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一批准确性比较高的人口数据,它是研究我国人口生育、死亡、生命过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利用它来研究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死亡规律,死亡模式以及生命发展过程,并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资料,我们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分区模型生命表。本文着重阐述了四川分区模型生命表在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人口死亡状况与平均预期寿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来源及方法:本文主要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8年全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原始数据资料。后经机器汇总计算出有关数据。累计现存人口(1980—1988年)依据人口回测模型 P(?)=P(?)e~(-rt)推算得出,根据联合国方法编制出简略生命表,各年龄段死亡人口的平均存活年数 nax 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工作生命表也称就业生命表,是人口与就业研究的基础工具,对有关部门安排就业、建设社会服务设施、确定福利制度和就业保障事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人口学原理同普查资料结合,编制出重庆市工作生命表并进行初步分析。一、工作生命表编制原理及过程将社会经济变量引入生命表,在封闭状态中对多重衰减变量作用过程进行描述,反映同一批人从事某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这样就产生了工作生命表。工作生命表就是将人口的分年龄死亡率同分年龄在业率综合考虑,既可反映全体人口的平均预期工作寿命和经济活动人口的平均顶期工作年数,还可以反映不同年龄人口进入或退出经济活动的比例关系。以  相似文献   

4.
生命表在人口研究中是个有多种用途的工具。它反映的是一个出生队列的整个生命过程。由于它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知,所以到自前为止,在生命表的编制方法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为人口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理论上讲,生命表分为两类,一类是时期生命表,它是根据某一特定时期(如某一年,或某连续若干年等)实际死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对人口死亡作研究时,生命表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关于生命表,它是基于这样的现象基础上制作的:同时出生的一批人,在死亡力作用下,这一批人随年龄增大人数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去。生命表的编制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记录。我们把这种随时间的推移,同一事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最终消失的现象称为衰变现象。实际上,无论是在自然界和在人类社会,这种衰变现象都大量存在,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编制生命表的方法来描述这类现象。例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编制某类物种的寿命表来表现这种生物的死亡过程;在婚姻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口都没有详细和可靠的人口数据。研究这些人口的增长与死亡,一般可以借用一些特性与这些人口相近似其数据又比较可靠的人口资料,来作比较与分析。也可以利用模型生命表进行试探性的比较与分析。自1955年联合国人口司编制出第一个模型生命表以来,现在世界上一共有了五种模型生命表。本文将就目前五个模型生命表作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已知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时的生命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编制实际生命表时,我们通常是先根据人口普查或人口调查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一组分年龄的死亡率,{M(x,n)},然后再根据这组实际的分年龄死亡率编制出相应的生命表。在编制模型生命表时,我们通常  相似文献   

8.
编制生命表的第一步工作是将观察到的实际人口死亡率M_x转换成生命表上的死亡概率q_x。在1岁一组的完全生命表中,最常用的转换公式为q_x=2-M_x/2+M_x这个公式实际上是在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本刊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亓昕等人编制的《我国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将分6期刊发完毕。  生命表是人口学工作者及社会学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工具,它能为社会经济工作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利用原始资料(普查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编制生命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我国于1995年10月1日进行的1%抽样调查,提供了1994年10月1日至1995年9月30日死亡人口数和同期中点的分年龄人口数。由这些资料,可以编制出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  一、编制方法为减少数据的波动性,我…  相似文献   

