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根据Fillmore的格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理论以及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动词意义和构式意义都有语境因素的参与。Goldberg认为构式意义相对于动词意义有一定强制作用。本文支持另一种看法,认为动词意义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语境因素,构式突显了包括语境因素在内的动词意义的某些方面,形成不同的论元结构。因此,论元结构的产生跟语境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动宾组合中的有界与无界问题。本文认为,宾语的有界性难以确立动宾短语的有界性,Verkuyl提出的从树状图底部往上判断动宾组合是否有界的观点,以及与之类似的Tenny和Krifka的观点难以成立;部分动词的有界与无界、动宾短语的有界与无界很多情况下是在句子层面上反映出来的;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界宾语未达到其内在的终止点句子也成立;汉语了只是完成体标记,了本身不能确立动词的有界性,动补结构才是有界动词,单音节动词加了既可能表示有界意义,也可能表示无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词界性分类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可以根据其表示事物性质还是事件进程分为“属性关系动词”和“活动事件动词”。前者不具有过程特征,都是无界动词;后者具有过程特征并且可以根据其相对界性进一步分为“起始”、“持续”、“活动”、“活动-事件”、“事件”、“达成”和“完结”七类。它们从“无界”到“有界”形成一个连续统。如果只从“有界”“无界”考虑,汉语动词则可以大别为“无界”、“有界”和“跨界”三类。“V+了+时量短语+了”格式中时量短语的所指随V的“有界”“无界”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跨界动词套入该格式必然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4.
构式义和动词义的互动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同一个动词形成不同的句式"现象的成因到底是由动词的多义性还是由构式的多义性所决定的?在比较了Goldberg的构式语法和词汇中心主义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后,认为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是由动词的多义性决定的,也是由构式的多义性决定的;构式义和动词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通过整合共同构成句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 ,从动词配价的性质、动元的确定与验证等几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述宾短语带宾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汉语里,“动+名_1+名_2”这种结构形式,虽说早就存在,但它的大量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尤其是报纸的标题用语。目前,对这种结构的分析,一般都把“动+名1”看作述宾式动词,把“动+名_1+名_2”看作述宾短语。我们认为可以开放一点,把“动+名1”看作述宾短语,把“动+名_1+名_2”看作述宾短语带宾语,整个结构式可列为[(动+名1)+名2]。  相似文献   

7.
对"动+趋+名"结构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动 +趋 +名”结构是指由一般动词、趋向动词和名词性成分在线性序列上连续连用的一种结构。本文主要考察三个问题 :“动 +趋 +名”结构的特点 ;“动 +趋 +名”结构中动词的类别及特征 ;“动 +趋 +名”结构中趋向动词和动词的搭配差异。  相似文献   

8.
1、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2、风兮!风兮!何德之衰?(《论语·微子》) 3、子年少,何哭之甚悲也?(《搜神记》) 上述三句话代表了“何a之b”结构式的三种类型,可依次用三个结构式来表述,即“何[宾]之[动]”、“何[主]之[谓]”、“何[谓](宾)之[补]”。都以疑问形式出现,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薛秋宁  肖元珍 《广西社会科学》2004,(11):134-135,138
汉语对应的单、双音节动词在形式、意义、功能和音节的感受度方面都存在着复杂的非对应性和差异 ,这种非对应性是汉语词语弹性作用的表现 ,体现了汉语词语组合的独特文化精神———以词语的义类为本、体用兼备和名动互补。  相似文献   

10.
名转动词修辞价值认识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转动词并不总是存在积极的修辞价值,实际上只有扩展引申而来的部分名转动词有简洁的功效,也只有比拟引申而来的名转动词有形象的价值,同时,名转动词的负面影响是其动词义有时被弱化,简洁形象有余而明白准确不足。  相似文献   

11.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一背景分离原则虽然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但也可用来研究语言,因此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基于英语语料,探讨积极、消极、中间情感使役动词,从而为这类动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陈兴 《云梦学刊》2011,32(4):138-140
次谓语有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之分。从语义取向方面来看,英语描述性次谓语可以是主语取向的也可以是宾语取向的,结果性次谓语只能是宾语取向的;汉语中,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既可以是宾语取向的也可以是主语取向的。语义选择决定语类选择,充当英汉次谓语的词语虽有特例但一般是动态谓词。多个次谓语在一个句中共存时存在语义限制,那就是一个句子只能被限定一次,但是英汉多个次谓语在句中出现的顺序不一样。英汉次谓语都具有使句子表达生动、简洁、流畅的语义强势。  相似文献   

13.
动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它是句法结构的核心,也是语义结构的核心,因此,儿童动词的发展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说汉语儿童冬冬(ZHZ)1岁零4个月至1岁零11个月的动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真实的语料数据在习得种类、习得顺序、及动词结构使用等多个层面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动作动词是最早出现及数量最多的动词;心理动词中,描述认知行为的动词比情感动词更早被习得;使令动词在儿童2岁之前没有出现;动词词序出现零论元现象。  相似文献   

14.
感受动词通过与动作动词相同的形式表示感受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动作动词,也不同于表感受义的形容词.感受动词作为非自主动词的感受义,同动作动词作为自主动词的自主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地识别它们往往有赖于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既是一个结果 ,又是一个过程。当它是一个结果时 ,它是一个名词 ,需要分析其概念 ;当它是一个过程时 ,它是一个动词 ,需分析其主语。本文通过对全球化四大类概念和六大部分主语的分析 ,以期对其进行系统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从英语动词的构词形式、词法结构以及动词之间的词法结构与其各自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入手,探寻指导动词教学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以期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被动句中介词"为"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句中的介词“为”是动词“为”在“作为、成为”义位上虚化的结果。表被动的“为V”或“为NV”最早是述宾结构 ,由于“为”用在行为主体和动词前面 ,逐渐发生了虚化 ,成为引进动作行为主体的介词“为”。“为N所V”、“为N之V”、“为N之所V”、“为N见V”、“为N所见V”、“为N之所见V”等格式是“为NV”被动格式的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18.
《史记》的叙事成就最鲜明的体现在它的动词上。在单音节动词为主的历叙体语句中,史公多采用一些延续性动词来贯串动作主体与行动对象。这类动词元音突出,音调铿锵,动作持续时间长,动感强烈,较好地传达了动作运行的空间、时间及产生的动作效果。复杂谓语历叙句主要有并列的单音节动词谓语句,多个动词并列组成的谓语句,并列的动宾短语谓语句,连动式动词谓语句等四种情况,这些复杂谓语句把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动态、心理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现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到”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在现代汉语里兼动词和介词两类。作介词时是为动作提供处所或时间位置,而“到”虚化为介词前这是介词“于”的功能之一,“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实际上是“到”后“于”的消失过程。一般认为“到”单独用作结果补语时是动词,事实上也经过了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成为了表示动作结果的一种常见的附着形式了。  相似文献   

20.
及物动词作为动词的一种次分类,其内部并不是同质的,因为有些及物句能转换成被动句,有些则不能。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可利用被动式作为一种测试手段来判断及物动词的及物性问题。在参照原型及物结构与非原型及物结构的观点及观察语料的基础上,首先把及物动词按能否进入被动句式分成两类,然后再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在被动句式把出现在被动句式的动词分成两类。这样,及物动词就可以按照它们的及物性被分成三个次类,以此建立汉语及物动词的及物性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