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5):10-10
美国《纽约时报》4月11日通往能源独立和较清洁矿物燃料的道路上充满了陷阱。对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健康和环境的威胁笼罩着有关页岩气的争论。在大规模页岩气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压裂工艺的环境影响问题上,中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被公认是最重要的一种替代能源,包括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生物发电、生物制氢等,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特点。目前,生物质能的主要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且正在许多国家开展大规模生产,在增加能源数量、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地球上的能源日益减少,世界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燃烧矿物油的内燃机严重污染环境,人们正在寻求新一代能源.而无水乙醇不但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还可以降低燃烧燃料对环境的有害排放,是一种极其具有潜力的代替燃料,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4.
论甲醇燃料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我国少油多煤的能源结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的基本状况,尽快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我们需要尽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拓展甲醇等替代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本文对甲醇燃料的理化性质、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的现状进行评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篇论文讲述了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和燃料电池的优越性,以汽车燃料电池为例分析了燃料电池做为未来能源的必要性,以及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生物能源:投资新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让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异军突起,生物能源因其可持续增长性和符合环保要求,而成为投资新热点。近年来,生物燃料的发展速度已超过石油生产。其中生物柴油使用最多的是欧洲,目前份额已占到成品油市场的5%。  相似文献   

7.
潜油电泵是油田的一种重要的机械采油设备,同时也是油田的主要耗能设备之一,找出其节能潜力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油田的实际生产出发,以我国某油田为例,对其潜油电泵井的运行现状作出分析,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和方案,并找出其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8.
田森 《经营管理者》2013,(31):391-391
发电企业面临"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矛盾,煤炭成本上升制约着盈利能力。原有的信息处理手段已不能满足新市场形势下控制燃煤成本的要求,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统一的燃料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统领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一环和基础——厂内燃料管理系统的一些典型的应用模块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燃料收集难是制约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生物质燃料供给模式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建立传统模式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农户、经济组织、电厂三者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引入基金组织,即村委会组织农户收集燃料,销售收入部分归农户,部分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考虑效用最大化的农户、基金组织、电厂三方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农户生物质燃料供给量、组织提供给农户的价格同上网电价呈正相关关系,同燃料的运输、存储及预处理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另外,基金组织模式下,效用函数系数对生物质燃料供给量和基金组织给农户的经济利益有一定影响。对两模式进行比较发现,基金组织模式下,农户的生物质燃料供给量和收益均高于传统模式。政府实施激励后农户的效用、组织的效用、电厂的经济利益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对经济巨大影响,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燃料消耗了大量的粮食。本文介绍近来生物燃料发展的一些背景情况,再估计粮食对乙醇转化率发展的发展趋势,由此估计出粮食价格与原油价格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修正关系。实证显示原油与玉米价格存在着协整关系,当前原油与玉米价格都偏高,存在回调动力。从长期看,玉米价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在高位,而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升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SOR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四个县区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消费促进政策通过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其中充电政策的影响最大,路权政策次之,再次是宣传政策,购车政策的影响最小。因此,购车政策退坡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局面不太可能发生。②潜在消费者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前期感知价值而较少关注后期的使用风险,宣传政策、购车政策及充电政策越完备,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价值越高,越能激发其购买意愿。③在不同群体间,收入和教育背景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高收入高学历的潜在消费者更加关注购车后的使用权益保障,即路权政策以及充电政策,而低学历低收入的潜在消费者更加关注前期的消费权益保障,即购车政策的经济激励。在政策各环节对感知风险的影响路径上,低收入以及低学历群体的感知风险普遍比高学历高收入群体要显著。鉴于此,本文提出,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应注重充电市场的完善,将购车经济补贴政策逐步向充电基础设施以及路权优惠政策方面转移,且针对不同层次的潜在消费者要实施差异化、多元化的促销政策。  相似文献   

