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毛徐宝  周宁 《社区》2011,(9):23-24
“居家养老是不是只能由城镇‘三无’人员等困难群体享受?”“公立养老院太少,老人进不去怎么办?”“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有啥关系?”一提起居家养老,很多老年人可能会有上述疑虑,的确,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初期,很多人对其内涵还不是很了解,甚至以为这只是政府对少数困难群体提供的特殊服务。在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居民们发现,原来,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很宽泛,而且,  相似文献   

2.
郑拓疆 《社区》2012,(13):15-15
家政服务中的一些危险工作如爬高擦窗等服务项目,养老服务员不愿干;社会对养老服务员不尊重,她们宁可自寻家政公司,也不愿当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服务员;有些老人经常把额外服务强加到服务社服务员身上……招聘了200人,最后留下来的只有40人—— 两年前,我参观了上海闽行区某街道社区,了解了该街道的社区居家养老情况:街道有2.4万老人,推出“9075”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托老所养老、5%养老院养老。街道层面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社,为60周岁以上,需生活照料的本区户籍老人服务,首先是对其中低保和低收入的老人、优抚对象服务,为社区孤老和对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老人提供帮助,经评估参加居家养老。助老服务员是从万人就业项目中招聘并经过一定培训的人员,  相似文献   

3.
李志雄 《社区》2005,(24):18-18
上海市卢湾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之一,8.0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老年人7.2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2%,其中独居老人3278人,占老年人口的4.5%。如何让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生活,卢湾区根据区域实际,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机构为老人提供“床位”年老、体弱、无法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如何安置晚年?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把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服侍。金色港湾老年公寓护理员、市“三八红旗手”、共产党员李红妹有一次将一位全身瘫痪的…  相似文献   

4.
惠老新讯     
《社区》2013,(24):28-28
政府将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养老服务 民政部将建立适度普惠老年福利制度。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由政府负责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提供无偿的养老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  相似文献   

5.
姜晓梅 《社区》2008,(25):48-48
近日,山东省莱西市出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居住在城区的60岁以上“三无”老人——无人照顾的困难优抚老人、低保家庭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及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探视、精神慰藉及电器维修、管道疏通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居家养老的涵义,居家养老服务的官方内涵与中国的法律规定及传统习俗不一致;政府缺乏为所有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动力,这使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陷入了困境.其次,对比英国社区照顾的发展历程,可供中国借鉴的要点是完善的法律体系,可靠的资金保证以及专业人员的参与.第三,分析了由民政部门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服务对象难以向普通老人及家庭扩展,服务内容和品质难以满足老人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养老资源跟不上老龄化的步伐,使得养老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养老模式再次成为政府、社 区管理者以及众多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对成都市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探析,发现其中存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相 对匮乏、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且专业水平低、社区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低以及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此 文章提出一系列对策,诸如完善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优化管理模式,组建管理机构,使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并引进智慧养 老模式,加强宣传力度以及拓宽资金的来源等。以期为我国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养老服务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其供给仍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整合型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有着不同于家庭、政府或社会主体各自独力供给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由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区等主体联合供给养老服务的模式,产生了福利叠加效应,获得了较高的消费者满意度。尽管如此,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仍面临着地区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不丰富、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社会知晓度和支持度不够等困局。鉴于多元福利供给存在的问题,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覆盖率和内容多样性、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完善评估和监督体系"等措施,有助于化解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所面临的困局。  相似文献   

9.
盛芳 《社区》2010,(7):38-38
为提高社区助老员的综合素质,皖北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期分批对社区助老员进行了家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的项目包括护理、烹饪、家居常规保洁等10大类。按道理讲,这些课程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是社区助老员在登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助老员应该努力珍惜这样良好的“充电”机会,认真上好每一堂理论和实践课,今后让受到帮扶的老人更加满意。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社区助老员对政府“埋单”的家政培训并不感兴趣,他们即使是人在课堂,心里也是在想着别的。  相似文献   

