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酒神在中国古代是与代表理性精神的日神相对应的民间之神。作为一种酒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渗透于远古民间风习之中。如酒神与巫觋的融合,它总与酣歌狂舞、娱飨卜筮相关。这逐渐形成为一种夸扬蹈历、自由奔放、洒脱不拘、灵气冲溢的精神品格。“一斗诗百篇”的诗  相似文献   

2.
酒神冲动是尼采论述悲剧时引申出来的,代表着一种非理性状态。酒神精神是酒神冲动在文化学意义上的延伸。弘扬非理性的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基本意向。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无论是他塑造的“悲剧文化”,还是他极力推崇的“积极悲观主义”人生观,以及其艺术本体论都蕴含和贯穿了他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3.
悲剧艺术常驻不衰吗?或者,它象其他艺术思潮、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一样,盛极一时,而后就退居旁位,甚至蔫然凋敞?尽管历代作家都未放弃悲剧创作,尽管文论家们始终把悲剧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可还是有一些人大胆地提出悲剧已经消亡了。本文拟就国外的几种悲剧消亡论做一述评。 一、尼采的启示 悲剧消亡论的端倪出自尼采。尼采把悲剧视为酒神精神的泛音,与酒神精神共存亡。他认为真正的悲剧只存在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当欧里庇德斯粉墨登场时,悲剧艺术就蜕化变质,寿终正寝了。造成希腊悲剧衰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苏格拉底主义的兴起。 在索福克勒斯之前,希腊悲剧人物都是个体化了的酒神精神,扮演着酒神的悲剧。而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主角却徒有酒神的面具,没有酒神的灵魂。借他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西方古代及现代哲人有关悲剧的定义和描述为参照,无须讳言,中国古代的所谓十大悲剧、四大悲剧包括王国维认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价包”的《赵氏孤儿》,都不免鹤长鹜短,两不相宜.近代戏剧评论界、以朱光潜先生著名的《悲剧心理学》一书为代表,断言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反“没有产生过一部严格意义的悲剧”·诚然,希腊这个优秀完美的民族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以悲剧传就了昔日的辉煌,而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至十二世纪,才有了较为完善的戏剧形式.中国戏剧伴随着西方十四世纪充满激情的悲剧,和十七世纪崇尚理性的悲剧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中“怨”的基本内涵,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基调,屈赋所体现的“怨”的悲剧本质及其封建消极性,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悲剧审美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6.
西方酒神狄奥尼索斯是神话的神,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神话体系作支撑;而中国的酒神杜康是历史人物的"神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形象渊源迥异,使得他们衍生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西方酒神更多的是强调酒神文化特质,而中国的酒神则主要指涉酒文化。正是由于中西酒神文化内涵的不同,他们对中西民族文化的性格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人追求生命的狂欢迷醉,中国人则选择享受含蓄的欢乐与自释。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理论家认为,“悲剧几乎全是西方世界的现象”中国的理论家亦认为,“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观念”,“中国文学无悲剧”以一个有无悲剧艺术尚存疑问的国度同悲剧作为其自身“特产”的西方进行比较是相当冒险的,所幸笔者并非始作俑者。一、悲剧的特质与观照视点悲剧艺术发展至今与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作为对悲剧艺术实践反思的悲剧理论几乎与之齐头并进,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人们还在争论着悲剧是什么,悲剧不是什么这样古老的命题。我认为,对悲剧特质认识的歧异正是中西悲剧艺术比较的首要困窘,不同的悲剧本质规定必然严重影响对中西悲剧的感悟和体认。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在论争,中国究竟有没有悲剧?如果说有悲剧,为什么中国悲剧观与西方大不相同?如果说中国没有悲剧,那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悲剧?……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学术界。近些年来,又引起了中国有无崇高(Sublime) 范畴之争。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古代强调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没有达到近代  相似文献   

9.
酒神世界观     
尼采早期把世界看作是审美游戏的酒神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太一和个体一体化的世界.太一即酒神,它作为充溢的本原,产生了个体化的表象世界.希腊人在悲剧神话中通过太一和个体、自在之物和表象的关系,在哲学中通过一和多、本原和生成的关系揭示了这种酒神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希腊悲剧因凸显的“行动性”,被亚里士多德定义为“对一个行动的摹仿”.从发生学的角度,通过对希腊悲剧“行动性”的还原解读,发现希腊悲剧的“行动性”源于对酒神祭仪中行动/动作元素的自律承袭,“行动性”不仅饱存于希腊悲剧的肌体里,而且衍化在悲剧艺术的建构之中,同时,“行动性”还隐含着希腊悲剧的重要属性——童性艺术.  相似文献   

