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照,清代大臣,通法律,工书法,尤精音律,历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雍正朝,张照颇得雍正帝欣赏,官至刑部尚书.张照与雍正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雍正元年张照四次任官及张照在康熙年间南书房任职时与胤祯的关系.第二,雍正年间,张照在政务上的得失及雍正对张照的态度.第三,张照奉敕做诗、篆书雍正御笔之宝字样情况.雍正赐张照时联等书法作品情况,张照与雍正谈佛相契的情况.第四,雍正予张照祖、父辈的封赠.  相似文献   

2.
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帝御制诗数量惊人,其中大量的纪事诗和咏史诗涉及上古至乾隆本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典制和人物.尤其偏重对乾隆本朝重大史事的讯录.这些诗作不仅可以补史、证史.而且能够反映乾降帝的历史观和电学思想,应当予以重视.对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的研究,是对陈寅恪"以诗证史"史学方法的实践,有助于史学界对于乾隆帝和清代官方史学的研究,同时对于史学理论的形成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清朝经过三代的财富积淀,大清王朝走到了乾隆时期,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乾隆帝自命风雅,广罗天下之奇,不仅是大家熟知的书文字画,对玉器、陶瓷、漆器、珐琅等也狂热至极。据《石渠宝笈》所载,乾隆一朝的收藏品计有9000件字画、1万件陶瓷,以及相当多的玉器、漆器、珐琅器等。乾隆时期工艺品的种类、数量和制作工艺均达到了精益求精、登峰造极的程度。乾隆皇帝在宫中设置专门的手工作坊,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供职于此,又因皇家制造不惜工本,所  相似文献   

4.
清入关前即已实行度牒制度,康熙初限制寺观及僧道数量,雍正时期,放松对僧道管理,度牒失去效力.乾隆初恢复度牒制度,乾隆三十九年,正式废止度牒制度,从此僧道身份与政府干预脱节.清前期度牒制度着眼于社会治理,而非宗教规范.度牒制度在清代之废止,是明清帝制框架下民间社会自由生活秩序之逐步发展,佛、道教与其他民间信仰乃至普遍日常生活习俗融和,僧道成为大量普通人生存出路,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的结果.乾隆帝复、废度牒制度之转变,反映出其现实主义的政治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5.
阎京生 《东西南北》2014,(11):74-75
历史学家冯佐哲研究发现,《和珅犯罪全案档》很可能是宫内太监或好事者从邸报、小钞或坊间传闻中转抄记录下来的,其中内容有真有假,但许多数字是夸大的,后来又经市井流传添油加醋。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89岁高龄的清高宗乾隆死了。五天之后,江南道监察御史广兴、兵科给事中广泰、吏科给书中王念孙等人参奏乾隆帝宠臣大学士和珅“弄权舞弊,僭妄不法”。  相似文献   

6.
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撰写了《开惑论》.依据史料,《开惑论》中所谓“浮议”有确切史实,乾隆帝此文不仅是对用兵新疆否决意见的一次总反驳,还体现了对治道的拓展.乾隆帝站在正义的高度,表明自己能够建立超迈祖上功绩的原因在于“天眷”.乾隆帝《开惑论》不仅掌握了话语权,而且颠覆了历史上士人对开疆拓土的批评.乾隆帝一方面重视史实的叙述,一方面强调思想的阐述,这样就突破了赋的外在形式特点,造成《开惑论》有别于传统的赋体.乾隆帝通过《开惑论》,重新建构并维系了中国疆域观与多民族国家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惑论》确实起到了祛疑与开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书法教育中,唐代帝王及其家族子弟的书法教育占有一个重要地位,唐代沿袭前代,在宫中亦置侍书以教书法,并且逐渐形成制度.贞现自垂拱之间,侍书虽有其实,但无其名,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后,侍书从侍读中独立出来,专设侍书一职,侍书者的身份由翰林院书待诏专任,侍书者归属翰林院,其职责明确,是专职书法教师,侍书一职的设立充分反映了书法在唐代帝王对书法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书法在唐代教育中的地位,是唐代书法兴盛的原因和体现,唐代帝王侍书一职的设立,对唐代以后宋、元、明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中国书坛存在着一个由李瑞清金石书风开端 ,借助于高等教育承传功能历经胡小石、游寿等人接踵施教形成的具有创新意味的流派群体———金石书派。这是一个集书法创作、教学与研究三位一体的高层书法教育群体 ,他们在书法学科理论上的建树 ,为一般非高等院校书法流派望尘莫及。在他们身上印证了高等书法教育在本世纪被尝试、被实施、被维护的历程 ,其教学性质和内容标志着我国书法教育从写字的实用立场向书法艺术性的转换 ;其承传单访单授的课余性 ,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私学的形式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1):96-99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了闽、浙、江三处口岸,独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此后一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时止,广州成为近代以前中国大陆惟一开放的口岸和中西交往的前沿。乾隆帝在四个通商口岸中选择广州作为一口通商的口岸城市,究其原因,除了当时广州的中外贸易兴盛外,还在于其他三个口岸已形同虚设,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导致广州口岸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常春 《唐都学刊》2010,26(3):30-33
唐代、宋代的书法观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书法观念的典型代表,二者之间又有颇为明显的异同之处。正如常人所说的"唐书法"就是说唐代书法对于字体规范、风格法度有着严密的内在要求,其实由于科举进仕的需要以及宋人文化素养的普通提升,宋代文人对"法"也有着自觉地遵循。同时,在宋代还大量出现了"游与艺"、"以书为乐"等更为轻松的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11.
2014秋拍盘点     
郁文 《青岛画报》2015,(1):84-87
随着嘉德、保利、匡时、西泠印社等国内艺术品拍卖大鳄的秋拍大幕纷纷落下,201 4年秋拍大潮已过。在艺术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大势之下,秋拍总体成交状况可谓差强人意,明显不及春拍。重量级拍品成交乏力,天价难得一见,唯一过亿的作品是保利拍出的乾隆帝书法手卷《白塔山记》,以1.01亿元落槌。但中间价位的不少精品佳作却表现抢眼,屡创高价,成为本季的一个显著特点。民国名人书法板块异军突起,整体价格上涨显著。如西泠的弘一法师行书小横幅"放下",0.9平尺,买家竞逐激烈,价格一路飚高,最后  相似文献   

