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任艳  潘莉 《阴山学刊》2002,15(2):86-88
英语语法与阅读密切相关。准确理解篇章须以扎实的语法知识、准确的语法分析为基础 ,正确识别、理解语法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再加上方块汉字不直接表音,书面语言没有按词分写的习惯,不能显示音节的变读等等,这就给汉语语法分析造成很多实际困难。这正是我国目前语法教材和专著讲述观点分歧的客观原因。能否在汉语语法分析中更多地注意运用语音标准,从而减少语法分析中一些不必要的分歧,以利语法研究和教学,这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心问题。 语言是一定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形式的符号体系。语法和语音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一种语言,任何一句话,如果脱离具体语言,都将无法存在,不可理解或产生误解。这是我们强调语法分析必须运用语音标准的理论根据。 目前流行的一些语法教材和专著,对运用语音标准认识还不很一致,因而对一些语言现象的分析论述也不一样。 请比较各家对词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正> 文章要不要进行语法分析?怎样进行文章的语法分析?应该分析哪些内容?这是些有争议的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就文章语法分析的意义和内容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敬请方家指正。一文章语法分析的意义,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有利于提高语法知识水平,二是有利于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在语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语法的层面来解剖《尚书》,通过历时与共时的对比和定量透彻的语法分析,科学地揭示了今文《尚书》中的语法特点,总结出今文《尚书》的全部语法规律。作者是把《尚书》当作是一个活的机体在研究,把原本不为人所知,或原本不为人所重视的经典文本的意义和功能复活起来,给《尚书》注入新的机能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运用当前语言学界关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的学说,对古汉语介词的语法作用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既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提出了个人的认识,这是把现代语言学、语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古汉语语法领域研究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1.1 句子成分分析法作为传统的语法分析方法,由于长期服务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在汉语语法学界一直倍受欢迎。这种分析法不承认词组可以作句子成分。它所规定的六种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每一种都必须与单个的词相对应。 直接成分分析法只承认“一个结构层次只有两个成分”(弗里斯语),“单就句子本身而论,它的直接成分也只有主语和谓语这两样。宾、补、定、状不是句子的成分,只是句子的成分的成分。”(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1.2 直接成分分析法自从三十年代引入汉语语法分析起,逐渐吸收了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的诸多长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法学界现行的句子分析方法是直接成分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的揉合。这种“合二为一”的分析法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承认词组作句子成分;承认宾、补、定、状和主、谓一样是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7.
从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语法分析原则,对"定语后置"说以及带"后置定语"的句子作了全面考察,认为"定语后置"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谓的"后置定语"实际应分属于不同的语法成分;并指出其只重视语义内容而忽视形式结构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个平面的语误的初步思考陈一在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中,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的思想,由朦胧到明晰,由在个别语法现象上的初步尝试到对整个语法体系的整体观照,由方法论的层面到本体论的层面,由少数学者的探索到很多人都开始讨论,它已从孕育期进入发展期,并...  相似文献   

9.
语法化理论是对语言演变现象的研究,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语义、语用变化.语法化的研究对象从最初的词向句子、篇章拓展,同时,语法化机制主要包括语义演变机制和句法演变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即历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语法化与语言类型学研究相结合,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化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以及语义地图模型的运用,但是,汉语语法化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系统性不强和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汉语“V+P+N”结构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守华 《学术研究》2002,(10):124-129
本文根据汉语语法分析必须与汉语的声音和意义相适应的原则 ,先将“V +P +N”的层次切分为“V +P /N” ;然后再根据P在这种格式中的作用提出了P是“指向助词”的主张 ;从而进一步分析认定“V +P”是一种特殊的临时“挂靠形式” ,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动词 ,句中充当述语 :最后阐明了N是补语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时秀娟 《齐鲁学刊》2001,(2):101-104
偏离概念的引入对中国修辞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偏离都是修辞,只有语言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语义偏离、语法偏离)才是修辞。偏离有正、负之分,正偏离是修辞,负偏离则不是修辞。语法正偏离对于修辞有积极意义,但语法偏离要保持一定的“度”。语法与修辞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  相似文献   

12.
赵国军 《兰州学刊》2007,2(3):197-200
语义因素在语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法分析中不可能完全离开语义.在探讨汉语句法中的语义问题时,朱德熙等先后使用过"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高层次的语义关系"和"低层次语义关系","语法意义"和"语义关系"等几组与句法中的语义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有的大致对应,有的差别较大,研究者往往不察,在使用中存在不小的混乱,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这几组概念的来源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德鹏 《学术探索》2008,(6):98-101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旬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相似文献   

14.
李德鹏 《学术探索》2010,(3):141-144
目前学术界区分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节非词成分的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结构标准、修辞标准等五种,文章在分析以上标准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判定标准——语法意义标准,并进行了事实和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个案研究已经十分丰富的今天,建立一个逻辑上“有理可说”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成为了必要。参照公理方法建立汉语语法的学科体系,应着眼于语法整体来确定其初始概念。表达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标,而句子是表达的基本单位,因此,我们把句子确定为建立语法体系的切入点。句子和语法上与其关联的语素、词、短语和句群共同构造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语法教学引入语法象似性理论,有助于解决汉语语法教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投入大,产出少,效益低。它不仅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引入的基本途径为:引入距离象似性,解决语言单位相互间距离的远近问题;引入数量象似性,解决语言单位数量与信息量的关系问题;引入顺序象似性,解决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8.
西方思维方式下英语的“主语-谓语”框架与语法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透过西方的思维方式与英语的“主语-谓语”框架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英语的语法位置是受英语的“主语-谓语”框架所决定的,论述了英语的句子成分如何存在于相应的语法位置上。并尝试运用语法位置对英语的简单句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借助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对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篇英译文进行概念隐喻的分析,旨在揭示语码转换过程中意境翻译的效果。分析表明,在汉语向英语的语码转换中,通过使用语言的非一致式,更能有效传递原文的意境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虽然关于语法习得和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虽不少,但专门对大学生语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结合自主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大学生的语法学习现状,对”英语语法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并就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英语语法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帮助大学生内化语法知识,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