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西岸:临港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需要。福建省具有发展临港工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要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实施以港兴市、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港口、临港工业,促进现代化港口、制造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茂名是一个因油建市、以工业立市的城市,在六十年由小到大的曲折历程中,茂名人创造了南方油城发展的奇迹,也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爱国忧国、艰苦创业、奋斗图强、严谨求实、包容开放、善变求新的工业精神,茂名因而被誉为"工业精神发源地"。它是茂名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核,是茂名人鲜明的精神特质,也是我们今天构筑茂名城市文化高地的重要源泉。在茂名向着建设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这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应重视茂名工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使之继续成为茂名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撑和重要价值导向,同时积极培育海洋文化,加强城市多元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名城和“工业立市”的战略理念,并提出实施“四大跨越”,加快“七个开发”、实施“双百”工程的发展思路;省委张德江书记到我市考察时提出“把茂名建成粤西的经济强市”。印刷业是新闻出版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高新技术的城市型加工产业,其发展的情况如何,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加快我市印刷业的发展,把它做大做强,也是落实、推进建设文化名城、“工业立市”、建设经济强市的一项具体措施。一、国内印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印刷业是一项与经济、文…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沿海还是内河,港口发展对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港口总体产能现已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但区域性港口产能不足,特别是专业性港口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茂名港要实现差异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立足当前实际并着眼未来发展,可供选择的最主要路径,就是要坚持"五个差异化"。  相似文献   

5.
赵宏伟 《南方论刊》2012,(2):35-36,43
被纳入省级发展战略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建设,作为茂名第十次党代会的主旋律,这是“天降大任于茂名”新开端,也是茂名人民摆脱工矿型配套城市格局,走向现代和谐发展之路的分水岭,面对人民的宿愿,历史的使命,实现滨海新茂名建设,必须要将现代唯美思维贯穿始终,实现规划与设计的唯美;“城”与“市”的唯美;产业与布局的唯美;港口与岸线的唯美;生态与旅游的唯美;人文与历史的唯美,以现代唯美思维打造不同凡响的海滨新茂名。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 2 0世纪 50年代 ,毛泽东就提出了“多搞小城镇”的方针 ,1 955年国家建委给党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出 :“今后新建的城市原则上以中、小城镇及工人镇为主 ,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建设少数中等城市 ,没有特殊原因 ,不建设大城市。”1 980年国家建委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 1 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又将城市发展方针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十五届三中全会则把发展小城镇提到“大战略”的高度。 2 0 0 0年《中…  相似文献   

7.
麦德清 《南方论刊》2008,(11):19-21
港口尤其是深水港口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载体,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深水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造就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也使港口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这已是世界上所有港口城市发展的共识和经验。因此,大力发展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临港工业,是茂名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兰州工业在“六五”期间的发展。利用这些普查的数据资料对兰州工业在“七五”期间的发展进行预测,以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有利于促进兰州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六五”计划期间,全市工业战线37万多名职工全力贯彻三中全会作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抓改革,促发展,实现了生产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9.
实施"扩容提质、向海而兴,加快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大势所趋,也是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茂港区率先享受了实施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好处。按照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要求,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建设的大发展。撤销茂港区、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茂名城市滨海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滨海新区战略的提出,环渤海经济的发展开始提速,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有着优良、适合建港海岸线的环渤海区域,在"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新建或扩建港口纷纷在环渤海各省市展开,以至于造成了各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对环渤海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障碍。为此,应借鉴南欧地中海地区与美国西雅图和塔科马港等国外港口竞合的经验,采取加强宏观调控,防止重复建设;淡化行政区划,加强港口分工;加强行业分工,实现规模经济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港口是一个国家和所在地区的重要经济资源,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港口,但港口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战略的选择。茂名港所面临的现实发展环境是相当复杂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着其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广西防城港市发展港口经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赖检发 《学术论坛》2006,(10):101-104
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防城港市加快经济发展千载难逢的良机。作为“以港兴市”的防城港市必须适应世界港口业发展趋势,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紧紧围绕“港口经济”做文章,逐步提升防城港市的经济实力,把防城港市建设成为北部湾区域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3.
谢炳超 《南方论刊》2006,(10):16-18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茂名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协调,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第二产业即工业落后,工业化程度低。但茂名具有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机遇和突出优势,只要抓好机遇,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以石油化工与电力为龙头的重化工业和地方工业,定能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茂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茂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但茂名的地方工业却相对弱小零散,发展缓慢,后劲不足,效益不高,工业化水平偏低,成为制约茂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3年,中共茂名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出台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2004年,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开创茂名重化工业新阶段”的重大决策,提出拉伸产业链条,推进后续加工,打造“产业后市”,壮大地方工业。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视察茂名时也对壮大茂名地方工业寄予了厚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茂名本土民营企业家及其企业,必须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做强做大自己的企业,为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作出贡献。在经济大潮中搏击的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市委提出“工业立市”“四大跨越”发展战略的号召,投身石化后续加工,着力打造“产业后市”。  相似文献   

