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精神文明建设与提高人的素质是密切相联的.人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专业和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这四大方面.然而,传统的观念较为注重前三方面,却忽视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培养和提高.这里,我想谈谈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对于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一、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谓心理素质,可以认为是在心理方面与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有关的品质,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控性,人际交往的方式,心理和行为的自我调节性,自信心,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素质及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孝哲 《天府新论》2008,23(2):22-27
人的素质就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亦即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人的素质的主要特征有内在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历史性.现代人的素质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等四个方面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提高人的素质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优化外在环境、接受教育训练和参加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素质的竞争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竞争激烈和变化多端的生活 ,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应按照心理健康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使其以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人生 ,努力工作 ,奉献社会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层面上的文化,是指由社会传承下来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实践活动与思想意识。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的要求,概言之就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时下,人们谈论人的素质,一般都只讲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对居于人的整体素质核心地位的心理素质,则鲜为人侃。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一、心理素质及其优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由于心理活动的积淀而逐渐形成并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心理品质。心理活动人人都有,它是人通过脑的活动对客观事物所作的反映,这种反映,不仅是接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在头脑中形成它们的映象,而且还调节和支配自己产生…  相似文献   

6.
民族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情感。“它反映着每个民族自身的祖宗崇拜、族属感情、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文化习俗,以及特别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气度等内容。”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特定区域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变迁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学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人才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增多,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甚至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态危机。心理素质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了构建心理素质教育的调适方法和预防体系,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人与社会的互动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人类社会进化到了现代,20世纪的世界变化之大令人既无限兴奋又更加新奇,使人感叹不已,要想适应今天的社会,就不得不花更多更新的社会化代价了.在中国,崭新的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已经确立,它要求社会成员以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每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角色.社会现代化要求社会在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在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世俗化,在社会文明开化方面的知识化.个人要与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在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从传统的文化心理素质转向现代的文化心理素质,使人的现代意识和潜能充分发挥.而同时人的变革,也不仅是社会变革的附属产品或结果,他们自身也积极参与了社会变革,在全方位现代化过程中,人同环境和制度相互作用着共同产生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考察世界近百年来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现代人越多,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就会变得越快,当现代性渗透到大多数国民性格之中时,人们对现代化的态度、舆论和社会行为就会变成一种巨大内在动力,推动国民经济社会计划的全面实施. 本文拟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对现代人与现代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践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正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亦愈来愈高,因而呼唤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便成为备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是二者的“合金”;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即后天素质),以达到德、智、  相似文献   

10.
政治心理是指作为政治人的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外界政治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形成的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文化等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的一种自发的、不系统的心理反映。当前在校大学生具有较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但在部分学生中也引发出种种不健康的政治心理。在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和优化过程中,要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以及政治信念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包括科学素质、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等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心理素质,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分别处于个人素质结构中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自然素质是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是后天获得的功能性素质,心理素质处于两者之间。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协同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有机整体,相互促进或制约着人的素质的发挥和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  相似文献   

12.
人为什么有差异,对此问题的认识人们普遍走入了误区,把原因归结为生理上智商的差别。这种消极、封闭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上进心,对人的素质的提高起了阻碍和破坏作用。实际上,人的差异首先在于心理素质,具有优良心理素质的人,心理弹性大,能用理智控制感情,能把困难和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其次,人的差异还在业余时间。现代社会生活中,业余时间已占到人生总时间的1/3以上。利用业余时间创造“差异”,是几乎所有成才史证明的一条规律。因此,研究人的真正差异所在,并找出缩小差异的办法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叶丽娟 《南方论刊》2008,(1):103-104,102
社会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辅导,积极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训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学生因为远离父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等原因受到了心理疾病的困扰.围绕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展开探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常见心理矛盾及问题、优化心理素质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各体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空间分布,即由地理基础构成的自然规定中的独特文化形态。其中器物流程、社会流程及意识流程最终都与地理因素的自然流程有着这样那样的内在联系。可以说,在区域文化的动态结构和网络系统中,地理因素是最稳定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文化流程。无论是人的心理素质,还是政治、经济的空间分布,或生产活动、生活方式以至民俗形  相似文献   

16.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基石性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面对令人堪忧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家庭、社会、个人等几方面因素考虑,采用及时鼓励、积极发现优点、联系家长共同教育等方法,进行中职学生的信心培养。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教育,是八十年代在我国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它作为一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工作,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世间一切事物,人是第一可宝贵的.”,而人的素质质量,则是决定人在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人的高质量素质,乃是推动和驾驭社会进步发展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明确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可以说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全面、具体地上好学校的心理健康课,既发挥德育教育的特点,又突出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兼顾身体、品德、文化、生活素质的启蒙,是关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使小学生品学兼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基石性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面对令人堪忧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家庭、社会、个人等几方面因素考虑,采用及时鼓励、积极发现优点、联系家长共同教育等方法,进行中职学生的信心培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中介和载体,也是其成长的基石和重要基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竞争加剧以及人际关系缺乏沟通,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负面影响。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创造社会心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建立全社会共同监控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