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于静  刘世强 《理论界》2006,(8):131-132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弘扬能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德育资源和舆论支持,而培育则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接受能力,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西藏高校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任务更为艰巨,为此我们要结合西藏高校实际,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德育工作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提高民族素质、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存在着目标要求不明确,内容陈旧、贫乏,措施不力、形式单一等不足。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通过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来培育民族精神,同时要把民族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肖应连 《理论界》2008,(2):167-16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本文从文化的视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生性资源,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借鉴性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7.
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及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但当前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着重在大学生中全面培育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团体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契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肩负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积极营造民族精神培育环境,创新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引领民族精神培养方向,丰富民族精神培育内容,滋养民族精神培育的土壤,挖掘民族精神培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文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化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江西革命老区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责任.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努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