观赴也。吴有服而华,四方恭而服之,非是则以为弗文也;吴有器而美,而四方恭而御之,非是则以为弗珍也。”《农书》作者马一龙曾邀集八十岁上下的二十四  相似文献   

13.
大礼议事件是明嘉靖朝围绕世宗生父兴献王朱祐杭尊号问题而展开的论争,对明代政治史、思想史都有深远的影响.黄绾作为支持议礼的中坚力量之一,在议礼派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上疏直言,以“人无二本”、“君位乃天位,非一家之私”等为理论根基支持议礼,随后在议礼新贵或病或辞之时,毅然前往参与《明伦大典》的编纂,既从理论上又在实际中旗帜鲜明地声援议礼派,在议礼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初以来社会经济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明代后期(指嘉靖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间)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活跃,资本主义因素随即与兹俱发。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承宋元刻书业繁荣发展之势头,得时代商业竞争之风气,该时期我国刻书出版事业(尤其是私人刻书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及鲜明时代特色。资本主义因素在该时期私人刻书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蔚为大观。1 明后期私人刻书业所以发达,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政府政策之优惠。早在明初的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就“诏除书说籍税”。这一诏令始终贯彻于有明一代,对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私人刻书业,无疑是一注持久有效的兴奋剂。二是工价低廉。随着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的日益激烈,造成大批农民破产,涌入城镇,给手工业带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刻书成本大降而赢利日见可观。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本《弘明集》第一卷,“计字一万二千一百九十个,该银六两三钱二分七厘”。则每刻一百字的工价仅为5分2厘(见《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另据叶德辉《书林清话》引除康《前尘梦影录》云:汲古阁毛氏广招刻工,“三文银刻一百字”,其价更廉。刻价如此,纸张、印刷等费用亦十分低廉。  相似文献   

15.
被尊奉为南曲之祖的《琵琶记》,作者高明,字则诚,温州瑞安人。有关他生平的史料,传世甚少。在高明的家乡温州,有关高明的史料可能比他处稍多一些,但笔者多年来几经奔走,所得亦寥寥,仅获未见引用的有关资料二件,略述于下。嘉靖《瑞安县志》嘉靖《瑞安县志》十卷,明朱绰等辑纂,成于嘉靖乙卯,即1555年。现藏温州图书馆古籍部善本室,为迻录本,分四函。高28公分,宽17.5公分。板高22公分,宽14.5公分。绿格竹纸,半页12行,行25字。此为现存最早的《瑞安县志》,也是瑞安第二本方志。县志的卷八为人物志,在“理学·附文学、书翰、星历”条下,有高明本传,文如下: 高明字则诚,居崇儒里。性聪敏,自少以博学称。一日叹曰:“人不专一经取,第,虽博奚为?”乃自奋读《春秋》,识圣人大义,属文操笔立就,一时名公卿皆慕与交。登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有能声。时监郡马僧家奴贪暴,明委曲调  相似文献   

16.
明代史学,前期虽然比较微弱,但嘉隆以后的史学,尤其是私史的撰写,却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朱国祯的《史概》是其中一部在体例上有所创新,且史料价值亦比较高的明史著作。但几百年以来,《史概》一书却一直以善本书籍,沉睡于各大图书馆内,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这是很遗憾的。为此,本文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即朱国祯的生平与著作、《史概》成书过程与背景、《史概》之体例。1 朱国祯,字文宁,号平涵,又号虬庵居士,明乌程(今浙江吴兴南)南浔镇人。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卒于崇祯五年(1623),先世为陕西泾阳人,北宋末以从征方腊,始徙居南浔。朱家并不富裕,祖父朱经时,尚“且贾且耕,困于赋役”;父亲朱守愚时,家财略有所增,有田一百六十四亩,因而朱国祯常以“农家子”自居。朱国祯的父亲和叔叔都是老秀才,因而,尽管朱国祯襁褓中时便多病,仍“遍择名师教之”。遗憾的是少年时代的朱国祯并不喜欢读枯燥乏味的举子书籍。史称六岁至九岁,《中庸》和《论语》只学了一半,《春秋》亦仅强记而已。因而,十二岁应童子试,落选。但朱氏对史书却有特殊的爱好。  相似文献   

17.
目前通行的《三国演义》,是依据清初与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校订重印的。它虽然标有“罗贯中著”的字样,但是,从内容到文字;与最接近原作的刊本(嘉靖本)之间,已有较大差异。要正确估量罗贯中的贡献和局限。就不能不把毛氏父子区别开来,就不能不涉及毛氏父子修订《三国演义》的功过。 从毛本《凡例提供的线索看,毛氏评改时所采用的底本、是李卓吾评点本。李卓吾评本距嘉靖本时间相去不远,内容文字皆无殊异,其不同于嘉靖本处,主要是合并了章节(将嘉靖本的二百四十则并为一百二十回,每回仍分上下两则)、增添了批语而已。因此,毛氏修订李卓吾评本…  相似文献   

18.
明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筒称“三言两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开创了明代白话小说的繁荣局面,而且为后来的小说和戏曲的创作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纪》:一部富有时代光泽的史著钱茂伟《通纪》是明嘉靖时代著名史家陈建(1497-1567)撰作的一部明史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代通史著作。它产生于危机四伏的嘉靖中叶,并以救危面目出现。凡面对时代现实,并给予时代现实以深刻回答的史著,不仅于当时...  相似文献   

20.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流氓的变迁》(一九二九年),《鲁迅全集》第4卷第123页 明季以来,世目《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于文人。惟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