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一册知识短文《形声字》对“形声字”,下的定义是:“形声,就是一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叫做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做声旁。”接着写道:“懂得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对于防止写错别字也有帮助。比如‘粱’和‘梁’这两个字形体相近,又都念liáng,但它们的形旁不同。‘粱’是属于粮食一类,所以形旁是‘米’;‘梁’与木头有关,所以形旁是‘木’,知道了它们形旁的区别,就不会把‘高粱’写成‘高梁’了。”这段文字对于帮助学生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确实大有裨益。但以“粱”、“梁”作为形声字来举例,就有失周密、准确了。短文把“粱”“梁”作为形声字,分析了形旁,但对声旁没作具体说明,据之,学生会这样推断:既然是形声字,它们的结构特点自然是“由形旁和  相似文献   

2.
汉语以形声字居多,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也同时表义。通过系联以"委"作声符的一组形声字,可以探讨它们之间语源义共同的特点和音义上演变的关系,从而证明声符示源存在的理据性和相对可论证性。  相似文献   

3.
“右文说”是关于形声字的一个著名理论。形声字是汉字构造的最高形式,它综合了“六书”的全部。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已占百分之八十二,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则占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此,弄清楚形声字的结构原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易"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是由左右结构两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其本义是表示日出山谷夜去昼来的变化,而不是蜥蜴之象形。阳字是由三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而不是从从易的形声字,其本义是日照为阳。阴字是由三个形体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表示无光的暗凉之境即为阴。易由语言文字,经概念提升为阴阳学说的名称。阴阳则经概念、范畴,提升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兼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5.
“翏”字考     
"翏"作为声符孳乳出一系列形声字,对于其字音至今仍未有一个定论。文章在探析"翏"字形体演变的基础上,对其读音作了进一步考证。在适当补释字义的同时,还考察了其作为声符的示源功能。  相似文献   

6.
"嵒"许慎分析为会意字,"山巖"之意。段玉裁等认为是"省声"的形声字,也有人认为"嵒即巖之或體"。根据对其字形的分析,并考察古代方志文献,"嵒"确为会意字,本义指有天然洞穴的山体,与"巖"为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形声字中,义符表意,声符表音,如果声符相同,义符又相近,那么它们之间的词义也是存在联系的,文章便从"彳""辵"两部字出发,尝试着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分类。  相似文献   

8.
《说文》"■"字不应认为是从角爿声的形声字,而是从角从爿的会意字,其读音不应当是士角切或士岳反,而是读同"觕"。"■"与"觕"二者是正、俗异体字关系。《说文》"■"字头下解说中的"读若粗■"当作"读若麤觕"。"觕"与"麤"读音不同,在粗疏、粗略义上是同义词。"粗"是后起俗字,其一个读音与"觕"相同,在粗疏、粗略义上二者也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9.
运用声符示源理论,对分布于《说文解字》中的"且"声字进行分析,将从"且"得声的汉字按照语义系联为一个字族,探讨形声字本义与声符字"且"的关系。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从"且"得声的所有汉字共34个,无一例外,都含有"增加"的意思。由此得出:"增加"义是声符字"且"的语源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字形也不断地增多,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形声字,即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从中不难发现,形声字中很多都会出现"声同义通"的情况,文章以从"包"得声的八十个汉字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一探求其与"包"字字义的关系,结果显示,凡从"包"得声的字都具有包裹义和身体肿起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报》副刊以一整版篇幅介绍萧启宏的"汉字全息教学法",并举了二十多个汉字的剖释实例。该教学法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首肯,并已在北京一个小学推广。本文对报道中列举的汉字剖释的错误,一一作了批驳,指出其违反文字学常识的种种表现,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呼吁国家教育部门和语言学专家对此进行鉴定甑别。  相似文献   

12.
“火星文字”与网络语言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火星文字"成为互联网上讨论的热点议题,并逐渐进入语言规划学者的视野。"火星文字"的存废尚无具体办法可依,亟待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设计商品品牌形象文字常见的文化元素。品牌形象文字要在简洁明快易读易记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包装内容物的商品属性,但是传统书体的形态与商品的属性之间并不存在着确切的同构关系,所以要通过某种方式对传统的书法进行重构,文字的拟态化书写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注》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说文解字》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 ,段玉裁在研究《说文》上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和同时代的人 ,这与他在古音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而《说文解字注》之所以能独树一帜 ,正是因为段玉裁将其古音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注释《说文》 ,采用声训的方法 ,着眼于形音义三者互求 ,从而有了突破。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运用的声训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5.
"禁"是汉语中常见词(字),词义抽象.许慎视为"从示,林声"的形声字,先贤与当代学者多从.笔者则从文字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禁"应是形声兼会意,"林"既是声符,也是形符."林"既表明了社祭的场所,又暗示出"禁"的目的,即保证社祭的神圣、严肃、连贯.  相似文献   

16.
语音形式的形态相关,是用形态变化来解释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该理论以上古汉语为双音节结构模式和上古汉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为基础,解释了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以及同声符谐声字后来语音差异的缘由。该理论以谐声分析为立足点,以汉藏语历史比较为基本方法,对上古汉语的词汇和语音作了综合考察,在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和材料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意义是通过字形表达出来的。现代汉字教学中,我们因无法确知今形与今义之间的意义联系,从而不能正确解读其形、义之间的联系。形义联系脱节导致了汉字记号化问题,《说文解字》中的许多会意字便存在此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词的古义和本义不被人理解所致。  相似文献   

18.
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字和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字是音形结合的书写符号,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就联绵词而言,承认它是由字构成的词,但它的字形又与词义无关,而是"因声表义",可以说,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反映了汉语字词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0.
"指事"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事"为许慎所列的"六书"之首,是历代学者划分汉字结构时产生问题最多的一书.通过对许慎所作的"六书"义例和汉代三家所列"六书"名目的研究,我们将"指事"的"指"字破译为"稽"字,将"指事"解读为"审察事物"的意思;并通过运用新见解说近十个典型的指事字,使"指示符号"的成说也得以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