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不爱自己的民族?谁不想自己的民族兴旺发达?《说说我的民族》就是为您提供一个说心里话的园地。请把您对自己民族的所爱、所想、所盼奉献给各族同胞和广大读者。让我们彼此加深理解和信任,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民族论坛》2007,(3):4-4
<正>你们的宝贵意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民族论坛》编辑部现在难得有一份刊物能对国计民生、民族文化进行持续的人文关注与解读,这样也许不容易成为最红火的市场刊物,但爱上了它的读者会把它当作自己恒久的朋友。感谢《民族论坛》全体工作人员,愿刊物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3.
一栋地处深山密林中、住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屋,到底能派上什么用场?湖北农民李开敏把它租给张艺谋,1个月就赚了8万元。因这里是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外景地,他还准备把自己所在的村子打造成旅游景点,把老屋变成湖北的乔家大院,并办个农家乐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山楂迷。这一切看似天方夜谭,这位有见识的山里人却振振有词地说,南屏村因张艺谋拍《菊豆》闻名,周庄因《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被瞩目。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因在《三枪》中露脸,日游客量一下突破2000人。他坚信这里很快就会成为游人蜂拥而至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4.
舞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有艺术性的行为表现,一段优美的舞蹈讲究的是舞蹈本身所传达的艺术情感,舞蹈者将自己的情感都通过动作来体现。而近年来我国舞蹈风格的发展更是融入了多种元素来体现主题的活动情感。《周易》是我国一本富含哲学意义的古典名著,是我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源,古人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周易》里,可以说,《周易》中有很多哲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本提升自身智慧与能力的书。而《周易》中的文化精神也是人们要学习的,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舞蹈来体现《周易》中的哲学精神,来体现《周易》之美。《周易》之美体现在哪里呢?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周易》这本书讲了什么,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将《周易》中传达的思想内涵融会到舞蹈表演当中,用舞蹈动作的表现来体现《周易》之美,是每一个文化传播者要做的。本文探究舞蹈者的《周易》之美,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文化,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元朝秘史》中的阿阑·豁阿感生神话,究竟是感天狼而生还是感光而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 《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简称《秘史》,下同)第26节写道: [孛端察儿]在没食物可吃的时候,就窥视着在崖谷中被狼所困住的野物,把[它]射杀来吃,[有时]拣狼吃[剩下]的东西养活自己,也养活了自己的黄鹰。[就这样]过了那一  相似文献   

6.
在对世界的看法之上,三十年来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处于激烈的分裂之中。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我也竭力做着基于自己方式的摸索。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包括向西班牙及日本寻找参照,更包括在中国的穆斯林传统共同体中的实践。结论的一部分,我曾以《人文地理概念下的方法论思考》、《寺里的学术》以及《地中海边界》等文章尝试表达;而如果想把话题集中...  相似文献   

7.
当王杰的英雄事迹传到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青芜州公社寨头堡大队后,人们奔走相告,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民日报》社论、《解放军报》社论、王杰日记……社员们纷纷表示学习王杰,要象王杰学习毛主席著作一样,把功夫下在“用”字上,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党  相似文献   

8.
舞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有艺术性的行为表现,一段优美的舞蹈讲究的是舞蹈本身所传达的艺术情感,舞蹈者将自己的情感都通过动作来体现。而近年来我国舞蹈风格的发展更是融入了多种元素来体现主题的活动情感。《周易》是我国一本富含哲学意义的古典名著,是我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源,古人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周易》里,可以说,《周易》中有很多哲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本提升自身智慧与能力的书。而《周易》中的文化精神也是人们要学习的,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舞蹈来体现《周易》中的哲学精神,来体现《周易》之美。《周易》之美体现在哪里呢?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周易》这本书讲了什么,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将《周易》中传达的思想内涵融会到舞蹈表演当中,用舞蹈动作的表现来体现《周易》之美,是每一个文化传播者要做的。本文探究舞蹈者的《周易》之美,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文化,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郑重声明     
2012年2月1-3日,一位署名为guangxinanni2012的网民在网易、新浪网上发帖称:本刊主编、编辑人员"把别人未发表的成果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文章在《广西民族研究》上发表",这是"无视国家《知识产权法》,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影响极为恶劣,后果极为严重。"。为此,本刊郑重声明:  相似文献   