10.
傅殿贵  王炜 《社区》2008,(25):29-30
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让进不了养老院的老人也能享受养老服务,天津市河东区尝试个性化、广覆盖的“居家养老代金券”服务模式,由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出资80万元,并将补贴金额以代金券的方式发放给补贴对象。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根据补贴对象的需求,为500余人次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高质量的服务,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江汉平原J村的实地经验表明,家庭养老中“土地”的重要性大于“儿子”,大部分农村老人是“以地养老”而非“养儿防老”.土地对于老人的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维护了老年人的家庭地位、为老人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当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冲击了“以地养老”模式,加剧了家庭养老的危机,因此,应谨慎推行.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5,(20):13-13
山东:拟立法规定“家庭养老”据悉,山东省正着手家庭赡养的地方立法工作。正在拟定的《山东省家庭赡养与抚养条例》将强调:养老问题应该由家庭、个人、政府和社会共同来解决。在目前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等保障不健全、社会养老产业尚未实现良性发展的情况下,家庭理所当然应成为赡养老人的主角,家庭解决不了的才交给社会、政府。上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今后,上海将有更多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在杨浦、浦东新区试点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券,目前已在上海全市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券,是上海市政府为鼓励老人居家养老而为其出资购…  相似文献   

13.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虚拟价值视角出发,着眼于智慧医养护大数据增值,搭建了智慧医养护大数据平台,并基于该平台构建了智慧医养护一体化5I模式。5I模式是一种以智能设备(Intelligent devices)为依托、以信息(Information)为载体、以整合(Integrate)为处理手段、以个性化(Individualized)与即时化(Immediate)为服务目标的智慧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使服务需求主体(老年群体)、服务供给主体(社区、医院、护理院)、服务责任主体(政府、老人子女)都能及时获取完整的智慧医养护数据,并基于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提供给老年群体快速精准的智慧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并建立完善的全周期监管服务体系。此外,从内外部详尽分析了5I模式的保障机制,以期实现智慧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产业化,从而解决我国的养老诉求。  相似文献   

15.
互助养老理念就是通过服务互助模式增进养老照顾服务供给,解决老龄化时代老人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等问题,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在当前中国“未富先老”的老年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中外互助养老的实践经验,探讨互助养老理念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居家老人生活及“居家式社区养老“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家式社区养老”可谓是在中国老龄化趋势发展加剧情况下一种理想的养老方式,理论界也多对此展开研究。以成都市成华区为例,对该区60岁以上居家老人基本生活现状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老人希望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生活服务,但不太愿选择“居家式社区养老”方式,其中经济收入、社会传统、社区服务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应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措施,加速构建社区生活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促进“居家式社区养老”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以福利性为主的养老机构和由子女供养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应运而生,它为老人们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老人送去一片温馨,使老人们幸运地拥有一个“家外之家”。我省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从2012年开始试点,2013年开始全面推广,当年即建成了1000个。至2014年  相似文献   

18.
毛徐宝 《社区》2005,(20):12-13
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养老模式的趋势。杭州的一些社区,也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创了许多“居家养老”工作的新方法杭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扫描每天清早,家住杭州上城区光复路的“时间银行”志愿者王宝玉在锻炼身体后,都会来到76岁的“空巢老人”郭秋桂家中“报到”。他要陪老人聊天,询问老人一天想吃的蔬菜,帮老人买好菜,做好需要做的事情。遇到房屋装修、下水管堵塞等事宜,还要为老人联系家政公司。在湖滨街道,像王宝玉这样的志愿者,被大家称为“好管家”,因为他们几乎包揽了所有像郭秋桂这样的“空巢老人”的生活事务。这…  相似文献   

19.
普惠型福利是社会福利发展的趋势,是改善民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从普惠型福利视角,解决城市高龄老人养老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高龄者养老服务提供的最为人道的福利.结合高龄者养老需求,普惠型福利与城市高龄者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之间存在着契合性.构建城市高龄者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强调政府的主导责任,稳定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推动社区照顾服务,发挥社会福利机构的补充作用,是实现全民福利、满足高龄者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老龄化社会,现有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人对养老品质的追求,养老模式创新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安徽乐庭健康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和推行的全景式智慧养老模式,其系统架构包括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嵌入式智慧养老服务和家庭养护院智慧养老服务四个子系统,能够覆盖各类服务对象的养老场景。全景式智慧养老模式人性化的服务体验、精准化的服务项目和高效化的服务速度充分弥补了现有养老模式的弊端,但其发展面临需求、成本和人才困境。因此需要提出解决思路,不断创新养老模式,满足老人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