15.
谭国锋 《南方论刊》2014,(5):16-17,13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要走好几步。但从茂名经济全局来看,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城镇化尤其是中心城区发展长期滞后问题。如果能再大胆地走出一步好棋,确定新的行政中心选址并付诸实施,必然全盘皆活,局面生动。茂名城镇化发展尤其是中心城区发展长期滞后,主因在工业化水平不足,副因在城市长期停留在规划阶段和执行力不强;茂名未来发展,应坚定滨海发展战略,在南海半岛建设新的行政中心,给市场发出明确清晰信号,才有可能在水东湾新城集聚资源,短期内实现胡春华书记提出的"扩容提质"目标;茂名高新区应根据形势变化重新审视自身的规划思路和发展重点,在坚持世界级石化基地定位同时,以力争打造国家级高新区为阶段性目标,在空间布局规划上对原有的"一个工业中心,三纵两横路网,四个配套中心"发展思路作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6.
路径相同、功能一致、千城“一面孔”、管理“一刀切”一直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顽症.当前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必须正确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从城市发展机制理论来看,有“需求指向”型与“供给基础”型;从城市发展功能定位来看,有“综合全能型”与“人居人文型”;从城市与人口供养关系来看,有“人养型”与“养人型”;从城市发展路径来看,有“土地扩张型”与“人口吸纳型”;从城市人口规模来看,有“建制镇和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与“特大城市”.上述各类城市均有自身的长短优劣以及适合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最后殊途同归: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莫熙辉 《南方论刊》2008,(3):18-20,15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在工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驱动作用日益突出。广东省确立了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的产业发展战略。茂名市的重化工业特别是炼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已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当前,我们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市委市政府对茂名区域经济功能和角色的新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茂名市与茂名石化共谋发展的共识,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做强做大茂名石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预示了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下的区域经济更大范围的调整和互动。以“大北京”“大上海”区域经济的视角审视并找准秦皇岛的位置,关系到秦皇岛这一港口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实现区域经济新的繁荣的战略需要。一、与“京、沪”的渊源看秦皇岛的历史位置追溯秦皇岛发展的历史,与京沪渊源久远。秦岛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北京的需要而兴盛起来的。甲午战争后,中国沿海大小港口多沦为殖民地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秦港被批奏为全国自开口岸,成为惟一拥有主权的自治港。开埠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京师的安全和开辟商务出海口…  相似文献   

19.
一年来 ,茂名党政领导和人民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茂名为强大精神动力 ,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切实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他们决心不辜负江总书记的希望 ,“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近5000年的发展,目前有大小城市700多个。如果把拥有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定为大城市,则全国有81个以上的大城市。这些大城市由于其巨大的聚集效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历史形成的结构性缺陷,现越来越影响到它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