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作宾先生对甲骨学的贡献郭胜强董作宾(1895—1963年),河南南阳人,原名守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自幼入塾读经史,后入高级小学,因家境贫寒曾一度辍学经商,但仍坚持自学。1915年肆业于县立师范讲习所,后留校任教员。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殷商学的巨擘,在治殷商学的同时,他也有着多种艺术实践,留下了清晰的审美创造印迹。他的文艺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是其作为学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文艺教育功能的强调,是董作宾先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贯穿在他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他的美学观点及艺术实践,在今天也仍然闪烁着现实的光茫,给我们以启示,这是董作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郭昱 《殷都学刊》2002,(1):38-38
董作宾是一代甲骨学大师,殷墟发掘第一人。董先生一生专注于殷墟甲骨学研究,在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商历谱及甲骨文自身规律的研究上都有卓绝的贡献,享誉海内外,深受学人景仰。  相似文献   

4.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11,(4):155-156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年代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殷墟考古和甲骨学上的贡献最为突出,被学术界誉为"殷墟发掘的开创人,一代甲骨学大师",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和甲骨学的奠基人之一,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列为"甲骨四堂"。1963年董作宾  相似文献   

5.
谢济 《殷都学刊》2007,(1):33-35
林沄先生以字体为标准,指出《甲骨文合集》第四期卜旬辞一部分应上移到第三期,以消除卜旬辞分期的奇特现象。其实,《合集》没有错误。林先生说字体是甲骨文断代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董作宾先生的十项标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4):188-192
王献唐与董作宾的学术交谊贯穿于20世纪30、40年代,两位学术巨擘基于山东古迹研究会相识而相知。在这一学术机构运作期间,他们共同商讨山东古迹研究会会址,协商有关滕县安上村遗址的发掘事宜,处理山东古迹研究会会务,尽职尽责,为山东古迹研究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南迁及寓居四川时期,他们因为探究殷商史而产生学术交集,共同推助了屈万里的学术研究。而相互敬仰挚友的学术创获,在动荡时局中谱写了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遵循由田野发掘到历史求证的学术理路,是二者学术合作的深层次原因。这一学术交谊,揭示出现代学术研究需要践行集众研究的模式,从而真实反映了民国学术的生态,也为现代研究者树立使命意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施爱东 《学术研究》2022,(6):146-154+178
1924年,董作宾根据各地歌谣《看见她》而写成的《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被认为是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最重要的成绩之一,一直被民俗学者奉为歌谣研究的经典。奇怪的是,时隔一百年,经过了多次全国性的歌谣搜集运动,这首被胡适和常惠等人认为风行全国的歌谣,搜集总数依然不足一百篇。究其原因,除了董作宾曾经指出的该歌谣只能流行于南北官话系统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是一首主要由清代旗人子弟带往全国各军事重镇的儿童游戏歌。辛亥革命之后,旗人逐渐星散,这首歌谣也开始走向衰没,1950年之后几乎绝迹。歌谣中对于“理想美人”的夸耀,处处都能看出歌唱者以“贵”为“美”、以“相”取“貌”的审美标准。与其说该歌谣夸耀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不如说表达了一种对于富足生活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8.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个字倒是对胡先生很恰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9.
贺云翱 《江汉论坛》2007,(12):125-126
1990年8月中旬,先生偕师母往杭州参加学术会议,顺道来《东南文化》编辑部做客,这是我真正第一次面见先生,他平易的风度、睿智的谈吐和潇洒而富有亲和力的微笑,让我们感到先生与他钟情的学术对象"楚文化"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天生的联系.那天,先生与我从楚文化谈到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谈到近代的武汉、南京和上海,也谈到长江文化,于是,在《东南文化》开办"长江文化研究"专栏的设想就在这次交谈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的古今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指称对象从有德识的长者到普通人,呈现通用、泛化的趋势;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以及亲疏程度等相呼应,"先生"这一称谓使用的原则从"等差"演变为"情感"."先生"演变的原因不能从称谓自身中去寻找,而应该到称谓之外的社会和交际的人中间去寻找.其使用形式的多样性为称谓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法,在甲骨学界被誉为划时代之作,这个评论大体是正确的。但是,他将各贞人集团的时代明确地划定,有些地方就过了头,由此产生不少的问题。我想,在这里把董先生甲骨文字体的时代变迁观,作为一个例子提出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2.
"速写"是作者对<华威先生>写作意象和写作风格的一种概括,它主要体现在对"展演"叙述技巧的倚重与合理调用上.讽刺性的模仿、看与被看者的话语选择、评说和指点性的拟想叙事者声音以及对小说"重复"性情节趣味的挖掘,使<华威先生>具有喜剧小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甲骨复原法是根据一个以上的甲骨残片复原成整版甲骨的方法。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一书中大量使用甲骨复原法编制祀谱、旬谱、夕谱,为殷历和周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上■甲骨复原实例对殷历中的大小月和闰旬以及帝辛廿祀周祭祀谱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甲骨复原法是根据一个以上的甲骨残片复原成整版甲骨的方法.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一书中大量使用甲骨复原法编制祀谱、旬谱、夕谱,为殷历和周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上(毚)甲骨复原实例对殷历中的大小月和闰旬以及帝辛廿祀周祭祀谱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余玮 《学术界》2005,(5):251-256
启功,字元白,满族人,1912年7月26日出生在北京。曾随戴绥之先生学习古典文学,又跟贾羲民先生、吴镜汀先生学过绘画,并发愤学习书法。1933年起历任辅仁附中国文教师、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辅仁大学国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也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启功还是中国著名的文物鉴赏和鉴定家,尤其对于古书画和碑帖的鉴定极为专精。…  相似文献   