11.
琴神、基督与酒神——《琴神降临》男主人公的三重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悲剧<琴神降临>中的男主人公瓦尔具备琴神、基督与酒神的三重神性,表达了他对艺术家形象的理想化认识:真正的艺术家除了有卓绝的艺术天赋外,还具有三重身份,即禁地的闯入者,如琴神俄尔甫斯;人的救赎者,如基督;人与世界的悲剧本质的拥抱者,如酒神狄俄尼索斯.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作品中,有一些属于悲剧。突出的代表是《窦娥冤》,王国维说它“即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当代王季思先生等编辑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也收了它。此外象《蝴蝶梦》《鲁斋郎》等,有人认为属于悲剧,有人认为不是悲剧,看法尚不统一,但人们大都承认这些作品的内容具有悲剧的性质。关汉卿虽然没有提出悲剧的概念,没有建立悲剧的理论,但他确有悲剧创作的实践,他的作品中确实表露了明显而强烈的悲剧意识。 这里所说的悲剧意识,不是指作品客观描写的具体的悲惨事件或悲哀气氛,而是作者在悲剧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它对作者的创作实践产生支配和指导作用。由于悲剧不仅是一种戏剧的类型,而且属于美学的范畴,因此作者的悲剧意识决定着作者的审美观点和作品的审美效果。关汉卿是古代第一流的戏曲作家之一,他的悲剧意识在戏曲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朱丽霞 《北方论丛》2003,4(3):74-78
以《稼轩词)为代表的辛稼轩作品,其蕴含酒神精神,是极其丰富而富有生命力的,对后世的影响至深至巨。从他的作品中追导其生命苦痛的根源,原来正是其酒神精神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典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古代有悲剧吗? 悲剧属于美学的范畴,它是通过描写正面主人公的巨大不幸与痛苦来作出美学评价的一种戏剧样式。我国古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人压迫人的剥削制度是万恶之源。长夜漫漫、黑暗如漆的封建社会,到处是产生悲剧的土壤,不知有多少真善美的事物被扼杀掉。面对这悲剧性的现实,古代一些进步的戏剧家写出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悲剧作品。王国维曾指出,象《窦娥冤》与《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  相似文献   

15.
一“乡土小说流派”作家们虽和鲁迅一样具有“五四”人道主义胸怀,但没有达到鲁迅乡土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高度,这除了哲学文化意识的强弱深浅之外,主要还应归因于小说的悲剧艺术观的相异。鲁迅先生是融悲剧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为一炉,在充分地肯定个体人生和个体生命由痛苦的毁灭而达到的“形而上”的意志永恒升华的过程中,表达了超越常人的与痛苦相嬉戏的悲剧审美意识,是对生命本体的经验性描述,具有生命宇宙观的意义观照;“乡土小说流派”的众多作家,只是站在普泛的人道主义视角上,对苦难和人生的毁灭作常态的描述,来揭示社会的罪恶和阶级的压迫。这种古典主义的悲剧观被博克解释为这  相似文献   

16.
温斌 《阴山学刊》2005,18(3):44-50
《窦娥冤》作为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代表,已进入了世界经典悲剧的范畴,产生了经典悲剧所具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剧本以悲剧的视野传达出了伦理文化对个体生存的决定意义,展示了悲剧创作的特殊品格,表现了关汉卿对中国古代悲剧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罗俊丽 《兰州学刊》2009,(11):39-42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酒神精神的概念出发、对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关系进行分析,疏导了酒神精神是如何影响着的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并且从尼采自身洋溢的酒神精神的光辉对酒神精神进行阐述与褒扬,从当代视角对酒神的合理性及其缺陷进行评论。酒神精神从肯定人生的痛苦和价值方面具有积极的人生意义。同时,酒神精神作为希腊悲剧的内在实质,阐释了生命苦难中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由此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所描写的梁山酒肉文化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宋元时期南北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更是那个悲剧时代汉人民和进步作家希望重振民族雄风的结果。对华夏民族尚武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张扬,使梁山酒肉文化具有一般饮食文化所不具备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日神类型”与“酒神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在引进西方学术的同时,引入了“价值中立”的学术伦理,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者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派是这一学术伦理的典型体现者,属于“日神类型”(特点是超越、平行、兼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源于价值的合理性酒神类型(具有一元论倾向和整体性、高屋建瓴性特征)。作者认为,日神类型受惠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象征”;日神类型和酒神类型的会合,才是学术得以繁荣与发展、健全与完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悲剧艺术研究是一个混乱无序的领域。其突出表现,即是“泛悲剧论”与悲剧的“二元论”。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它是人类自由意志与规律和命运的搏击拼争,表现主体对现实苦难的困惑与问询,任何逃避的意向都与悲剧无缘,汉语中的“悲”更与其搭不上界。中国古代的戏剧中罕有悲剧,但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却存在着恒久不息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