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乾盛世"和"嘉道中衰"是清王朝历史上两个重要时期,考察清王朝的整个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吏治对其兴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时我们今天党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中期礼学研究的复兴与嘉道时期考据学积弊丛生,成为俞正燮《仪礼》研究的时代背景。如何使考据继续发扬"求道"的治学旨归,并同时使得学术能在与百姓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理欲、情理等诸问题中继续发展,成为俞正燮《仪礼》研究需面对的问题。该文力图通过分析俞正燮《仪礼》研究内容,归纳其研礼特色,探析嘉道时期礼学研究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3.
晚清清廷县官治理政策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嘉、道、咸时期清廷主要通过继承清代中前期做法去完成县官治理,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统治危机增强,清代中前期清廷那相对有效的县官治理政策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被迫发生变化.它不仅导致了同光时期清廷县官治理政策的部分调整,而且也导致了光宣时期清廷对县官管理的"加强".尽管如此,晚清清廷的县官治理并未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思想的锐利批判锋芒,是嘉道时期极其复杂、严重的社会矛盾交织磨炼的产物,是经过三代人的社会阅历"淬厉"而形成的。正当清朝统治由盛到衰、危机四伏之时,需要有新的哲学观引导人们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龚自珍即以锻造新的哲学武器的使命自任,对今文公羊学派"三世说"作了革命性改造,这是其重大的历史性贡献。龚自珍有力地论证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倡导个性解放,因而成为"近世思想自由之先导",对晚清思想启蒙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家,但又是一个狂热的佛教鼓吹者。尤其是一八九六年之后,他的维新变法思想日趋激进,其对佛学的钻研也步步加深。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的历史现象呢?一个较为流行的看法是,谭嗣同一八九六年后的信佛是他“悲观厌世”的产物。本文的观点与此相反。谭嗣同一生的思想发展有两次较大的转折:一是一八九四年后彻底抛弃了封建守旧思想,主张“尽变西法”;二是一八九六年后研究佛学,在哲学、政治等方面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两次变化的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学界关注较少的嘉道时期的新疆移民状况的考察,探讨了移民的落籍过程和途径.研究揭示,嘉道时期的移民进入新疆后,主要通过直接安置、升科纳粮、经营地产、服刑役期满为民等方式落籍,成为新疆民户.而落籍方式的不同选择,不仅与移民的来源、身份和职业有关,更与统治者移民政策的弛禁和时代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包世臣是活跃于清代中期历史舞台的一位有思想的实政专家,在近代转型前夜的传统士子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他一生历经乾、嘉、道、咸四朝,有独立而执着的学术观念,在有清一代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种种原因,以往论者对包世臣经世思想的背景及源流缺乏爬梳,这对准确认识包世臣及其时代的经世思想的发展演变十分不利。本文正从此着眼,试对包世臣的学术背景及其在嘉道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宪政思想是康有为指导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提出了“设议院”、“兴民权”、“立宪法”、仿效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等较系统的宪政主张。研究康有为的宪政思想,不仅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困境和艰难历程有更深刻的体认,也将有助于我们总结维新立宪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推动当今中国的宪政建设。在此,本文拟就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宪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康有为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以及其宪政思想的西学渊源等作一粗浅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主义在近代传入中国并兴盛一时。中国的科学主义者在传播科学主义的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有两个时期的推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一是维新时期的科学启蒙思想家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二是五四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借用"科学"旗帜来宣传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姚莹理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道时期社会剧变,封建王朝危机四伏,清政府面临着旷古未有的变局.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学术文化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程朱理学有了"复兴"之势.作为宗理学者姚莹在学术上宗崇程朱理学,但又具有时代特点:黜虚崇实,注重经世致用,把理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给当时的学术注入了一股活力.他的理学思想反映了嘉道时期理学"复兴"所具有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杨增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新于1907年入新,先后担任过新疆陆军学堂总办、阿克苏道尹、镇迪道兼提法使等职。民国成立后,留任布政使。从1912——1926年间,杨一直在新疆主政。从辛亥革命到新疆和平解放前的历任统治者中,杨是主政新疆最长的一个,是一位熟谙多民族地区封建统治的封疆大吏,著有《补过斋文牍》、《补过斋日记》等书,在新疆现代史上是一个颇有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过去一些研究新疆问题的中外学者,曾对他作过许多评价,但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期发表陈慧生同志的这篇文章作为开篇,欢迎广大史学工作者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冯佼敏 《兰州学刊》2009,(Z1):163-164