16.
高建立 《中州学刊》2006,(5):195-198
“宋初三先生”是指胡瑗、孙复和石介,他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思想家。唐及宋初佛、道的发展冲击了儒学,导致思想上出现了混乱,引起了儒家知识分子的极大警觉。宋初三先生充分认识到佛道思想对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危害,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任的态度,从思想上对佛道发起了攻击,并通过创建书院来宣扬儒家思想,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打击佛老异道,以振兴儒学。三先生复兴儒学的思想和实践对后来的理学思想家影响极大,对以后影响中国700年之久的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漆灏 《船山学刊》2010,(1):22-23
儒家的"恕道"思想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其间见仁见智,颇多歧解。船山先生尽管没有系统地对此加以论述,但在其《四书训义》、《读四书大全说》等著述中多次结合诠释儒家经典文本和分析他人的阐述进行过讨论,形成了船山先生对"恕道"的独特理解:"恕"有君子之"恕"和小人之"恕"之分,且"忠恕"是学者事,可"一以贯之";而君子之"恕"当以"有可推之藏"为前提,当以"忠"行"恕";"忠"和"恕"不是"体"和"用"的关系,"仁"、"恕"有别,舍恕无以求仁。  相似文献   

18.
倒霉先生     
倒霉先生总是遇到倒霉事。早上,倒霉先生穿着一双新皮鞋,欢欢喜喜地出了门,没走几步,就踩到了一个大水坑。新皮鞋上沾满了烂泥浆,连袜子和裤子都弄得脏兮兮的。“没事没事,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倒霉先生吹着口哨继续往走。倒霉先生穿过一片小树林。悦耳的鸟鸣声使人心情愉悦,倒霉先生很快就忘了烂泥巴的事,他抬起头仔细寻找着,想看看是哪一只鸟在歌唱。  相似文献   

19.
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早年以黑格尔哲学思想研究享誉学界。近二十年来,张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以“万物一体”为主纲的新哲学观。新哲学观把哲学定义为人生境界之学,强调“万物一体”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这一致思取向继承了“五四”以来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诸家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统一。新哲学观的提出,是张世英先生哲学思想日臻圆融的重要标志。这一新哲学观对于促进国内哲学、伦理学、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本刊特推出一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激励原创思绪,激发思想活力,共同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原创性思想成果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贯通文史的著名学者,吴世昌先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从贯通中西的世界文化视野和求真与爱国相融一体性两方面阐述了吴世昌先生为当下学界带来的学术启迪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