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魏文人对汉乐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接受。从对汉乐府声调、曲名、歌辞接受看,这一文人群体不仅继续沿用汉旧诗、旧曲,亦用汉旧题、旧曲而作新诗;从对汉乐府艺术手法的接受看,他们对汉乐府自结构上模仿、诗句上化用、修辞上沿袭;从对汉乐府抒情精神的接受看,曹魏文人乐府之作不仅与汉乐府抒情基调多有相似、相同,且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有高度认同。曹魏文人对汉乐府的接受是乐府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转折,其在汉乐府经典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古采诗与汉乐府民歌洛保生在对汉乐府民歌的研究中,最为通行的观点是“采诗娱乐说”。持此说的论者认为乐府采诗是“因为当时统治阶级如此爱好‘俗乐’,所以才大量采集民歌。”①“收集俗乐,作为娱乐而已。”②甚至认为“乐府俗乐不仅在宫廷的日常享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题乐府”是杜甫在继承汉乐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自立新题,自创己格,自叙时事”的一种新的乐府形式,具有题材的现实性、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和语言的通俗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4.
论杜甫的新题乐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史家在论及杜甫时,都毫无例外地将他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视为最突出的成就.诚然,杜甫“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或者说‘因事命题’”的作法,“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这已是文学史的基本常识.然而杜甫究竟有哪些诗可算是新题乐府?它们怎样继承和发展了汉乐府的创作方法?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加上近年来又出现了关于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是否存在的争论,原来就不十分清楚的问题,就更有必要作一番刨根问底的研究了.本文拟在笔者重新界定“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的前提下,着重探讨杜甫写作新题乐府的自觉意识和独创性,以期对文学史上的这一重要现象,求得更切近事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锦旺 《江淮论坛》2003,(6):116-119
关于汉乐府是否"采诗",学术史上存在过争论.然而大量文献表明,尽管西汉乐府编制中没有采诗人员,但是当时乐府"采诗夜诵"的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政治保障,并对东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西汉乐府的"采诗夜诵"继承了先秦以来观乐省风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同样在东汉得以继承与发扬.正因如此,汉代乐府民歌才能较好地保存流传下来,并形成了统一的艺术精神及艺术风格而影响于后世.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三题     
汉乐府三题于迎春一乐府的设置不自汉武始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一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秦朝即有“乐府”机构。广州南越王墓又有铜铙一套八件出土,皆铭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这“文帝”当指南越文帝,不指汉...  相似文献   

7.
论汉乐府叙事诗的发展原因和表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乐府民歌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罕见的现象。它以叙事诗为基本体裁,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言、杂言体的直接源头。但在此后两千年的诗歌流变中,除了文人有意识地模仿乐府创作过一些叙事诗以外,绝大部分古典诗歌(包括民歌和拟乐府)都是以抒情为主的。为什么叙事诗能够在汉乐府民歌中得到集中的发展,而以后却未能蔚为大宗?本文试图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卷帙浩繁的古典诗歌中,以抒发怀乡感慨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怀乡诗句,如“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邶风·击鼓》)、“王事靡,维嗣我日”(《小雅·杕杜》)。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及以后各代的民间歌谣中,这类怀乡诗也是屡见不鲜,如汉乐府中的《悲歌》、《古歌》,北朝乐府中的《紫骝马歌》、《琅琊王歌》等等。在文人诗作中,怀乡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如《离骚》中有“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之语,  相似文献   

9.
曹魏时期是乐府诗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期.魏三祖及曹植以大量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乐府诗给诗坛带来了新的气象.这些乐府诗或者借旧题写新事,或者自命新题自抒机杼,表现出了与旧乐府不同的风貌.但仔细考察.这些新的乐府诗仍然摆脱不了汉乐府的影响.它们对汉乐府的承袭表现为:宗庙仪式乐曲对汉旧曲乐调、歌诗的承袭;其他非宗庙仪式乐曲对汉乐府题名、题材、主题、结构及情感基调、艺术风格等的全方位承袭.可以说,汉乐府是魏乐府产生与成长的土壤和母体.它的身上处处都留存着汉乐府的印迹.但是,它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汉乐府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东汉乐府诗歌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乐府诗歌的变异王守雪两汉文学,诸多差异,实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多不同。然而治汉乐府者,往往将两汉乐府笼统而论。萧涤非先生研究乐府诗歌多有建树,曾提出一个重要问题:“西汉之有民间乐府,因其事见班书,故可无疑。东汉则乐府之设立,史无明文,藉令...  相似文献   

