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级债引起的危机迅速蔓延开来,并逐新演变成为成胁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之深、危害之大,丝毫不亚于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针对这场危机的由来始末,本文主要分析美国次级债产品的市场运作流程,并从中剖析其风险及其传导机制,并以此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背景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始于实体经济,流动性过剩与美国房地产市场放贷审查不严为这场危机埋下了伏笔,而金融衍生产品在这场危机中起到了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信用衍生产品被过度滥用,其增长速度超越了管理该领域风险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导致市场约束机制失灵,形成系统性风险,致使标的资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用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扩散到信用衍生品市场(次级债市场),进而推广到全球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3.
以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美国次级债危机全面爆发,进而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次贷危机的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御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防御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次级债危机已席卷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等央行向金融体系注资,让投资者似乎感到全球金融危机即将来临。那么,如何分析和思考美国的次级债危机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入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未来全球性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的发生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随着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曾经辉煌一时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发了一场空前危机。随后,全球股市连续大幅震荡,世界主要金融机构遭遇挤兑风潮,众多银行损失惨重,欧美楼市行情持续恶化,各大央行纷纷注资救市。这场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6.
始于2007年春季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目前仍在冲击着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次级债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从长期看,可能会扩大我国企业信贷的需求,影响经济增长,间接地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尤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资本帐户受到管制、金融机构持有的次级债较少,且投资者对我国经济信心较强,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实际影响较为有限。尽管此次美国次级房贷风波未殃及我国,但对日益开放的中国金融业以及资产投机气氛渐浓的股市楼市来说,亦具有借鉴作用,中国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8.
郝婷 《管理科学文摘》2008,(24):207-208
2006年下半年,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和次级债风波初现端倪,2007年8月骤然引发了美国金融业乃至全球经济领域的轩然大波。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出现状况,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这场危机中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被暴露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让人深思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影响的问题。本文从次贷和次级债入手,通过对其内容、产生的背景以及当时宏观经济情况、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分析,得出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进而重申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次级债危机背景下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爆发,海外经济出现明显衰退信号、股市振荡,A股市场快速杀跌,风险被迅速释放,众多机构投资者亦难逃此运。本文在分析次级债的缘由与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进行重新思考,认为社保基金应走一条更加稳健的投资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0.
银行间互相持有次级债券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约化法对银行之间互相持有次级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研究对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违约概率、新发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与不互相持有相比,一方面,银行采取互相持有次级债的策略,大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且当次级债回收率高于一定水平时,将降低银行新发债券的信用利差;但另一方面,互相持有次级债引发的违约传染风险将是巨大的.一家银行的信用事件会引起整个银行业的信用危机,这在金融危机中已被证明.鉴于此,监管层要对银行互相持有次级债严加规定和监管.  相似文献   

11.
《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及活跃资本市场,具有重大意义。但次级债自身的负债性却给保险公司带来财务风险;由于偿付能力不足100%而不支付到期本息将引起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发行次级债时,必须充分利用其优越处,同时更要重视次级债带来的风险,利用投资不断赢利来降低风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影响还未完全消去,以希腊债务危机为导火索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却愈演愈烈,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震荡。本文分析了欧债危机的起因,并与美国次贷危机做了对比;重点阐述了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定性分析,给次贷危机下了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首先详细的分析了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接着描述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最后论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证券化投资产品风险的理论对美国次级债风波进行分析,从早偿风险,利率和利差风险的角度分析这次次级债风波所产生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是核心。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世界经济陷入泥沼。企业、银行,甚至是国家在这场危机中都难逃破产的命运。美国的次级债风波看似是本次危机的导火索,元凶实则是对风险的忽视与过于乐观的估计。风险历来是伴随着投资而存在的,而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更应注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如何从此次危机中看出关键所在并择机走出这个十字路口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给我国的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和堆积,加强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避免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实质损害,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pula变点检测的美国次级债金融危机传染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金融危机传染的分析是国际金融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大多数传染效应存在性的检验采用相关性方法,本文通过阿基米德Copula的变点检测方法来检验传染效应的存在性,更加全面地分析了国家收益率之间的相依结构,并以两个国家收益率的尾部相依指数作为传染程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最后对亚洲几个主要市场的指数和S&P500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美国次级债金融危机对亚洲市场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从爆发到席卷全球经济至今已有一年有余。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不论美国本土还是全球经济圈都深受其影响。从宏观的角度看,次贷危机是由于房市降温和利率上升导致其资产泡沫在短期内破裂导致的,其影响遍及全球金融行业。本文从次贷行业内部浅析次贷中资金运作方式,泡沫形成原因以及该次危机的影响以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级债抵押贷款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其危害尚在蔓延。鉴于此对美国次及债抵押贷款危机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分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并对与美国发生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前的背景极为相似的我国提出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有利于我们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美国经济背景入手,全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根据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房贷风险管理现状,结合美国的次贷危机,从政策、制度、经营等多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