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时下,许多电视台设有鉴宝节目,人们纷纷把自己家里的"传家宝"拿来请专家鉴定,或奇珍、或古玩、或字画、或玉器,争奇斗艳,热闹纷呈。还有一种精神"传家宝",比物质"传家宝"更重要,更有意义,也更能传之久远。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央视新闻联播就开辟了《弘扬传家宝》栏目,对一些中华民族有影响的精神"传家宝"进行大力宣传。已播  相似文献   

2.
传家宝     
《可乐》2006,(7)
今天忙里偷闲地收拾了一下屋子,收拾着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说这么舒适的屋子,怎么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呢?我说的这个值钱,不是电脑、高档电器这样会贬值的东西,而是随时间推移能增值的家当,放在过去,那都不叫东西,叫传家宝!你说我家怎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当传家宝呢?真是可气——尤其是客厅电视里正在放《鉴宝》,越看心里越痒痒,越看越觉得不甘心。书读多了那是有气质,可光有气质怎么成,要有个传家宝压阵,那就提高了不止一个等级,直接从气质迈向了文化底蕴。哇!这四个字可真有诱惑力!我开始仔细观察自己收拾出来的东西,最多的就是书。没听说这东西能当传家宝的,又不是武林秘笈。而且最老的书也不过是10年前上大学时买的武侠小说,那时候买一套《神雕侠侣》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10,(6):68-68
获奖感言从《山西老年》今年第一期获悉,我的《三谢〈山西老年〉》一文,荣获"我与《山西老年》征文"三等奖,这使我深受感动。感动之余,我有两点颇深的感受要说。一是《山西老年》不拒收手写稿。时下,大部分报刊拒  相似文献   

4.
老友信箱     
《老友》2003,(9)
我爱《老友》自有因每次收到《老友》,我都很"横"——第一个读者非我莫属。我为什么会爱上《老友》呢?想来有这样几点:第一,《老友》可读的文章多,内容很实在。第二,《老友》能够紧扣时代主旋律,很富于现代感。第三,《老友》报道面广,从这里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10)
从"图书馆"到老师阿拉伯人有句谚语:"死去一个老人,等于烧毁了一个图书馆。"虽然言过其实,但也不无道理。我是航天二院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今年68岁。在我们那里,比我学问大、技术精、笔杆硬的人有得是。但是阴差阳错,快退休的时候,我作为"老人"被"抓"去参加编写《院史》、《所史》和《院标》、《所标》。这些被领导说成的"抢收工程",非常枯燥辛苦,吃力不讨好,没人愿干,连老伴都说我是"大傻子"。我说,傻就傻点吧!  相似文献   

6.
任卫 《可乐》2008,(8):4-4
5月24日,我到沙坪坝汉渝路重庆日报发行站,参加《可乐》杂志赈灾义卖活动。上午9点,我抱着杂志向过往的行人介绍:"买杂志,献爱心。买一份《可乐》,为灾区人民捐献五元钱。"零零星星有几个人买。  相似文献   

7.
一洲 《老友》2010,(3):25-25
看了谢虞同志在《老友》杂志2009年第8期刊登的《莫误解"难得糊涂"》一文后,我想接上说点对"糊涂"问题的看法,算是参与"茶聊"吧!我认为,郑翁板桥写下那句"难得糊涂"的名言,并  相似文献   

8.
母亲蒋七香     
母亲姓蒋名七香,今年93岁,虽年迈体衰,步履维艰,但还能日食大米半斤、烧酒二两。母亲从未读过书,但她喜欢编唱儿歌。记得孩提时,母亲总教我唱"月光公公,挑担鸡笼,跌倒桥下,捡只蛤蟆"。稍长点,母亲又教我哼山歌,什么"斫柴要斫芦杞草,见了日头就会燥;蒸酒也要下酒饼,豆腐也要下石膏"。母亲就这样用歌声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后来我上私塾了,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母亲那时一  相似文献   

9.
杨慎《词品》录有"晓星明灭,白露点、秋风落叶"一词,未具调名,《古今词话》、《古今词统》诸书录此词多题作《柳梢青》;但《全唐诗》、《历代诗余》录此词题作《贺圣朝》,且前两句倒置作"白露点、晓星明灭";《鸣鹤余音》、《花草稡编》录此词作《柳梢青》,起句多"依稀"二字。在全面比较了此词的异文和体格后指出此词是《柳梢青》而非《贺圣朝》,《全唐诗》调名题《贺圣朝》为误抄所致,《历代诗余》据此孤例定出《贺圣朝》之"又一体"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二十年来,我因为稍微留心经学,遂暴得"专家"之名。其实,自己的斤两,自己最清楚。我有两怕,一怕《尚书》,二怕理学。怕《尚书》,以其文字艰深;怕理学,以其义理玄妙。承蒙陈良中先生不弃,赠我《朱子尚书学研究》一册,并嘱我看后提出批评意见。这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转念一想,以我退休之身,时间比较充裕,何不趁此机会补补课,说不定还能祛除一点恐《书》病,何乐而不为。于是沉下心来,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去。不知不觉,读出点味道,有了引人入胜的感觉。逐章逐节读下去,  相似文献   