后藤新平作为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殖民理论家、维新政治家,是日本在开拓和治理殖民地的历史上起了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他所提出的用"生物学的原则"来治理殖民地的理论,使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加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和"文明同化"上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论<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尽管人们对"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理解不尽一致,有标准、方法、原则等不同的理解,但几乎所有的论者都把这看作是十几年前的提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把"历史观点"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实,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历史观点"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历史观点"也不能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中,祁韵士历来被视为嘉道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其生平著述多为人知.他在新疆三年流放生活中撰写了大量的专著和诗歌作品,其作品反映了清朝时期新疆的地理、民情风俗文化,从文化史的角度看祁韵士的活动对新疆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推动内地人了解新疆、开发新疆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其亲验目睹的治学思想更为西北史地学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革命"和"守成"是考察近现代直至当代中国的遗产问题历史演变的两个重要变量,由此出发,可以解析近现代直至当代中国的遗产问题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涉及到的"遗产的兴起"、"革命的历程"及"守成的复归"和"历史的逻辑"等相关方面,从而对近代中国自辛玄革命到"文革"和"申遗热"所体现的世纪转变及其社会影响和文化原因作一详尽的勾勒.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学风经历了清初、乾嘉、嘉道以来几个不同阶段的嬗变,学风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学者治学方法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因学者们的学术渊源和学术传授系统的不同及治学宗旨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对清代学风和学者治学方法变化的分期研究,不可"一刀切",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嘉道时期,清政府通过停止三年比较、确立关税盈余办法,以及分赔章程大讨论、严厉追赔办法及盈余六成以内免议处等方面的制度调整,来力图控制关税征收,减少关税欠收.鸦片战争后,通过中英<南京条约>,英国人明确了五口通商权利.随着国门的洞开,洋货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在随后的执行过程中,清廷适时地调整了沿海各关的政策.简言之,嘉道时期,通过清廷的多方努力,这一时期的关税征收,从总体上来说还是相对平稳的,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下降.从这一意义上说,嘉道时期的关税改革,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探讨幕末维新时期的国际关系是明治维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10月在联合国大学举办有关明治维新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将“明洽维新的国际环境”作为专门议题展开讨论,这是很有必要的。幕末维新时期的国际关系牵涉的面很广,本文只就幕末维新时期远东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及中国问题对日本的影响等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9.
大饥荒是爱尔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关大饥荒的研究也是爱尔兰历史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在爱尔兰饥荒研究视角中,爱尔兰民族主义,"修正主义"和"后修正主义"三种史学观点之间的争论,支配着爱尔兰的历史编纂和历史研究。本文试图从学理的角度,通过对三种观点进行梳理,较为全面介绍大饥荒研究的这三种观点,并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力求加深对大饥荒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齐新 《西域研究》2013,(1):135-137,142
2012年8月20~22日,《新疆通史》编委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60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一时期新疆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辽宋金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新疆历史的转折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内地先是五代十国争强,接着又是辽宋金对峙.在这一时期,新疆也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即喀喇汗朝、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李氏王朝.1006年,喀喇汗朝灭于阗李氏王朝,统有阿克苏以西地方.而在内地,辽被金灭亡以后,王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于1132年建西辽政权,都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玛克).新疆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咸海一带,都处在西辽的统治之下,历时近一个世纪.荣新江在《辽宋金时期西域史的几个变化》中认为,回鹘西迁、吐蕃势力的垮台、各绿洲统治者纷纷建立政权,最终形成三个政权,根本改变了过去的西域传统的政治格局.面对这一时期的新疆历史进行研究,仅仅依靠汉文史料是不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价值突显,中亚考古、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不可忽视.华涛的《辽宋金时期西域研究的几个进展》,从钱币上反映的喀喇汗朝汗王室回鹘族属问题、元代葛逻禄家族人物研究进展和西域操突厥语部族社会的"中国"形象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