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报业组织在发展战略上,不断创新专版业务,其报纸版面结构规模化扩张,形成当代新型"大副刊专版",赋予报纸新的生命力,保持现代报业组织信息竞争的战略优势.多版组"大副刊专版"与受众市场对接,关注客户需求,深层次调整业务品种,持续为受众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内容创新品种,有效实施"客户获得"策略.报业组织的新型区域化专版,选择服务于特定区域目标受众市场,有利于报业组织区域市场的竞争角逐.报业组织持续创新,调整报纸结构,"大副刊专版"的新模式,还包括电子网络版的发展创新,使报业组织具备战略的灵活性,开拓和获取新的受众市场份额.报业组织制定"客户忠实于你"的计划,设置相关专版,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影响客户的情感因素,加强客户忠诚度.报业组织客户获得的多种新战略运用,使其不断保持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立报是报纸从业人员的共识。报纸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住读者的重要途径。但随着人类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不同层次的不同阅读需要,一种介于新闻与副刊之间、有着明显对象性和较强服务性,以贴近生活为宗旨的专版开始在党报中占有较多的篇幅。过去,无论是新闻著述中或是新闻学词典上,专版是一个涉及不多或是研究不深的课题。而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专版、研究专版。本文试就专版式的‘“四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导向性江泽民…  相似文献   

3.
谭舒 《江西社会科学》2001,(Z1):332-334
如今的成都节日报业市场上,各种特刊、增刊、专版纷至沓来,足以让原本就红火的报业市场骤热几度.那么建国前旧成都的节日报业市场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这是一个很有趣味,又很大的问题.笔者试着从一个节日,一份报纸做起.节日选择了元旦,这是因为总结陈辞般地回顾过去,大胆假设地展望未来,"元旦"实在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承上启下.报纸选择了<新新新闻>,这不只是因为其独特的报名,更重要的是能够在1947年建起当时是成都最高的建筑的报馆大楼,其实力与影响都不可小视.然而有关的研究资料却很少见,就是1996年编撰的<四川省志·报业志>(以下简称<报业志>)中,有关<新新新闻>的文字零零星星散见于5处,总计也不超过2000字.  相似文献   

4.
《宁夏日报》“民族团结”专版已出刊300期了。这块浓缩着宁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专版,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当今报业独树一帜,是聚焦民族地区热点问题的有益尝试。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所在。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工作,把  相似文献   

