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祖师,自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以来,即为众所公认。其后虽有方回《瀛奎律髓》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祖,而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历代言江西诗派者,仍祖黄氏。因为以杜甫为主,不过是探源之论,于时太远。且如黄庭坚,虽以学杜相号召,也不是左规右矩,亦步亦趋,而是要从继承中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与陈师道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二人交情深厚 ,主张学杜 ,使江西诗派后学将杜甫列为初祖。他们的艺术旨趣与风格颇多契合 ,相互有所取舍 ,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在诗坛上,与当时文坛领袖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诚然,从总的方面说,黄庭坚的文学成就是无法与苏轼比肩的.但他的诗歌创作自有其特色,对后世,尤其是对南宋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苏轼.许多人学习他,竟然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流派,这便是人所共知的“江西诗派”.作为“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在唐诗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勇于探索,独辟蹊径,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语言技巧,为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异彩;使诗歌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宋诗史上是最有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思想上继承孔孟,又深受禅宗熏陶,创作上师承韩愈、杜甫,且援佛入儒,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创作伦理,大大拓宽了诗歌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贾秀云 《晋阳学刊》2009,(2):118-121
朱弁在使金期间的著作《风月堂诗话》继承了前人的“体物”理论并加以发展,辨证地批评了江西诗派以“故实”相夸的创作倾向,高度评价了杜甫和苏轼的诗歌,对黄庭坚的诗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诗话在理论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对金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是南宋与陆游齐名的“中兴四大家”中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力求冲破江西诗派的束缚,在更广阔的领域对诗歌创作展开新的探索。他所创造的“诚斋体”,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很有特色,在当时自成一体,为诗坛一大家。一北宋后期,黄庭坚所代表的江西诗派是诗坛的创作主流,他们在创作与欣赏上,偏重于形式而忽略内容,强调诗歌的创作技巧。但是,随着江西诗派缺点的逐渐暴露,有一些诗人,如吕本中、陈与义、曾几等人,认识到江西诗派的局限性,因而在创作实践中,力图有所突破。特别是南…  相似文献   

7.
论陈与义诗     
元代文学家方回在评选唐宋诗时,标榜江西诗派,并创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在此以前,吕居仁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尊黄庭坚,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以为源流皆出庭坚。二十五人中没有陈与义。方回认为,与义诗以陈师道为师。师道诗以庭坚为师,而庭坚诗最尊杜甫,以为诗家之极则,心慕手追,遂传杜甫之学。因此,方有  相似文献   

8.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中仅次于黄庭坚而位居第二的领袖人物,他独特的诗歌造诣对宋诗风貌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他颇具特色的诗歌理论对江西诗派的繁衍壮大也曾起过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文学评论界一直把陈师道视为形式主义诗人加以简单否定。随着目前宋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已有不少文章对黄庭坚的诗艺重新评价,确认了黄在宋诗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价值。相比之下,对陈师道的研究尚显薄弱。本文试就其诗论作些探讨,以求补漏纠偏。  相似文献   

9.
一、《沧浪诗话》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意蕴从北宋的文坛来看,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轻视文学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形象特征,提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文学理论。严羽的“妙悟说”是针对江西诗派而发的。他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  相似文献   

10.
论《瀛奎律髓》与江西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瀛奎律髓》是宋元之际的诗论家方回编撰的律诗选集,其主旨是“排西昆而主江西”,阐发了黄庭坚等人的论诗主张。其体例新颖,倾向鲜明,在历代诗选中是颇具特色的。然而前辈学者对它的评价却是轩轾迥异的。誉之者如吴之振称为“斯固诗林之指南,而艺圃之侯鲭也”,毁之者如纪昀斥其“疑误后生,瞀乱诗学”。由于《瀛奎律髓》主要阐述了江西诗派论诗宗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江西诗派的是非功过作一番客观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一黄庭坚的诗,作为江西诗派的典范,曾雄踞两宋诗坛。而他的词则为诗名所掩,长期被人们忽视。其实,他的词在当时颇有影响,这从同时代几位著名文学家对他的评价中可以看出。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入不迨也。’备极推崇。李清照说:“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也把秦观、黄庭坚相提并论。可见,黄庭坚词的名声在当时是和秦观不相上下的。黄庭坚词现存约一百九十首,超过秦观、周邦彦;从质量来看,虽不免利钝互陈,精粗错杂,然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对苏轼的转变词坛风气,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人(今江西修水),是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学艺术家,尤专于诗道。他不但与苏武并称“苏黄”,而且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江西诗派,代表了宋代诗歌的主要特色,有人贬斥黄庭坚诗歌晦涩难懂,语言生硬模糊,令人费解。担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同一性,缺点从另一面看就成为优点,诗歌的模糊令人费解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含蓄蕴藉,飓尺千里的审美境界。同样道理,我们从另一角度也将看到黄诗独特的审美艺术,以及与唐诗的主要区别特征。黄庭坚诗歌的独特审美艺术,体现在他的诗歌(尤其是写景抒情诗)注…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转型历程中,严羽提出了一个“妙悟—兴趣—入神”的活法美学思想体系.“妙悟”强调活法悟入,以心为法;“兴趣”化理为趣,达到兴象、意趣的玲珑融会,不落言筌;“入神”则要求风骨与气象的统一,神化无迹,无法可求,都贯穿着灵动的活法审美精神.严羽这种妙悟入神的美学思想,是对江西诗派的活法悟入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的“说江西诗病”,实质就是用江西诗派的活法美学思想来纠正江西诗派的创作之失与批判江西诗派的创作流弊.因此,严羽是宋代禅宗活法美学思想的总结者,他用活法美学思想“说江西诗病”,宣告了宋代江西诗派的历史终结.  相似文献   

