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践存在论美学并不是直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提出的,而是最初受海德格尔的启示,启发和促使我们重新学习和发现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遮蔽的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在马克思存在论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美学构想。虽然在马克思存在论思想的探索中,我们与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观点有某些相近和相通之处,但是被董学文先生贴上西马化的标签是不妥当、不科学、也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任华东 《兰州学刊》2010,(4):200-203
文章试图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与当下各种美学思想的论争视域中浅论实践存在论美学,认为实践存在论关学从三个方面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即对二元对立研究思维及思路的突破,以“人生境界”搭建现实与审美之间的桥梁,对审美活动中创造性内涵的凸现。  相似文献   

3.
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阐发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人类状况所提供的历史条件中重新领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于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关键的意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对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的扬弃,而当代哲学诸重要学派的核心论题正是知识的存在论性质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开启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论域,因此,马克思学说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是当代人类思想努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构想最初是从海德格尔有关思想获得启示,使我们能够发现和重新学习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将实践存在论美学植根于马克思的与实践观结为一体的存在论根基之上.董学文等先生指责我们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两个对立的思想体系畸形拼合,是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了.本文引用大量资料证明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指出董文在对海德格尔著作缺乏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对其此在存在论作了许多曲解和误判,并以这种曲解为标准来批评实践存在论;具体论证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之间在突破传统本体论思维以及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客观存在着的理论联系,证明海氏此在的基础存在论向我们开启和凸显了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是我们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介";进而辨析了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原则区别,指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缺陷与局限.  相似文献   

5.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8,21(4):33-37
对话与辩证法的关系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即苏格拉底对话与辩证法的朴素统一、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辩证法中对话的内在化以及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对话与辩证法与实践基础上的重新统一。当代西方美学中的对话思想是对辩证法存在论改造的结果,在对话的地位、本质和前提方面同唯物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朱立元 《人文杂志》2006,1(3):76-86
中国当代美学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美学的思维方式,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正是一个初步尝试。实践论美学首先从实践着眼审视存在;其次将实践论与存在论有机结合,使实践立足于存在论根基之上,存在论具有实践的品德;而蒋孔阳先生晚年的美学思想则进一步为实践论美学奠定了基础。实践存在论美学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并且与实践美学的主流派有五个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实践观点所内蕴的哲学存在论意义是马克思辩证存在论建构的理论基石。但是,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范式在得到普遍认同的同时却陷入被庸俗化理解的境地,它作为马克思辩证存在论建构载体的合法性也遭到挑战。重新解析实践观点内含的"境遇性"和"共在性"的存在论意蕴及其固有的"历史性"的存在论视域,可以克服实践论研究范式的当代危机,重新确证马克思辩证存在论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天庆 《学术研究》2002,42(8):30-38
本文在当代哲学存在论(主要是海德格尔的哲学)对传统哲学逻辑的对象性思维的批判语境中 ,考察了马克思存在论新的非逻辑的、关于感性活动的、交互主体性本质力量的对象性思维特征 ;描述了其基于自身性而与自我性的交互性超越结构 ,及其是如何达到存在之社会本质的理解和确证的 ;指出了马克思的存在论思维仍是在当代具有巨大创新和批判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存在论革命的本质渊源中洞察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长期误读源自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故而不能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精神实质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本文回溯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可能的存在论革命 ,追问其起因和基本成果 ;重在揭示马克思对传统存在论原则的根本批判 ,指出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建立在关于感性之历史性的生存论基础之上。由此出发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释读就成为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继承了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叔本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方面的功绩,并受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启发,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以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与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观相比,实践存在论美学观在对实践范畴的理解、人的个体性和自由性以及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等问题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实践美学,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董学文等人对实践存在论美学观进行政治化批评,否定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是不符合实际情形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美学寻求突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超越认识论,走向存在论.存在论维度是进行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只有在存在论的视野中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在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内容,也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存在论意义,并据此揭示这一批判的原则高度,是把握马克思学说之当代意义的关键。应当纠正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三种较为流行的误解,以便能够在资本批判这一时代课题上展开马克思思想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这是今天的马克思研究者们的基本使命,目的在于为哲学在当代的革命阐扬来自马克思的重大启发,以从根本上探寻一条走出当代文明危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关系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思想话题。时常在想,如果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这两位思想巨人能够聚首的话,不知道他们会谈论、争辩些什么,激发出怎样的思想火花?李龚君博士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存在论——一个从“存在论差异”展开的比较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就安排了一场两位思想家的“鹅湖之会”,为我们展示了在海德格尔思想的激发下,马克思的思想所焕发出的巨大魅力。应该说,这是一本具有思想力度和新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著。它的立意与文本解读尤其出色。  相似文献   

14.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新发展,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三大基本思想是朱立元关于"实践美学"思考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三大基本思想由朱立元首次提出并运用到其美学理论中,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独特理论内涵.其阐述问题的独特角度,对于实践美学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6,(6)
长期以来一种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误解支配着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这种误解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知性的、实证的、经验的历史理论。由于这种误解遮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造成了许多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然而,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结晶,这种存在论革命是从西方近代的知识论范式向生存论范式的转换。物质生活领域是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的发生地,社会权力是物质生活领域支配性的力量,而资本就是现代的社会权力。于是,本文以物质生活领域——社会权力——资本为线索进行探讨,以期表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存在论革命及历史唯物主义性质是历史存在论的学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马克思的学说的旺盛生命力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题、基点与路径: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 ,应当由存在论 (ontology ,或本体论 )的根基处来阐明并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马克思哲学是真正的当代哲学 ,它超越了 (并且第一个在理论上终结了 )全部形而上学。只有在这一视域中 ,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重大革命及其当代意义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估价。呈现马克思哲学当代视域或当代语境的路径乃是“对话”———同当代生活以及当代思想的最广泛的对话。马克思哲学有进入此等对话的承当 ,其当代意义将在对话中得以昭彰显著。  相似文献   

17.
顺应生态美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生态美学丛书》的出版。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探讨生态美学的平台,从而得以在国际美学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深远而宽厚的智慧。以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严肃而审慎的思考。丛书中论及的当代文艺学转型、生态存在论美学、文艺生态审美、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等问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也是对生态美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6,(3)
蔡仪的理论与实践,在不同时期既接近于革命意识形态,又与其有原则差别。但蔡仪运用革命话语系统维护学术地位,经营学术团队,使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代表。在理论实质上,革命话语仅仅是蔡仪美学思想的表层特征,形象崇拜则是其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形象思维论是其理论逻辑的核心内涵。蔡仪形象思维论的哲学基础是物本论前提下的形式主义美学理论,因此他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前苏联美学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批判是错误的。产生蔡仪美学思想的社会根源还在于其布尔乔亚化的生活体验。蔡仪式的逻辑体系与革命话语的矛盾二重性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物本论美学"、"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美学"、"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美学"等美学思潮中有集中体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论研究是一个核心领域。依照时间顺序,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研究大体产生了三种类型,分别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生存论。在现代西方哲学界,海德格尔创立的存在论实现了存在论传统的现代转向。但是,后期海德格尔为了避免形而上学的误解,放弃了存在论。在他之后,西方哲学界的存在论研究趋于停滞。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既然已经承认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存在论维度,就需要将这方面的研究继续推进。我们要反思现有的三种研究方式,并在批判地分析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基础上,阐明生存论研究方式向历史存在论研究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美学研究在中国已有十余年历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理论上达成四方面共识:生态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逐步明晰,确立了一些生态美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基本确立的以生态存在论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对美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中国传统美学资源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是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学理基础,它为中国美学参与东西方美学平等对话创造了重要条件;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于,生态美学的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