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9世纪初期章回小说创作思想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思想大多没有跳出儒家伦理说教的圈子,假立人物以图解伦理观念的创作方式盛行.而张南庄的<何典>与署名庾岭劳人的<蜃楼志>却跳出了传统小说的圈子,在小说价值观念及创作对象等方面大胆创新,萌发出强烈的批判思想与救世意识,标志着此期章回小说创作从传统迈向近代的思想嬗变.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小说创作模式,可以概括为"社会分析小说"."社会分析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子夜>.主要特点是:背景广阔;贴近生活;描写细腻.茅盾的创作模式,带有过于强烈的政治色彩,且往往是主观的,不顾生活经验的积累,勉力为之,还是由于其非凡的创作才能而创造出如<子夜>般优秀作品,其反映的社会深度与广度自是无人可比,终失于伦泛;然而创作精神及方法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一些作家深受中国神秘文化的影响,运用神秘文化素材,借鉴神话思维方式和运用神秘象征手法进行创作,并借此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神异浪漫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当今诸种文学作品中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之一.鲁迅不仅对中外小说有极深入研究,而且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是鲁迅的一篇"创作谈".据此梳理、总结其关于创作准备、创作动机和目的、创作过程中的典型化和民族特色以及小说批评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推动当今文学创作和评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蒙小说的文化蕴涵在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中有明显体现:<相见时难>内蕴着世事、命运的沧桑;<活动变人形>是一部家族、民族的反思录;"季节"系列则是一段个体、时代的心灵史.这些文本创作包蕴着作家的文化性格及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身份定位.  相似文献   

6.
“寻根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史上唯一的一股理论与创作并举的小说潮。它是“反思小说”的延伸和深化 ,具有较强的文化自觉意识。其主旨在于表现和反思民族传统文化。在这股创作潮流中 ,涌现出许多小说家 ,其理论和创作上的共识与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其成就是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说观和小说史观是构建小说史的核心和灵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规范了中国小说史学八十多年的发展.然而,其以小说为虚构的故事的现代小说观与六朝志怪和志人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认知方式大相径庭,按照进化论所构建的小说发展线索也不能客观反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实际.中国小说史的建构从鲁迅开始,不必也不应该到鲁迅就结束,全体小说研究者都有责任和义务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重构中国小说史,让中国小说史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以推动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努力探讨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及其文化特色,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相当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造成这种创作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一、河北类文化的影响,融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于其中的河北类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十分现实主义的类文化造就了河北小说作家创作之魂。二、地域的影响,河北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致使作家们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多了一些清新,明丽,少了一些魔幻,荒诞。三、受老一辈燕赵作家的现实主义飓风的裹挟。要想突破这种固有的创作模式,就要按照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去思考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饮食文化、麻将文化和五行学三个方面对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丰厚文化内涵;中国人所崇尚的团圆、美满的家庭关系;中国式的做人艺术;阴阳五行及其变化关系的经验性类比等,意在说明<喜福会>的创作与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影响既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同时也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造成这种创作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一,河北类文化的影响。融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于其中的河北类文化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十分现实主义的类文化造就河北作家创作之魂。二,地域环境的影响。河北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使作家们的创作多了一些清新、明丽,少了一些魔幻、荒诞。三、受老一辈燕赵作家现实主义飓风的挟裹。要想突破这种固有的创作模式,就要按照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去思考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从"伤痕"小说到"反思"小说的历程,清楚地阐释了创作主体的阅历、知识、思想,尤其是思维能力与审美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烛照"作用,作品的主题是创作主体思想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12.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这类作品直接描写了明遗民与满族统治的对抗情节,并带有明显的刻意崇尚汉文化的倾向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倾向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即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炫耀汉文化传统才学的倾向,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事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文化道德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诞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新秀.本文采用比较文学视角,对卡夫卡和中国新时期的荒诞小说创作从求同与辨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深入到东、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去寻根探源.  相似文献   

14.
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见的意象 ,但是唐前小说中的龙没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数量也不多。至唐以后 ,龙的形象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呈现出“亦兽亦人”“亦真亦幻”“至情至性”的特征 ,从而反映出传统龙文化、六朝志怪、宗教对唐小说创作的影响 ,以及唐人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其特殊的社会模式,孕育了有别于新疆地方特色的文化,独特的兵团文化土壤孕育了独特的兵团文学,新时期三十年来兵团文学在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兵团人文精神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苏丹·张波拉托夫从事小说创作以来,填补了我国哈萨克文学没有科幻小说的空白,在微型小说、长篇历史小说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猎骄昆弥>在选题、作品结构、故事情节的安排、现实意义和塑造人物形象等诸多方面为我国哈萨克长篇小说创作做出了典范.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西方的一个悖逆理性传统的文学思潮。20世纪它引入中国后,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持续了近百年的文学潮流。五四时期,中国新小说在创始阶段就具备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30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80年代中期在对其艺术形式技巧的借鉴和观念变革基础上,现代主义小说创作达到高潮。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也推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后新时期文学格局中,周梅森政治小说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景观并代表了主流文学的中坚力量。从创作背景上看,周梅森政治小说是时代生活、文学演进与个人情怀交互作用的结果。周梅森政治小说既承载了主流文化的精神,又彰显着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其写作意义在于实现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良性循环,超越了以往的政治生活的书写模式与一般反腐小说的主题模式,标志着中国政治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的"鼎足"之作,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男性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却同样指向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台湾文坛的生态环境.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怀乡思亲小说的男性书写,既可以深化台湾女性文学和乡愁文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晚清至民国初年,小说创作和小说杂志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而此时小说杂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附有图片.通过对<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这四大小说杂志中的插图作抽样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即外国题材图片多,尤其外国作家艺术家人像多,中国报刊初创期的不规范也带来一些当时特有的现象,图片数量或多或少毫无规律,杂志内容与图片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