10.
口头传统理论先驱洛德生在《故事的歌手》中把由艺人自己将自述的文本用书面形式写下来的文本确定为“自撰口述文本”,《格萨尔》的伏藏文本即可以列入此类文本范畴。但是,丹增扎巴的《格萨尔》故事文本又与一般意义上的伏藏文本不尽相同,他把佛教伏藏中的“智态化”(藏语称气吖帑)伏藏传承方式纳入到其创作中,演绎成为史诗文本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模式,成为神授、掘藏、圆光等传承之外的又一重要的《格萨尔》叙事类型和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常想,就算毫不润色,只是把我与《民族团结》从结识到成为朋友的经历,平平实实地摊摆出来,就是一份比较感人的材料,因为《民族团结》确实在为如我一般忠实而陌生的读者朋友们做了许许多多份内和份外的事……1987年,我读大学三年级,当时所有的文字功底就是作文,偶尔被老师在课堂上轻描谈写地表扬一下,以及在一些报刊不起眼的角落登个篇把"豆腐块".有感于当时一些人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知之甚少,便斗胆提笔写了《从少数民族服装想到的》一文,寄给了《民族团结》,当时并没有把握能在这家全国民族工作的权威杂志上发表.3个多月后,我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第9期《民族团结》,得知自己的文章发表了.我当时的心情,如一个痴情而其貌不扬的少女,突然被一个自  相似文献   

12.
一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十卷本《世界通史》第四卷第二十八章《十六至十七世纪上半叶的蒙古》,在论述该时期蒙古阶级斗争对写道:“蒙古人民群众的处境非常艰苦,他们进行了反对自己封建统治者压迫的斗争。在十五世纪四十年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蒙族封建主因为有1500户阿拉特擅自迁徙离去,他本身又无力把他们追回,因而要求中国皇帝帮助他追回这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民族研究》1988年第6期发表了张红专同志的文章《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在于发展乡镇企业》,认为突破口和关键在于发展乡镇企业。本文认为这是不切合民族地区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现把自己的不同想法陈述于后,就教于张红专同志并诸读者。  相似文献   

14.
苏轼早期创作以诗歌为主,留存至今的作品将近三千首,《荆州十首》是其出仕前的重要作品。读懂《荆州十首》,几可读懂苏轼一生。然而,笔者在阅读的时候,感觉有一定困难,想找一些参考资料而不得。排除作品本身因素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学专家以诂训诂。因此,笔者在反复阅读《荆州十首》之后,把自己的解读与读者诸君分享,以期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5.
书坊     
《中国民族》2015,(4):80
《丝绸之路》作者:[瑞典]斯文·赫定译者:江红李佩娟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0一般认为,早期的中文文献并不曾把这条起自西安、横贯欧亚大陆的古老通道叫作丝绸之路。这一名称首见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教授的多卷本名著《中国》(1887年初版)。李氏不但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作了有关的论证,在其《中国地图集》中,还涉及了海上丝绸之路。另一个西方学者赫尔曼率先接受了这一名词,并将自己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意大利的世俗文化为卡拉瓦乔创作宗教画提供了素材,他把自己对宗教的理解融入画中,在其作品《圣马太的召唤》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宗教虔诚,更多反映出卡拉瓦乔的世俗生活以及罗马的文化,同时光影的加入,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卡拉瓦乔引入圣光的做法将上帝与人类的距离拉近.  相似文献   

17.
195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把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法律地位以法律形式进一步固定下来了。使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派妄图阻挠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主权,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变西藏为  相似文献   

18.
流传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民间的《克孜尔》史诗和蒙古《格斯尔》同源异流之作,蒙古《格斯尔》是源,图瓦《克孜尔》中既有译自蒙古文《格斯尔》的部分,也有对蒙古文《格斯尔》编创的部分,还有自己独创的部分。基于“格斯尔”在图瓦语中的音变,格斯尔被当成了成吉思汗,从而自古流传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作为图瓦《克孜尔》史诗新篇章广泛流传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9.
大家庭文摘     
《人民日报》2015年3月24日刊登谭用发的文章说,一些贪官落马后,或痛斥权力让人堕落,或后悔当初入错行选错道、不该当官,或以官场“险恶”告诫子女作自己的个人力量,把权力掌控的公共资源当作自己名下的个人财产,其结果也必然被这种错觉吞噬。  相似文献   

20.
深情依旧     
在人们高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五十年代,经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委推荐,精明能干的小伙子沙砚勤走马上任,当了《民族团结》杂志的通讯员。从此,他就与《民族团结》共建了团结友谊的彩桥,心心相印,频频往来。 1986年,他不远万里,特邀出席了《民族团结》杂志在贵州安顺召开的首届特约通讯员代表大会,受到大会表彰,并邀为特约通讯员。当《民族团结》创刊35周年之际,我有幸与他在天山脚下相会。他像一个久别故乡的游子,突然见到乡亲,紧紧握住我的手,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 30多年来,他把《民族团结》视为自己须臾难分的良师和挚友。1989年4月8日,他应《民族团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