10.
一、模型生命表及其用途 人们熟知的普通生命表是在本地区实际死亡数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对所研究地区的死亡水平、模式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科学的推算,并对人口的按龄死亡过程作出了概括的描述。这种死亡分析方法精确、严格,而且编制方法简单。因此,生命表不仅在人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卫生统计部门、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有关的计划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缺乏较详细死亡资料或数据质量不可靠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编制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的需要及条件 模型生命表是人口研究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对各地区人口死亡现象的特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开发出一系列间接分析方法对数据有缺陷或不完整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历史资料进行评价、比较等。即使是统计系统比较健全的地区,利用模型生命表也可对各类数据作出对比分析,深入认识死亡现象的统计规律,提高对未来人口特征变化的预见能力。因此,自5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学界就先后研制过5种不同的模型生命表:1955年发表的联合国模型生命表;1966年发表的柯尔—丹尼区域模型生命表,1969年发表的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1953—1964年,1964—1982年生命表指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表在人口数量关系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命表上的各指标不仅综合地反映了一个人口的死亡水平和模式,它还是进行人口动态模拟与预测的基本数据之一。因此,估算和编制人口在各个时期的生命表,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死亡登记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很不完善,人们一直无法得到50—70年代的较准确的分年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生命表是个多种用途的工具,它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和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过去生命表仅用于生命统计和人寿保险。近年来,根据生命表原理所衍生出来的一些统计方法,应用范围很广,可用来作人口预测和分析人口的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如婚姻、就业、家庭、教育状况等,医疗卫生上用于肿瘤、结核、职业病及其它慢性病等生存率的分析。六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87年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向我们提供了1986年中和1987年中分性别分年龄组的人口数以及1986全年和1987年上半年分性别分年龄组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数据,应能编制出1986年和1987年的生命表。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一些年龄组中调查到的死亡人口数过少,使得计算出来的死亡率曲线出现了较大的随机波动,用这样的死亡率编制出的生命表肯定是不可靠的。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中国简略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广大人口学研究者及实际工作者提供方便,我们根据中国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汇总资料编制了1990年中国简略生命表。下面把我们在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简要地介绍一下,以便使读者对本套生命表的编制过程有所了解,在使用时能够胸中有数。 1.时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口研究要有现代视野.什么是历史人口研究的现代视野?在笔者看来,一是对历史人口的观察具有现代眼光,二是历史人口的选题能满足现实需求,三是将现代人口状态与历史人口变动轨迹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为未来人口发展方式和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广裕 《西北人口》2009,30(3):62-66,70
本文用Brass曾生子女存活比估算儿童死亡率的方法和Gompertz死亡率定律等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五普”男性人口的死亡和生存原始数据作了进一步的修匀和校正。在此基础上。我们用Farlle死亡概率法编制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男性人口的简略生命表.并通过生命表的结果分析了甘南州男性人口的死亡水平、死亡模式和死亡的性别格局。  相似文献   

18.
<正> 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口形势?会不会带来新的人口问题?这些,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对镇赉县未来100年人口发展进行了予测,基本情况知下: 一我们采用分类抽样方法,对镇赉县1979年的人口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口占全县人口的22.8%,从而掌握了这个县的分性别的按年龄死亡人口数。然后编制了寿命表,利用寿命表进行予测。予测中,考虑到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把1984年前的生育率定为1.2,把1985年后的生育率定为1.1。予测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是以女性25岁做为生育始点;第二种是以女性20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讨论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标准出发,说明桑德巴的划分标准是对应19世纪后叶人口形势的一种经验判断,这个标准已不适用于当今、已经变化了的人口情况。但是,桑德巴把人口按各种年龄在人口再生产中的作用划分为三段,在人口分析中还是有作用的。按照这种划分,作者利用稳定人口理论和经验生命表的方法,提出了判断各种年龄结构在人口增长中作用的方法,并以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为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婴、幼儿死亡率的研究,人口学家们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如美国著名的人口学家Coale(寇尔)和Demeny(德蒙尼)所作的模式生命表。在这模式生命表中把死亡分成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模式生命表有不同的婴、幼儿死亡率;其它有Gopertz(贡贝尔兹)曾设想过死亡规律;还有如北欧的非对称学派Thiele(西尔)也曾经提出过在年少期的人口生存率模型。这些研究,从人口研究的历史来看,都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但我们也可发觉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够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在寇尔等作的模型生命表中,看不到生命过程的内部联系,即各年龄死亡率的联系,并且四种模式也不能概括各种各样的人口现象。而在其它的模型中精确度还嫌不够。1981年,南朝鲜的人口学者金敏子曾提出用韦伯(Weibu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