11.
“新题乐府”是由杜甫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它既与汉乐府有着多方面的承续性,表现出强烈的思想内蕴与传统品格,又有对乐府诗的拓展性,自立新题,自立己格,显现出全新的艺术特征。其创题方式丰富多样,艺术表现千变万化,最终形成了新题乐府创作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刘加夫 《兰州学刊》2007,(12):114-116
南朝文人的乐府诗创作受到汉乐府民歌、魏晋文人乐府诗和南朝乐府民歌的深刻影响.南朝文人乐府诗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吸取汉赋铺排夸饰的艺术特长,形成了繁富华艳的语言风格,这类作品从诗史的传统看来,主要体现了魏晋文人乐府诗和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南朝文人乐府诗中还有一些作品受到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其语言风格表现出浅近自然、婉转流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为我国文学源头的民歌,从《诗经》、汉乐府发展到南北朝乐府,又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我国民歌史上的第三个春天。南北朝乐府民歌,按照地理区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它们同属一个时代,可反映出的内容和表现出的风格,却迥...  相似文献   

14.
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研究歌行体裁的演变过程,对照新旧乐府的内容和形式,探讨了新乐府的缘起。认为在初唐至中唐大量创作歌行的过程中,由于“歌”类、“篇”类与“行”类的分工趋于明确,促使以“行’”、“词”、“怨”、“曲”及三字题为主的歌辞性作品,在取法汉魏古乐府的内容范畴、表现方式和题目承传性等传统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广义的新乐府,并从中产生了一批讽兴时事的狭义的新乐府诗。元、白本着诗六义的原则,用兴谕规刺须及于朝廷的标准对这一创作潮流加以批评和规范,又以一批“新题乐府”和“新乐府”组诗作为示范,融合了风诗、汉乐府、中唐前期兴讽歌行的创作精神和表现形式,正式确立了“新乐府”的名称。因此与其说新乐府是元、白的倡导,还不如说是对杜甫以来新题乐府歌行的全面总结和提高。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本文对新乐府的界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尺度,对“新乐府运动”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古代诗坛上,有两株带着朝露、散发着馨香的鲜花,这便是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它们是两汉诗歌的精华.汉乐府民歌来源于汉代乐府机关收集的民间歌辞,现在保存下来的多是东汉中后期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总集是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萧统的《昭明文选》,作者是东汉后期桓、灵之际的一些下层知识分子.本文欲从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方法等方面,浅析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出东门 ,不顾归。来入门 ,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 ,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 ,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 ,贱妾与君共饣甫糜。上用仓浪天故 ,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 !行 !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这首汉乐府《东门行》 ,见于《乐府诗集》。各家古文选本上基本上都是如上标点。《宋书·志第十一·乐三》所载“今非”一句变为“今时清廉 ,难犯教言 ,君复自爱莫为非”后面又添“平慎行 ,望吾归”为末句。《乐府古题要解》中“今非”一句为“今时清 ,不可为非”。余冠英先生认为 :“这诗写一个男子因为穷困要做为非的事 ,其…  相似文献   

17.
一学术史研究既包括对学术文化本体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对专门学者的个体研究;前者被称之为对学术研究之研究,后者被称之为对研究者之研究。严格地说,真正意义的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是在新时期以后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浪潮奇迹般地复苏与发展的。它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开始形成一股学术思潮,到本世纪初逐渐令人瞩目地成长为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显学”。这既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学术研究深入的一个标志;这也是与社会提供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分不开的。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一批学者筚路蓝缕的足迹,在这些足迹中,人们不会忽略余三定…  相似文献   

18.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一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总的说来,对李白研究远不及杜甫研究兴盛。无论是诗歌的笺注、年谱的编撰还是诗句的评点、诗艺的探讨,都表现出研李者少,习杜者众的态势。唐以后,杜诗研究不断发展,金人元好问正式提出“杜诗学”这—概念,标志着杜诗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杜诗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廖仲安、张忠纲、许总等先生都曾在这块园地中辛勤耕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胡可先先生新近问世的《杜甫诗学引论》(下简称《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一书,在前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汉乐府研究突破了古典诗学的研究范式,研究材料得到了拓展,开始利用出土文物;引进了西方文艺观念和现代文艺理论,运用神话学、民俗学和叙事学理论来研究汉乐府;突破了诗学范畴的评价体系,还原了汉乐府作为歌诗文本和表演文学底本的特质;从效果史和影响史的角度对汉乐府进行比较研究;解决了研究史上的一些难题,其中尤以对汉乐府曲调的考证和《巾舞公莫舞辞》的破译为胜。  相似文献   

20.
叙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我国古典叙事诗的创作从先秦时期产生,<诗经>之中保存下了我国最早的叙事诗文学文本,两汉乐府则是古典叙事诗创作形成的第一次高峰.文章结合<诗经>与"汉乐府"进行探讨,以期展现我国古典叙事诗在发展初期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