12.
任叔衡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专家. 任先生因思脑血栓已有6年没写字了,可每逢年节,总会有许多人登门或打电话问候先生,也有人借机还要向先生请教一些书法问题,这是因为先生的人品与学养深深地感染着他曾教过的学生,也因为先生对辽宁的书法界做出过举足轻重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馆阁体书法,专门指清代那些千篇一律,以实用、应试等为目的的书法,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消亡而变化。产生这种书风并非只是清代才有的现象,每朝每代为了"书同文"必然在书写的清楚和容易辨识上有所要求,甚至最好是统一。只是由于清代科举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加之社会生活中对书法实用性的进一步需求,清代馆阁体书法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历代。其中,清代帝王对书法的热衷也在馆阁体的导向与促进问题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爽 《唐都学刊》2011,(1):97-97
11月25日上午,文学院李勇老师书法作品在明德楼文化长廊展出了。钟明善、杜中信、张湘华、陈云龙、石瑞芳等众多我省书法名家亲临现场祝贺。"书为心迹"——85岁著名书法家叶浓先生在参观"李勇书法作品展"后欣然题词:一方面祝贺李勇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另一方面也寄语李勇在研习书法的道路上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相似文献   

15.
于光 《今日辽宁》2003,(1):22-23
辽宁著名的青年书画家张韶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8岁时与其父张诚信(抗美援朝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学习文史、诗歌、书画.他经历38年坎坷的艺术生涯,筑就了以文史、哲美、佛道、儒家思想为基础,诗书歌画为顶峰的艺术金字塔,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成功.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全面研摹了中国历代书法名作,在此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他崇拜郑板桥的书风,又继承了辽宁省已故著名金石书画艺术家陈旧老先生"真草隶篆"融合在一起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创了"怪体"书法.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国粹,从象形甲骨、石鼓金鼎、隶魏正草,已历经数千年.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人们信息交流中,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然而,随着电子科技时代的到来,书法的实用性被电脑等现代的电子设备逐步代替,而书法的艺术性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题.早期象形篆字,主要表达物化象形之美.在行草时期,侧重表达心灵情绪写意之美.这些审美定律已为古今名家所完成,如何开拓书法艺术的新途径是当今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珂珂(化名),女,1991年出生,初中肄业,爱好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曾获得过相关的省级奖励。珂珂从小父母和睦,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13岁那年,父亲的突然去世让珂珂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精神支柱的崩塌让珂珂无法接  相似文献   

17.
祈毓麟,字钟奇,别署抒青、二观齐主;1935年1月生于辽宁沈阳;中国书协会员、辽宁省书协顾问。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草书《大观楼》长联获“全闰第二届楹联大赛”铜奖;主编《历代名家书唐诗三雨首》及续编、《中旧书法艺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材》,出版有《抒肯书法集》,书法专著有《书法改错》、《书道金诠》。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人生真有命运一说,历数中国皇帝,命最好的莫过于清朝的乾隆帝了。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或许要反驳,说统治记录的创造者应该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但是,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开始执政,实际掌权不过50年,而乾隆呢,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手握专制皇权近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  相似文献   

19.
蒲向明 《社科纵横》2006,21(3):115-116
甘肃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距今1834年,实物遗存的完整性是汉摩崖文本中鲜有的,而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有着特别之处。自北宋至乾隆初,官宦、文士寻访者众,但多猎异和赏书者;至乾隆以降,《西狭颂》文本传扬渐为广远,惜文学层面研究欠缺,其文学地位和价值至今鲜有卓识。《西狭颂》在中国碑铭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中作用显著,有其独到的地位,文学价值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0.
西安联合大学副教授、《唐都学刊》副主编李正峰先生个人书展于1991年5月12日在西安市东大街美术家画廊隆重揭幕。这次书展是在华侨郑奎瑜先生赞助下,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西安市书法家协会、陕西书学院、西京书画研究院及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出席揭幕式的有省市领导及书法界、文艺界、学术界、教育界等知名人士及书法爱好者千余人,展厅中,参观者摩肩接踵,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其气氛之热烈是省市书法展览多年来所仅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