14.
陈与义诗风与江西诗派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与义(1090—1038)是南北宋之交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对于他和江西诗派的关系,前代批评家评说纷纭。在此我想对它们作一理性检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吕本中曾于北宋末年作过一篇《江西诗社宗派图》,其中未列陈与义之名。与义一生也未有人谈及他与江西诗派的关系。在其表侄张(山皋)与友人葛胜仲的悼文与诗序里,也只谈到他与山水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及柳宗元的关系。南宋人将陈与义与江西诗派相关联,是在江西二巨子偃息之后逐步形成的看法。二者之间的纽带是杜甫。杨万里开始注意到陈诗与杜  相似文献   

15.
顾友泽 《江淮论坛》2011,(5):180-184
与以往文学史的看法不同,本文认为宋代南渡诗歌对黄庭坚、陈师道诗法的继承是局部的而非整个诗坛的主导。比较而言,江西诗派成员或江西后学对黄、陈诗法的继承较其他诗人要多。南渡诗人对黄、陈诗法中用典与章法继承较少,而对句法及语言继承较多,对黄庭坚诗法的继承远远超过陈师道。  相似文献   

16.
论黄庭坚的创作理想及其渊源朱惠国一黄庭坚历来以学杜著称,但他指的杜,主要是杜甫州以后的诗歌创作。其时杜甫在艺术手法上日趋老辣和娴熟,创作风格也和创作“三吏”、“三别”时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因此黄庭坚的学杜实质上是指学杜甫浑厚洗炼的艺术手法、出神入化的创...  相似文献   

17.
论“诚斋体”对南宋诗风的转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里是宋代诗坛扭转风气的诗人,其“诚斋体”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批判基础之上的一种崭新诗体。它“新”“奇”“活”“快”的诗歌特色及“向自然和生活要诗”的诗歌创作途径极大地影响了南宋诗坛,为南宋诗歌迅速摆脱“江西诗派”的诗风笼罩,走向现实人生起了关键作用。由于他早年学习“江西诗派”,所以“诚斋体”对它的反拨也就格外的明显,特征也就格外地突出,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尤为独到。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字鲁直(1045-1105),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任县尉、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编修官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史上江西诗派最主要代表人物,宋书四大家之一;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人并称"苏黄".他一生因家学渊源深厚,广摄道、儒、释之精养,其人生哲学、政治思想、诗文创作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无不印上浓浓的道教痕迹.本文仅就黄庭坚由姓名及生活环境与道教的关系,以及他深受道教影响的一生略作简述,以求对全面了解黄庭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江西诗派几乎改变了中国美学中的艺术传统.本来,单纯的艺术因素在中国诗歌中并不占据首要位置,但由于黄庭坚等人以“点铁成金”为纲领的江西诗论的影响,宋代之后中国诗歌的艺术逐渐自觉追求一种基于文化素养和睿智思力之上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代表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独特艺术品味,这就是与“唐韵”不同的“宋调”.  相似文献   

20.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际的重要诗人,江西诗派中的后起之秀。他的诗歌不但较早以反对异族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放射异彩于宋代诗坛,而且在艺术上也对黄庭坚、陈师道的诗风有所突破。宋末元初的方回说:“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瀛奎律髓》卷二六)对陈与义给予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