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首次从外资股东参与董事会治理的视角,在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手工收集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分组比较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2007-2016年121家商业银行外资参股、董事会特征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引入外资参股的商业银行中:(1)董事会规模、非执行董事占比、董事会会议频率、专业委员会数目均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董事会中外资董事占比的增加,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频率、专业委员会数目与经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均会显著减弱,然而非执行董事占比与经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会显著增强。据此,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引入外资参股后:(1)应鼓励外资参与董事会治理,适当扩大董事会规模;向外资股东提供适量的非执行董事席位;适度增加董事会会议频率;积极完善专业委员会体系。(2)控制董事会中外资董事占比的不合理增加,确保外资董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的实质性独立。  相似文献   

2.
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本文采用最新的2000年的500个工业行业的企业数据 ,对外资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途径进行了经验分析 ,并着重讨论了外资产生的外溢效应。主要结论有:外资参股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外溢效应更多地表现在行业内部而非一省内部;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同行业的外资企业 ,国内企业的威胁很小;外资对我国企业的总体影响为正 ,且该效应超过了企业因自身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以我国的14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基于自由分布法(DFA),对四家银行并购前后的X效率值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业并购是我国现行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的需要;改变政府在银行并购中的职能,降低政府干预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外资参股的准入范围,注重实施并购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1-2007年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动因、参股金融机构前后业绩变化以及参股金融机构类型、比例对产融结合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成长能力;产融结合后,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恶化;参股券商或提高参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融结合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5-2013年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为例,研究了产融结合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后果。研究发现,由于存在信息效应和决策效应,上市公司参股银行能够显著缓解其融资约束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规模较大和行业竞争度较低的企业而言,民营控股、规模较小和行业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参股银行带来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参股银行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以及在金融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产融结合、参股银行及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顾晨炜 《经理人》2008,(5):30-30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4月10日表示,政府即将启动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的试点计划。可以说,此举是继2006年保险资金获准参股非上市商业银行之后的又一制度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目的,考量机构参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约束,提出并证实了本文的假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正相关。证明机构投资者参股具有“溢出效应”,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透明度,从而保护了中小投资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的全面展开,外国投资者对内资企业的并购逐渐增加,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外资并购正逐步升级。本文基于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外资并购的法律和政策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完善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以保护我国的大型企业和重点企业,保障国家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涉及的产业领域也日益广泛,国有企业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有企业集团化一般采取的是控股和参股其他公司的形式,许多大型央企的控参股公司可达到上千家之多,虽然集团化的发展有利于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管控企业的数量增多,管控层级跨度加深,也使国有企业集团的管控风险加大,而如何减少和防范国有企业集团对控参股公司的管控风险,提高风险管控的执行力,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娟娟 《经营管理者》2014,(13):169-170
正随着对国际油气竞争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近年来我国的海外油气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三大石油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并购手段和方式也日趋成熟,目前主要以参股形式为主,控股比例多低于50%。在参股的并购模式下,股东协议的谈判非常重要,是买方日后参与运营管理权利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测量和有效性研究:1979~200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国正式颁布的1987、1995、1997和2002年4次外资产业政策及其投资目录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投资目录按照标准的2位数产业代码进行归类,并对各种政策类别赋予权重,以此测量外资产业政策指数,在这基础上,再对外资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开放趋势上,我国对外资产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在产业开放导向上,这4次外资产业政策表现出了一致性,集中反映了我国的引资目的,而且,在产业开放效果上,对于各种不同的产业分组,以及对于港澳台企业和外国企业,外资产业政策都能够有效地引导外资的产业流向。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资审计的基本属性显现为财政审计的基本属性,新时期外资审计工作的定位就是财政审计。本文对外资审计与财政审计的关系、加强外资审计与财政审计相结合的必要性、相关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已经彻底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实力雄厚的外资再保险公司涌入中国市场,给国内再保险公司造成巨大冲击。本文首先分析外资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相比国内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资本实力和承保能力、产品创新和技术服务方面。然后,对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对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冲击进行说明,这种冲击对于中国再保险市场有利也有弊。最后,面临愈加激烈的竞争,对我国再保险公司如何积极应对外资再保险公司带来的挑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私募基金巨头凯雷将徐工机械揽入怀中,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入股华菱管线,比利时英博集团天价将福建雪津啤酒收入囊中,疲软多年的水泥业已成为外资最青睐的香饽饽……一时间,“外资并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当人们对外资并购风潮投以关注的目光之时,警惕外资“恶意并购”的呼声也逐渐增强。时刻保持对外资“恶意并购”的防范心态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这个话题却渐渐演变成“外资并购=恶意并购”,甚至出现了某些令人不安的“妖魔化外资”言论。事实上,“恶意并购”并不是外资的专属,两者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卡特彼勒成众矢之的最近一…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我国区域外资招商工作的科学性,减少外资招商工作的盲目性,更好地把握外资招商的内在规律,有必要针对我国区域外资招商的通行做法借鉴吸收一些有益的国际经验,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区域外资招商的工作效率。外资招商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资准入政策经历探索与调整、快速推进、有序调整与主动进取等多个阶段的演进,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认识外资准入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其内在影响机制又是如何?以上问题均犹未可知。本文在梳理中国外资准入政策演进的基础上,从产品质量的视角探究了外资准入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准入放松显著提升了外商投资份额,并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及其增速;同时发现外资准入放松对内资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显著大于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从内资企业内部看,外资准入放松的影响是全面的,并没有体现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加总层面分析发现,外资准入提高了具有高产品质量企业的市场份额,使资源得以优化再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外资准入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更多是由于优惠政策引导而非"以市场换技术"的市场放开所致;外资准入放松引致的外商投资份额增长通过产业关联、产品转换以及本地集聚效应等促进产品质量及其增速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进一步实施开放战略,尤其是外资准入及投资自由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合同对控股、参股煤炭企业进行风险管控,将煤矿企业常见的一些风险类型以及通过合同的防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实践中,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是问题最多的领域。探讨公正合理的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方式对规范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意义重大。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评估定价的方法、土地的定价、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定价等,并认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定价要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看待并购价格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外资对国有企业并购定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显示外资兼并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和技术进步,但是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却因外资兼并的内生性问题而大打折扣。因为外资极有可能会选择技术水平更高或者更具备出口倾向的企业进行兼并,所以无法确定企业出口行为和技术进步是由外资进入而导致的还是由企业自身所具备特征和发展战略而导致的。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准实验设计法中的倾向指数再加权估计法克服外资兼并的内生性问题,使用2001年—2007年中国企业层面数据,针对外资兼并与企业出口行为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实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兼并确实会对企业出口行为和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并且外资参与程度会对企业出口和技术进步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宏观数据也验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基础上解读了上游外资自由化与技术距离影响下游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首次采用历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外资自由化进程,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各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就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额的增长,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依赖于技术距离的高低,更加接近于国际技术前沿的行业与企业出口受到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外资自由化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行业与企业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