11.
老友信箱     
《老友》2003,(10)
《老友》有四个过得硬我自2000年退休后就结识了《老友》。每期一到,立即认真阅读。我觉得她不但是我的良师益友,而且自身就有几个"过得硬"。一是《老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办刊宗旨,有与时俱进的大家风范,政治上过得硬。二是《老友》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实在在为老年人服务。开设  相似文献   

12.
易州米 《中华魂》2014,(20):47-47
最近在央视“寻宝”栏目见识了不少传家宝,其中不乏私人字画、历代瓷器、珠宝美玉。这些传家宝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听持宅人介绍,每件宝贝背后或者记载着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奋斗历程,或者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我发现,这些传家宝所传递的原来是人与人之间的血脉真情、一个家族的传统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易经》、《老子》之"道"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经》与《老子》之"道"及其"反"、"复",既有表面上的用词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概念内涵上的相互关联之处,还有其所反映思想上的不同之处。《老子》之"道"为点、是生成的原因,《易经》之"道"为圆、是被生成的结果;《老子》之"道"为水,《易经》圆"道"上的《坎》、《坤》也象水;《易经》中"反"、"复"同义,《老子》中"反"、"复"之义相反。《老子》通过阐述"道"之"反"、"复",反映出与《易经》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求职尴尬事     
《可乐》2006,(5)
卖报纸的有天下午,在火车站附近的广场上,我买了《人才报》、《北京晨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一堆报纸,仔细搜罗各种招聘信息,看累了就在那里打起盹来。一个很漂亮的 MM 过来,递上一元钱说:"来份《北青》。"我乐了:"给你。钱就免了。"女孩子没明白,接过报纸看了一眼问道:"咋啦?是今天的报纸呀!"我解释说:"我不是卖报纸的。"MM 连声说对不起,然后把报纸塞给我,飞快地走了。  相似文献   

15.
李宁  朱昱 《可乐》2008,(4):57-57
2007年11月2日晚6点多,一个中年女人在北影厂门口吆喝:"我手里有活儿,在西直门火车站,要20个人,谁愿意去?""呼啦"一下围过来几十个"北漂"。"给多少钱?都这么晚了。""30元。"女人打了个电话,"9点前能给50元。"16个"北漂"跟上。《梅兰芳》开拍,北京北站的老候车楼里  相似文献   

16.
爸爸我想你     
正2004年,我们剧院在为去美国演出《茶馆》做一些准备的时候,我们在北京要先演几场《茶馆》。那个时候也是我最难度过的一段时间,因为父亲一直病重在医院里,已经报了几次病危。那天我在开车的路上跟哥哥说,"大哥,十点半之前,你不要给我打电话,如果有意外的话。"因为十点半,是我们这个戏演出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为什么不能欣赏我们的学生《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出版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  相似文献   

18.
昔日破烂王     
1996年我曾采写过《破烂王的故事》,这个以拣破烂为生,而将退休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的老人告诉我,文章在《北京纪事》刊登后,他在那片出了点小名。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要收到王镜几封值。每次他都侃侃而谈自己的"理论"。有一次还说患了眼疾,可能不久就要失明……8年过去了,王镜也是76岁的老人了,眼疾好了吗?还拣破烂吗?还资助穷孩子吗?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可乐》2006,(11)
湖北黄陵《可乐》引发的"艳遇"我一来武汉,就发现了《可乐》,并对它"一见钟情"。每月《可乐》出新刊的日子,是我跟《可乐》约会的时间,我总是飞快地跑到约会地点——学校唯一的书店,恐怕错过了时间。有一次,到了出新刊的时间,我兴高采烈地跑到书店,"众里寻他千百度",却没有发现《可乐》。我冲着老板兴师问罪,大叫一声:"岂有此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登长篇通讯《北京迎战61年来最大暴雨》,核心提示语有这样的文字:"21日白天至22日凌晨,北京城遭遇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凶猛、最持久的一次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特大暴雨导致全市1.6万平方公里面积受灾,受灾人口190万人……"我作为房山公安分局河北派出所所长,亲历了这次历史罕见的暴雨袭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