5.
高瞻 《兰州学刊》2003,(5):207-207
在传统办报理念支配下的版面格局中 ,专、副刊一直以相当的优势 ,在晚报版面中充当主角。当今 ,在激烈残酷的报业竞争中 ,晚报为了争夺市场 ,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推出了名目众多的专、副刊。不过 ,在办刊理念上较前有所变化 ,那就是更加贴近市场 ,贴近经济生活 ,贴近读者 ,更具有人情味 ,更趋人性化。专、副刊不仅品种增加 ,而且力求在创新和深度开掘上下功夫 ,规模和档次也有所提高。兰州晚报 ,这个甘肃省城的主流媒体 ,面对同城诸多媒体 (兰州晨报、西部商报、科技鑫报 )的挑战 ,一直不断地研究办报方略 ,不断地调整改进版面 ,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久以来,“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副刊作为一块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文学园地,相较于纯文学期刊,它在弘扬主旋律,高举文学大旗,凸现文学艺术的同时,直面社会人生,直接间接地干预生活,反映时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但近年来,报纸副刊在日益市场化的经济大潮中显得有些被动。关于报纸副刊是否走向市场,是否新闻化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文化日益商业化的今天,报业竞争的大潮也波及到了报纸副刊。报纸副刊为什么要面向市场?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质的同时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台湾报业及副刊发展特色将台湾报纸副刊发展脉络划分为四个时期:台湾报纸副刊的起源与融合,台湾报纸副刊的重建与稳定,台湾报纸副刊的转型与发展,台湾报纸副刊的困境与突破。副刊在其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从报屁股发展成值得一看的版面,继而又发展成报业竞争之决胜地,而今则沦为困难坚守的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改革《晨报》副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甫 《学术界》2002,(4):245-254
李大钊对《晨报》副刊进行改革 ,打破副刊的传统风格 ,把其改造成为传播五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公共空间”。它以不同于时潮的稳健风格着力于思想文化启蒙 ,为现代副刊提供了一个新发展的方向。李大钊所开创的“晨副”启蒙传统为此后的“晨副”发展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9.
《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它们在“五四”新文化传播潮流及其新式副刊发展历史上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报纸的不断发展,副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四大副刊所体现出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当前的报纸副刊提供一些借鉴。今天的报纸副刊应该责无旁贷地去表现时代精神,同时要保持创新的意识,这是新世纪赋予报纸副刊的使命,也是新世纪报纸副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报业市场目前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从竞争角度看,为了在成熟的报业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报业需要根据目标受众市场的需求,尽力提供区别于其他报业的内容和服务,进行差异化的战略竞争。在经营运作中,报业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子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寻找其中未被开发的部分,取得潜在的市场机会。从国内各个报业战区状况来看,寻找到独特市场区隔点,就能使报纸最终存活下来。报业差异化战略能够加强核心竞争力,使报业在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上胜过竞争对手。从传播学角度看,报业差异化战略的创新思路在于开辟市场的"无竞争空间",在市场区隔的基础上进行"分众传播"。如果说正面交锋竞争是争夺受众,那么,报业差异化战略的"无竞争空间"则是分享受众,建立起非正面冲撞的竞争优势。目前,这是我国报业经营通向成功的坦途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报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活跃的大学生,要完成育人职责,必须认清传播效果的层级性,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吸引更多的读者,以不断提高校报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的空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内涵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与政治主张中的伦理诉求及价值关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针对当时德国极为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写作了一系列政论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内涵着丰富的伦理诉求和价值关怀,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早期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框架.其出发点是对社会贫苦阶层的道德同情和道义支持;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哲学干预现实以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的合理化;其主要内容为自由是人的本质,是判断国家制度善恶的标准,具体体现为国家、省等级会议(法律)、行政当局的应尽义务.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省会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报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对报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省会报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实际.将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占有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和拓展人力资源的能量积累作为省会报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实现目标,并针对用人制度、招聘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4.
手机报纸之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报纸具有传播新闻信息快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受众反馈及时、业务运行成本低的特点。虽然手机报纸现阶段还受到技术的不完善、内容缺乏创新、盈利模式不完善的制约,但作为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手机报纸有其自身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公报》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淑玲 《河北学刊》2004,24(3):129-135
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大公报》独特的存在方式对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赢利,始终保持着只对时代发言不参与党派政治的文人立场。这个空间下聚集起来的作家群和他们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格局中也同样具有独特性。他们希望文学超越政治影响,保持自身的纯粹和完美,与革命文学的宏大叙事和政治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对文学独立性的强调,对作家个人身份自由性的重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浩帆 《文史哲》2004,1(3):45-50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褚晓琦 《社会科学》2007,(10):147-153
由俄侨连比奇1925年在上海创办的《上海柴拉报》,是远东地区唯一较长时间出早晚两版的俄文报纸,报社从业人员是上海俄侨,读者大多也属于这一群体,它的创办与发展历程直接与俄国侨民在中国的历史相关联,在上海俄侨中的影响深远。这份报纸对于了解近代上海外侨社会、了解近代上海文化,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岩烈士新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在组织上,党的领导与自发自觉相结合;在内容上,抗日救亡与反蒋独裁相结合;在体裁上,新闻报道与社论述评相结合。发掘整理这一史料,并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新审视这一历史活动,对当今新闻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下传播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党报的发展正处于改革以来最为紧要的关口。因发行区域严格对应于行政区域,党报产生了特殊的受众结构,难以在经济上实现市场定位,市场发行遭遇"螺旋式下降"陷阱,陷入制度性困境。推进党报市场发行的豁口在于如何突破"螺旋式下降"陷阱,基本思路是:在宏观上建立财政资助体系,在微观上构建市场发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