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民国前期长沙市政现代化初步发展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内陆省会城市长沙,随着城市近代化的初步发展,城市市政现代化也开始筹设。民国前期湖南长沙现代市政管理及筹划建设,促进了长沙城市由传统向现代的逐渐转变。 相似文献
2.
民国前期与基督新教在华获得大发展的所谓黄金时期相重合,这种长足的发展不惟体现在信众群体扩大和教堂数量增多上,也反映在从事宣教活动的教会组织机构和教职人员的增加上,更表现于基督新教的外在形象在民国转型社会期间的改观上.基督新教在文化上所蕴涵的内在张力,通过联合其它社会团体反对尊孔教为国教的斗争而得到最大的释放,教会人士的自信心由此大增.而中华归主所导引下的相关运动,其实质无非就是一场动员全教会力量的大传教运动.但它不久即招致来自中国社会各界,主要是知识阶层的杯葛,声势浩大的非基运动,正是在教会大规模宣教运动刺激下孕育乃至最终爆发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3.
4.
民国前期(1912~1928年),是杨增新独裁统治新疆的十七年,也是民国新疆省省议会运行比较完整的一段时期。杨增新一方面控制省议会,另一方面,他又利用省议会这一民意机构来巩固其独裁统治。新疆省议会虽然成为杨增新个人统治的工具,但在代议制自身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减轻民众负担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进步性。新疆省议会远没有发挥它代议制的功能,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民国前期移民政策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前期 ,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为解决社会危机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从移民输送、生活安置、生产建设等方面为移民提供帮助 ,积极鼓励内地向边疆地区移民 ,使民国前期的移民与以往相比 ,在移民数量、地区分布、职业类型、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促进了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国前期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国耻教育,通过召开集会、纪会、编写教材、设计教案等手段,以国耻之事实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形成民国教育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现象。国耻教育兴起于清末民初,此后不断得到加强与发展,至抗战前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7.
民国前期律师制度建构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尤其民国前期,传统法制开始近代转型。在司法领域,参酌欧日审判体系,设置律师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律师制度的确立,为共和民国新式司法制度及其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法制意识的觉醒,推动了社会进步。但该制度在民初的实施,多局限于大理院、各高等审判厅,以及为数甚少的地方审判厅。在省城商埠之外的城乡地区,律师制度仅具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建堂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59-61
土匪猖獗是民国时期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民国前期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中,战争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同时期,四川自然灾荒不断;军阀征税无度;地主压榨严重,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大量农民不堪重负而破产,成为土匪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秩序长时期内持续的动荡,导致更多人进入土匪队伍. 相似文献
9.
晚清和民国前期烟患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80年代初以来,吸毒在我国死灰复燃,十多年来,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我国对反毒品斗争也日益重视。为了有效地开展反毒品斗争,必须加强有关的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对毒品祸华和我国反毒品斗争历史的研究。在建国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吸毒最严重的国家。当时中国之吸毒,主要表现为吸鸦片烟,俗称抽大烟。当时,抽大烟是中国四大公害——烟、赌、娼、匪中的第一号毒瘤。早在明代中叶,吸鸦片烟之习就传入中国,之后日益严重。对于鸦片战争之前的鸦片烟问题,史学界已经作了非常详尽深入 相似文献
10.
清末至民国前期的兰州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至民国前期,是兰州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由于整个西北(包括兰州地区),清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积累,为兰州商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远较过去开阔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西北同内地的商业经济联系也超过了明清以来的任何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之下的兰州商业,虽然不可避免仍要带有西北市场经济固有的落后与狭隘的历史印记,但这毕竟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商业发展阶段。对兰州这样一个在西北地区历来具有商业枢纽作用的重要城市来说,这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及特点,无疑在当时是重要的,即使对今天的兰州及西北城市商业来说,也都仍有着若干值得人们思考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民国前期,黄河三角洲市镇得到较充分的发育,成为山东省市镇比较密集的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产品生产专业化,促进了商品交换的繁荣和产地市场的形成,这是黄河三角洲市镇发育的主因;胶济铁路的修建,便利的黄河和小清河航运等交通优势,也是黄河三角洲市镇发展的诱因。但是,因为各县的自然、交通等条件不同,造成了黄河三角洲南北部地区市镇发展的差异性。另外,在市镇的密度及专业化水平方面,黄河三角洲市镇发展水平与发达的江南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1912~1927年湖南灾荒频仍,究其社会原因,政治腐败、局势动荡、军事不断、土匪猖獗破坏了防灾赈灾机制;财政拮据、金融混乱、经济凋蔽,人们穷困削弱了御灾救灾能力;生产落后、科技停滞、人多地少、盲目垦殖加大了灾荒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李永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9):105-107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朝鲜独立运动最具权威的组织,在前期,其经费筹措十分困难。究其原因,首先是国内筹款孔道几乎被掐断;其次为国际援助杯水车薪;再者,发行“独立公债”步履维艰。种种不利条件,不仅影响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正常运转,而且还制约了民族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14.
15.
民国成立之初,先后以江南水利局、太湖水利工程局为主要组织,开始全面规划整治苏南地区的水利,涉及的空间范围其实就是太湖平原,新的水利规划与实地调查在江浙两省都得以全面展开.本文以当时的水利规划及其实地调查报告书为主,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彼时苏南水利的进程实态及其间的政府动力与民间社会关系,展现了国家计划与实际操作间的固有差距、学者与政府的分歧以及苏南城乡社会生活中的若干重要侧面.在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诠解中,"士绅社会"虽然适合描写民国前期的苏南地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期像水利事业这类公共工程的施展,国家已完全具有主导性的能力,而跨政区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民国前期广受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内地城市中显得尤为突出,当时的政府与民间对此做过大量的调查与统计,留下了许多统计数据和资料,为我们对当时内地城市贫困人口的具体生活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内地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因为经济水平整体极低而更为严重,贫民生活水平多低于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其微薄的收入与沉重的负债、低下的支出与畸形的消费结构以及恶劣的生存状况,都属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历史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处于内战和分裂中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严峻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内地自身地缘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内地贫困人口的处境更为艰难,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这是内地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特殊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民国前期新疆缓设审检两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政府推进司法改革,要求各省设立审检两厅,但是新疆在此问题上却一直踟躇不前.缓设审检两厅,对新疆近代司法实践和法制变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民国前期新疆缓设审检两厅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民国前期粤商文化在上海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受西风熏染较早和毗邻港澳,商品经济因素活跃,在近代观念传播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民国前期粤商文化主要通过粤籍华商在上海的拓展而产生辐射效应。经过长期融合,旅居上海的粤商逐渐融于当地,丰富了沪市商业文化的内涵,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运动,并增强了中国近代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镇工业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这个道理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自1984年省委提出积极提高苏甫,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目标之后,苏北发展乡镇工业兴起高潮。苏北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乡镇工业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子?当前应该着重抓好哪些关键问题,才能确保乡镇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此,笔者想谈一点个人看法。一、在经济形式上,应主要扶持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与苏北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北地区区位优越 ,资源丰富 ,是江苏省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土地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 5 2 %和 45 % ,是江苏省的“半壁江山”。但改革开放以来 ,苏北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苏南 ,据统计 ,1 978— 1 998年的 2 0年间 ,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NP由 1∶2变为 1∶4,差距不断拉大。这一状况已引起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苏北的现代化 ,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 ,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这次我们组织一组有关“苏北大发展”的文章 ,对全省五大发展战略在苏北的实现途径 ,以及苏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生产力布局等若干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我们期望本笔谈能够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目标、推进苏北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