12.
化工行业是全球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由于其产品结构复杂,减排影响因素众多,探索其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路径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化工行业的产品结构特点构建了一套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综合分析模型:首先结合化工行业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分别从行业和产品视角构建了一种两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化工行业的发展规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建立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情景分析方法。最后以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重庆市的化工行业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石油化工的引进,未来重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之前难以达到拐点;而随着精细化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品能效水平的改善,未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最后结合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化工行业低碳发展应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并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求,催生各国政府推出各种优化补贴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优化的问题,本文基于动力系统分支理论构建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三种新能源汽车补贴,包括:1)研发补贴;2)市场补贴;3)混合补贴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新能源汽车研发补贴能刺激企业研发投入,但补贴的增加会降低市场稳定性;其次,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刺激效果弱于研发补贴,过度补贴会降低市场稳定性;最后,新能源汽车混合补贴下,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刺激效果优于市场补贴,对企业利润的刺激效果劣于市场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定性的提升优于市场补贴。基于此,本文认为增加对其他技术路线以及高端产品的市场补贴,未来对应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研发投入间隔梯度补贴",降低企业研发投入调整速度,以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较多,而以能源输入省与能源输出省为视角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我国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1986—2008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与短期而言,能源输入省和能源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着不同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各自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能源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能源价格对制造业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能耗过高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价格是市场体制中调节能源强度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引入价格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于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行业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运用1995年~2005年的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法对制造业24个重要行业的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多数行业,能源价格的提升并未明显降低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对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能源价格的调节效应更多地表现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化来降低行业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6.
绿色消费行为是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市场需求侧与供给侧协调为思路,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新能源汽车扩散模型,研究绿色消费者对制造商微观决策与宏观新能源汽车扩散的影响。在小世界网络情境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宏观上,绿色消费者溢价和绿色消费者比例的增加都能够促进新能源汽车扩散,但是二者的微观影响机制不同。绿色消费者溢价的增加总是使得演化稳定状态下所有制造商的平均收益都增加,而绿色消费者比例的增加可能导致所有制造商的平均收益都减少。在产业层面,绿色消费行为对新能源汽车扩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企业层面,绿色消费行为的作用并非总是积极的。因此,一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扩散需要加强对需求侧的重视。从扩大绿色消费者规模和提高绿色消费者溢价两方面考虑,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或加大环保宣传等财税或非财税方式促使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应该制定恰当的营销策略促使绿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生更多溢价;燃油汽车制造商能够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营销策略中搭便车,应避免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进行恶性竞争。论文从影响因素和扩散机制两方面拓展了新能源汽车扩散理论研究体系,研究结论能够为提高新能源汽车扩散效率,构建有效的产业发展干预机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energy policy in many countries is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ir energy systems so as to reduce the dependence on imported oil. A large amount of funds is spent on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technologies competing for such funds have widely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These relate to costs and benefits, technical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requirements for land, water and materials and the impact on employ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se these effects in some detail before decisions on technology programmes can be made. A complete assessment of the possible value of a particular technology cannot be made on an individual basi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many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competing against each other for various shares of the energy market. However, analysing the behaviour of the entire energy system requires the handling of an extensive amount of data and can only be done effectively with the help of a computerised system. The model, MARKAL,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a multi-period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by 15 OECD countries for the purpose of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Examples of the use of the model for this purpose are given both for the group as a whole and for individual countries. The model is structured so that an exogenously specified set of end-use demands must be satisfied given available technologies and energy supplies. The model allows for substitution possibilities in both the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sectors. A feature of the model is the use of varying objective functions such as minimum discounted costs, oil imports, or environmental effluents. These can be used individually or in combination in trade-off situations. The broader question of the use of energy modelling for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cluding its limitations, is also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insights that can be gained from the MARKAL model. Information from the MARKAL model has been 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to assist it in formulating a strategy for energ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相似文献   

18.
提高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机扰动和外部环境是研究能源消耗产出效率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传统的DEA模型无法剔除非期望产出对效率值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四阶段Bootstrap-DEA-Malmquist模型,采用199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松弛指标调整能源投入,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扰动,并借助Bootstrap随机抽样法进一步减小由于样本差异造成的影响,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测算了中国能源消耗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和随机扰动对能源效率的估算具有显著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后得到的能源效率值、技术效率变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调整初始投入后的技术进步值有所上升。此外,考虑环境因素时,能源效率值下降,但是进一步运用Bootstrap随机抽样法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后,能源效率值有所上升。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从能源效率与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中剥离,获得更为准确的能源效率值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个包含污染治理和能源替代的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首先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给出了分别由传统能源支撑和新能源支撑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速度、污染变化速度以及最优的污染治理投资占总产出的比例。然后借助两阶段最优化理论,得到了最优替代节点所满足的方程,发现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都会对最优替代节点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以及相关参数对最优替代节点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最优的能源替代节点处经济增长不连续,新能源支撑的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传统能源支持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传统能源支撑的经济系统污染的产出弹性较大,则在能源替代发生以后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治理已经产生的污染;另外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会延缓能源替代,而提高技术对污染的控制效率可以促进能源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研发投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等,而各地区应依据综合效率分解结果及各因素影响效应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